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金融危機2008造成的危害

金融危機2008造成的危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19:32:17

金融危機2008造成的危害(2008全球金融危機沒有結束)1

《經濟危機和資本主義的冬天》是美國著名學者保羅·馬蒂克的一部新著。馬蒂克一向以持馬克思主義觀點而聞名。在新著中,他認為,肇始于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遠沒有結束,世界經濟重新恢複平衡将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甚至伴随世界權力中心的變遷。作者預言,或許要經曆幾十年的動蕩,世界也将陷入一個充滿不确定性的時期。我們當下所看到的種種現象,諸如中美貿易摩擦、俄羅斯與北約集團重新陷入“冷戰”、難民問題正在分裂歐洲、拉美社會政治再度大混亂……似乎正在證實這一點!也正因此,一些有洞察力的西方學者,對世界經濟尤其是金融危機的反思也在不斷深入。為此,石油工業出版社專門圍繞此主題,引入并編輯了“世界經濟‘反思與鏡鑒’”叢書,首期四本已經或即将面世。馬蒂克的著作是其中的一本。

作為叢書主編,我們最看重的,還是此套叢書的出版對于我們自己國家發展與轉型的意義。

從曆史粗線條看,近代以來的中國,每一次大的變革與轉折,都伴随有本土文化與外來思想的相互激蕩。而中國經濟的發展與轉型,也随着全球資本的擴張,越來越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與制約。這其中,有兩次特别大的機緣。一次是馬克思主義的引入,徹底改變了自1840年以來國家左沖右突仍不得其道的狀況,且在彼時特定的世界格局下,引導中國經濟選擇了計劃經濟與主要依靠自力更生的自我循環;另一次是現代市場經濟思想不斷湧入且影響力日增,并與傳統馬克思主義以及本土思想資源一起,逐漸塑造了經濟理論界新的生态,中國經濟走上市場經濟之路并與世界經濟日漸融為一體。兩次大的機緣背後的曆史動因,都無非是内部形勢使然與外部環境倒逼。此時都需要及時引入新元素,來沖破已教條化的舊思想,為尋找新路進行思想的再啟蒙與再解放。

1980年代以降,資本主義與市場體制一度凱歌猛進,以至于樂觀的西方理論家先是提出“危機終結”理論,後幹脆提出“曆史終結”命題。然而,肇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再次中斷了關于資本與市場的種種神話。曆史也再度表明,任何一種思潮,無論曾經如何應運應時應景,如果不能與時俱進,而是變成了剛性的教條,就可能變成發展的障礙。“形勢比人強”。當金融危機在全球各地不斷觸發社會危機甚至政治危機之後,西方學界亦開始對資本主義與市場體制再度進行反思。正如這套叢書所展現出來的那樣:目前,在西方學界,一度被邊緣化的馬克思主義、後凱恩斯主義、曆史學派以及演化經濟學、創新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等思想資源,重新被重視,被挖掘,被援引,并且已經蔚然成大觀。可以預期,徹底擺脫危機的過程,将是世界經濟體系激烈重構的過程,也是各種經濟理論重新進行交流與統合的過程。

同樣是上世紀80年代始,中國選擇市場取向的改革,引入相應的市場經濟思想,是在遭受大的挫折後對曆史的一次主動選擇,同時也是對世界潮流的認知。但我們也必須時刻保持一種清醒:市場體制始終有其固有弊端,如果過于迷信其自發力量,周期性危機必将如影随行。因為某個角度看來,經濟危機與其說是資本主義制度專屬,不如說是純粹市場經濟體制的通病;而恰恰就在中國經濟理論界,有一種思潮在不斷發現與贊美“市場的偉大力量”的同時,卻呈現出一種“新僵化”或者說“新教條”傾向:對政府的任何調節都予以反對,卻不允許對市場予以任何質疑。這顯然不利于中國經濟未來在世界經濟的驚濤駭浪中把握好航向。而我們的一貫主張是,既要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這既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過去成功的經驗所在,也是未來必須始終處理好的關鍵問題。正因此,我們很有必要立足中國“主體性”,站穩腳跟,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與心态,始終保持對新思想的敏感,尤其是要借鑒西方學術界反思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後的思想成果,以此防止再出現曆史上有過的“極化思維”或“矯枉過正”的毛病。

正是出于這樣的初心,我們非常願意向讀者推介此套叢書,希冀能為中國經濟發展與轉型少走彎路提供些許借鑒,希冀以此促進形成中國經濟思想界更為平衡更為良好的學術生态。

(作者為國家創新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原标題:擺脫金融危機的過程,是世界經濟體系重構的過程,也是各種經濟理論新的交流與統合的過程——從反思危機中吸取教訓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盧周來

流程編輯:洪園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