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要了解一個城市,必須去城市的菜市場去走一走,那要了解一個城的文化,就必須要去地攤古玩市場。
通過這些帶着文化符号的遺存,去了解這個城市的人文脈絡。
衆所周知,北京潘家園是國内外有名的古玩交流市場,但其實在中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古玩市場。
雖然氣氛都大大落後了一截,但是南來北往的古玩商人和收藏愛好者在這裡有過美好的尋寶歲月。
但如今,這些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場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
潘家園 圖片來自網絡
在2018年年底,位于上海城隍廟的上海老街和河南路交叉口的著名古玩集散地藏寶樓
宣告自2019年1月1日起開始不再營業,至此,這處著名的古玩愛好者淘寶天堂永久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藏寶樓原來叫福佑路工藝品市場,它的前身是福佑路古玩地攤市場。
它原在河南路以西的福佑路與舊倉街一帶,鼎盛時達近千個地攤,與北京潘家園齊名,有“南福北潘”之說。
福佑路工藝品市場 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古玩市場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後期,它是政府部門因勢引導出的兩個著名的古玩市場,一是貨亭為主的東台路古玩市場,另一便是地攤式的福佑路古玩市場。
之後,福佑路古玩市場被遷入了百米之外的藏寶樓,為了尋寶人能有點安慰,藏寶樓挂上了“福佑路工藝品市場”的招牌。
藏寶樓 圖片來自網絡
這裡共設四個層面,其中一、二樓的面積約2100平方米,設固定鋪位近400個,三樓為固定攤位,四樓沿襲了福佑路地攤市場的傳統,每逢周六與周日擺地攤,約有300多個地攤。
曾經這裡好生熱鬧,擺攤的、尋寶的,遍地是古玩舊物,從陶瓷玉器、竹木雕刻、文房四寶、新舊字畫、曆代錢币,一直到古董鐘表,無所不有,真真假假,令尋寶人如醉如癡,這是尋寶人的情趣,或許也是藏寶樓的迷人之處。
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東台路古玩市場也已經關閉了。
1985年5月,東台路旁的浏河路被辟為綜合市場,經營服裝、小百貨。
第二年春天,隔着西藏南路對面的會稽路自發形成了上海最早的地攤文物市場。
1988年,在市文管會、市工商局與市公安局等部門的主辦下,将會稽市場上的古玩個體商販引進冷落的東台路花鳥市場,并在此創立了浏河路舊工藝品市場,這便是上海東台路古玩市場的形成之始。
圖片來自網絡
随着其名聲的逐漸響亮,某些古玩商販們開始走歪門邪道,最終緻使古玩市場逐漸走下坡路,真正的好東西卻已不多見了。
後來,福佑路古玩工藝品市場乘虛而入,漸漸取代了東台路的上海第一古玩市場位置。
東台路古玩市場舊景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藏寶樓和東台路隻是這些小舊貨商店或者花鳥市場的代表而已,這些小市場小店随着城市的變遷此消彼長。
這些年來撤銷關閉的古玩市場不在少數,曾經紅極一時的許多古玩地攤市場随着城市整治力度越來越大,也一個個成了拆遷的對象。
一進十裡河市場看到讀書的關公 圖片來自界面新聞
2017年著名的十裡河古玩市場拆除。
從官園市場、報國寺市場,到十裡河古玩市場,北京傳統的古玩市場逐步變少。
古玩城面積逾三萬平方米,建築整體風格古樸典雅,并經營項目廣泛,古典家具、瓷器雜項、銅器佛像、煙壺文玩、珠寶首飾為主;奇石根雕、曆代錢币、名人書畫、古舊鐘表都攬括其中。
十裡河市場露天店鋪 圖片來自界面新聞
此外,還有許多古玩城雖沒有倒閉,但已沒有剛開時人來人往的熱鬧,市場裡人員稀少,許多古玩店也關門歇業。
古玩,被視做人類文明和曆史的縮影,當它們成為一個交流平台成為休閑的文化地标,收藏愛好者、文人雅士、達官貴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十裡河市場店面 圖片來自界面新聞
世界上再發達的國家,都有地攤跳蚤市場,很多人在此“吃藥”“打眼”,也有很多人在此撿漏,但更多人其實來這裡不指望撿多大漏,打個招呼,談談曆史,聊聊人生,僅此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