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秦文化和三晉文化

秦文化和三晉文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7 16:17:20

秦文化和三晉文化?作者:歐陽堅(甘肅省政協黨組書記、主席),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秦文化和三晉文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秦文化和三晉文化(秦文化的天下觀)1

秦文化和三晉文化

作者:歐陽堅(甘肅省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指出,“要講清楚中國是什麼樣的文明和什麼樣的國家,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産黨、讀懂中華民族”。“天下”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蘊含了“天下一統”“天下為公”“天下大同”“天下一家”等哲學思想。這一思想源于三皇五帝時代,萌芽于夏商西周三代,成形于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晚期,秦人胸懷天下,勵精圖治,經過秦孝公至秦王嬴政七代人的努力,統一六國,成就帝業,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中華五千年文明曆史的新階段。

天下觀的形成

“天下”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谟》,即所謂“奄有四海,為天下君”。《詩·小雅·北山》又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春秋以降,周室衰微,禮崩樂壞,四夷内侵,中原華夏族民族意識空前高漲。齊桓公首倡“尊王攘夷”,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号令諸夏,欲“霸諸侯,一匡天下”。孔子作《春秋》主張天下一統,強調夷夏之辨首先在文化,而且夷夏可以互變。進入戰國時期,思想家們紛紛探讨政治統一、華夷一統的新路徑,天下一統理論走向成熟。這一時期成書的儒家經典和諸子學說中,《周禮》主張政治上建立強大的一統王朝;《管子》《禮記》提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與中國諸侯“五方之民”共天下的觀念;《尚書·禹貢》設計出理想中天下一統的“九州”說和“五服”說;孟子提倡仁政和王道,主張大國“王”天下,強調“用夏變夷”;荀子更是提出了“一天下”;《墨子·尚同》提出“一同天下”;《莊子·天道》主張“一心定而王天下”。天下一統與進化的曆史觀有機結合,标志着天下一統理論業已系統化,并對秦漢大一統政治實踐産生積極影響。

在諸子學說和儒家經典中,天下一統已形成基本共識,并且是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等聖王明主共同而一貫的追求。天下一統既是中國早期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周秦之際社會上下共同的政治訴求,成為人們國家觀念的基本認知信條。

天下觀的秦國實踐

秦人以天下一統為己任,通過商鞅變法确立以法家學說為治國理論。采取推行縣制、遷都鹹陽等措施,打破了陳舊的政治生态,為君主專制和政令暢通奠定了基礎;經濟和軍事上通過農戰政策、軍功授爵的實行,使富國強兵大見成效;在用人上不拘一格,廣納六國賢能之士,形成布衣将相競相效命國家的局面,為變法圖強提供了人才保障。獎勵耕戰和移風易俗的推行,收到了“民勇于公戰,怯于私鬥,鄉邑大治”的良好效果。變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變法推動了秦文化轉型,轉型後的秦文化既保持了意志堅定、功利進取、開放包容、尚武堅毅、富于創新等文化特質,又具有了崇法重刑、耕戰為本、軍功授爵和實用功利的新特點。秦王嬴政在天下一統學說和法家思想的基礎上,雜糅法、道、陰陽五行、神仙家等思想,以其雄才大略和遠見卓識,創造性運用于統一戰争和秦王朝的制度構建,“奮六世之餘烈”,僅十餘年就掃滅六合,一統天下,結束春秋以來長達五百多年列國争霸、戰亂紛争的動蕩局面。為了鞏固王朝根基,秦始皇通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度以及實行法制等政治措施,統一度量衡和車同軌等經濟措施,改革家庭制度和編戶制度等社會管理措施,書同文、行同倫和匡饬異俗等文化措施,南開五嶺設三郡、北擊胡貊修長城、移民實邊等軍事措施,實行華夷一體的民族融合政策等,創建和确立了一整套多民族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并構建了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的根基,從而奠定了此後中國兩千年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制度、運行模式和文化傳統。

秦王朝的建立,在中華五千年曆史上不僅承上啟下,而且開創了中國曆史新紀元。秦國的統一進程,并非商滅夏、周代商那樣的朝代更替,而是一次打碎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國家再造,是一次上自君王、下至百姓對組織管理機制改造、社會階層建構和社會運行模式創新基礎上的國家重建。此後,中國曆代王朝的更替,不論統一政權還是分裂政權,或者少數民族政權,對入主中原和正統的追求,都是天下一統傳統觀念和文化傳統的具體體現。從此,視天下一統為常态,分裂、動蕩為非常态,成為國人評價曆代王朝得失和曆史走向的基本标準。

天下觀的曆史啟示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秦人、秦國、秦王朝雖然都成為過往,但秦人及其秦文化卻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和精神财富。秦人何以能夠在群雄争霸中脫穎而出,終結動蕩紛争的舊時代,開創天下一統的新時代?一般而言,追求統一的政治抱負,積極進取的先進文化,頑強拼搏的民族性格,始終重視軍事實力,比較徹底的變法改革等,無疑是助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但從更深層而論,還有以下三點至為關鍵。

一是堅定的理想信念。任何國家、任何民族在任何時代都不能缺失理想信念。從秦人建國之際秦襄公僭越禮制,以天子之禮設畤祭天,到秦穆公以“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自居,從秦武王舉鼎絕膑到秦王嬴政伏六王而定天下,曆代秦人問鼎中原、一統天下之志堅定不移、一脈相承,他們咬定青山不放松,聚沙成塔、久久為功,最終走到了曆史舞台的中央。

二是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秦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秀的特質,其特色和優勢來自秦人宏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态、進取的精神和創新的意識。在秦文化中,對周文化的繼承無疑是其主體成分,但在秦國社會,并未因此而受周禮束縛趨于保守,如血緣宗族和世襲貴族對秦國政治的影響遠較東方六國為弱,故以地緣為主的郡縣制在秦國、秦王朝得以推行。再如後起的秦人雖然在文化上并沒有産生像東方六國那樣的大思想家和重要的學術流派,卻在重用六國人才并将新的思想文化創造性運用于國家治理和經濟發展的社會實踐上,不僅非常成功,而且遙遙領先。究其根本,就在于秦國形成了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的文化觀,由此确立了其文化始終能夠趨向先進的優勢地位。

三是堅持富國強兵之道。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和興盛,既需要正确的道路方向選擇和先進的治國理念引領,也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撐,兩者缺一不可。秦國在緻力發展和崛起中,始終重視經濟發展和技術應用,興修水利,推廣鐵器、牛耕,以農為本,獎勵耕戰,是秦國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有力支撐。特别是到戰國後期,華北平原、關中平原、四川盆地三大經濟區秦國獨占其二,而且還擁有隴右等西北戰馬基地,其國力已遠超東方六國。可見,國力雄厚、兵強馬壯是秦國實現和鞏固天下一統的根本物質基礎。

縱觀人類曆史,幾千年間,曾出現過不少地域遼闊、輝煌一時的大帝國,但從波斯帝國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從古羅馬帝國到大英帝國,在各領風騷數百年之後,無不消亡解體為單一民族的普通國家。唯有秦王朝在國家、民族、文化認同基礎上所奠基的古老中國,雖曆經分裂與動蕩,飽受侵略與宰割,卻一次次浴火重生,走向複興,與天地同在,同日月永光,昂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曆史上先進的天下一統國家理念和秦文化所奠定的天下一統文化的意義及價值正在于此。

當前,我們正在闊步邁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新征程,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起點上,在全國上下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宏偉事業中,需要我們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繼往開來、奠定天下一統基礎的秦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既是富礦,也亟待開發。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06日0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