【轉發、評論、私信“528”獲取“平語近人”詩句集合】
1、登泰山而覽群嶽,則岡巒之本末可知也
出處:唐·王勃《八卦大演論》
原文:故據滄海而觀衆水,則江河之會歸可見也;登泰山而覽群嶽,則岡巒之本末可知也。
釋義:站在大海旁看江河,就知道江河為什麼要會歸大海;登上泰山看其他山,就知道其他山峰為什麼以泰山為尊了。
2、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
原文:君人者不下廟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衆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釋義:指聚集衆人的力量和智慧興辦事業,就沒有不成功的。
3、足寒傷心,民寒傷國
出處:東漢·荀悅《申鑒》
原文:故足寒傷心,民寒傷國。
釋義:足部受寒了會傷害到心髒,民衆窮困就會損害到國家。
4、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出處:戰國·墨翟《墨子·魯問第四十九》
原文:子墨子謂公尚過曰:“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聽吾言,用吾道,則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為哉?”
釋義:知道肚量的大小才去接受(吃多少東西),知道身材的高低才能穿(合适的)衣服。
5、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
出處:孟郊《答姚怤見寄》
原文: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賢哲不苟合,出處亦待時。
釋義:盡管太陽和月亮在不同的時間發出不同的光輝,卻都能對人類世界帶來好處。
6、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出處:(戰國)鬼谷子《鬼谷子·決篇第十一》
原文:陽勵于一言,陰勵于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事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釋義:觀察問題時就要用變動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不可墨守成規。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處:《史記·李将軍列傳》
原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谕大也。
釋義:為人真誠,嚴于律已,自然會感動别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8、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原文: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釋義: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
9、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出處:司馬遷《報任安書》
原文: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釋義:用它來研究自然現象和人類社會的關系,通曉從古到今的變化,形成一家的學說。
10、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
出處:唐·白居易《策林·興五福銷六極》
原文:然臣竊聞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伏惟陛下,欲纾人之憂,先念憂之所自;欲救人之病,先思病之所由。
釋義:善于消除災禍的人,總是先查找其根由。
11、禁于未然之前,禁于已然之後
出處:《漢書·賈誼傳》
原文:夫禮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後,是故法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生難知也。
釋義:禮是在人們的行為将要發生之前制止,而法律是在行為已經發生之後懲治。
12、蓋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
出處:明張居正《請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實政疏》
原文:蓋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
釋義:大凡國家大事,制定法令條例并不難,難的是有法必依。
13、德不孤,必有鄰
出處:《論語·裡仁》
原文:德不孤,必有鄰。
釋義: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無援,必定會有同他相親近的朋友。
【轉發、評論、私信“528”獲取“平語近人”詩句集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