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雁魚燈
“南昌”城名到底從何而來?
考古隊長講述海昏侯墓四大未解之謎
北面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東臨江西省母親河贛江,距省會南昌約1小時車程處,一位2000多年前經曆曲折、身份成謎的王族曾安眠于此。而5年前,一夥兒盜墓賊攪擾了這裡的甯靜,也讓一座規模最大、内涵最豐富的漢墓——西漢海昏侯墓和其周圍遺址完整的都邑——海昏國,呈現在大家眼前。本周三,441組件海昏侯墓文物将亮相首博。就在上周末,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來到首博,為大家講述了那些有關海昏國的未解之謎。
墓主人是不是漢廢帝劉賀?
僭越與否體現複雜身份
海昏侯墓主人的身份一直牽動着大家的視線。在此前的考古發現過程中,專家們認為海昏侯墓主人是曾經曆王、皇、侯三種身份轉變的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可能性最大。墓葬出土的超越列侯喪葬數量規制的編鐘和長江以南地區唯一一座真車馬陪葬坑讓墓主人的身份顯得格外尊貴和神秘。據楊軍介紹,墓葬中也有許多與列侯标準相對應“未僭越”之處,這體現了墓主人身份和經曆的特殊與曲折。
“這是一座典型的列侯墓,但又是一座特殊的列侯墓”,整個墓葬建在墎墩山山體上,封土高約7米,相當于漢代的3丈。“這個高度按照文獻和文字材料記載,與列侯封土的高度是相對應的。”海昏侯與夫人采取同茔異穴的合葬形式,兩人共用一個東西長100米、南北寬40米、總面積4000平方米的禮制性高台建築,由東西廂房、寝、祠堂構成。“其中,‘寝’一般發現在帝陵裡,是安放墓主人神牌的地方。”寝和祠堂都是墓園的祭祀系統,寝邊長10米,祠堂東西長14米,相當于漢代的6丈,“這與文獻記載西漢祠堂的長度相吻合,可以說,海昏侯在最後下葬時并沒有越制。”
海昏侯的墓室是坐北朝南,在椁室周圍的過道處做了特意的加工。剛剛開始發掘椁室時,楊軍曾認為,墓内很有可能會出現西漢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黃腸題湊”,“這是皇帝或經特許的貴族專用的下葬形式”。然而,經過進一步發掘,并沒有在其中發現相應的構件,“相關建築構件被改造為一個過道,據猜測,應該是原本準備用黃腸題湊,下葬時沒敢用,最終放棄了。”
另外,侯夫人所在的2号墓的部分封土壓蓋在安葬着海昏侯的1号墓的邊緣,據考古專家分析,這說明2号墓要晚于1号墓下葬,海昏侯先于侯夫人去世。“墓園的祭祀系統包括寝、祠堂和廂房最後性質的确認,都有待于今年的發掘工作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編鐘組件
神秘5号墓主到底是誰?
或為海昏侯之子
海昏侯墓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擁有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其中主體以主墓、侯夫人墓為核心,還包括7個附葬墓及門、阙等高級禮制性建築。“規模之宏大、設計之嚴密、結構之複雜、功能之清晰,被專家評價為西漢中晚期列侯等級墓室的典型标本。”
除了主墓以外,關于7座附葬墓也有一些争議。“根據帝陵及諸侯王的發掘材料,專家一般認為,墓園中其他的墓應該是屬于侯妾們的。但其中,5号墓顯得有些特别。”5号墓也是采取一棺一椁的下葬形式,但其中出土了一柄玉劍,讓該墓穴屬于海昏侯男性家族成員的看法也存在成立的可能性。
據記載,漢宣帝将劉賀貶斥海昏國,4年後被廢為海昏侯的劉賀郁郁而終,本應由長子劉充國繼承侯爵,但劉充國還未來得及受封就死了。不久,還沒來得及承襲爵位的二兒子劉奉親也死了。漢朝廷認為這是“天要亡昌邑”,便廢除了海昏國。直到10年後漢元帝即位,才又封劉賀的兒子劉代宗為海昏侯。因此,有不少專家認為,這5号墓很有可能是屬于那未能接到侯位的海昏侯之子的墓葬。
此外,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數百件金器,數量之豐世所罕見。專家認為,這可能也與海昏侯死後先後兩子沒有接到侯位有關,“海昏國被廢除,所有屬于海昏侯的東西都要陪葬。當時可能沒有料到,漢元帝時劉賀的小兒子還能接位。”楊軍大膽猜測,海昏侯第二代的墓葬不會這麼“光耀”。“5号墓棺椁已經套箱進入實驗室考古階段。目前還未開棺,我們也期待在其中能發現關于墓主人身份的直接信息,揭曉答案。”
“南昌”城名來自海昏侯?
發現帶有“南昌”銘文字樣的青銅豆形燈
“在海昏侯墓中,我們發現了關于南昌城最早、最珍貴的實物資料——帶有‘南昌’銘文字樣的青銅豆形燈。”楊軍介紹,在墓葬的各個功能分區裡,都設有通過腹部儲水進行循環排煙的高等級貴族使用的燈器,“回廊、椁室、過道都有燈”。而這些燈上大多帶有“昌邑”字樣,在一件青銅豆上則明确出現了“南昌”的字樣。據史料記載,南昌在漢高祖時就已建城,但其名如何得來,卻有可能通過海昏侯墓的這一發現得出确論。
劉賀經曆曲折、坎坷,5歲襲爵成了第二代昌邑王,19歲時繼皇位27天後被廢,被漢宣帝貶黜為海昏侯。“雖然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劉賀被貶斥到江西當了海昏侯,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是昌邑王”,這一點通過墓葬中出土的我國漢墓史上最多、最完整的金器文物可以推測。“馬蹄金和麟趾金為西漢皇帝頒賜諸侯的紀念品,可做祭天之用。而金餅、金闆則是具有儲藏功能的硬通貨,是墓主人生前的‘儲備金’。”西漢時期,每年8月祭祀宗廟,諸侯王要按宗國人口數量獻金助祭。楊軍猜測,成為列侯之後的劉賀再無法去長安宗廟祭拜自己的先輩。對此,劉賀頗為抑郁,他一心希望再次成為昌邑王,“夢想着一朝令下,他可以恢複‘王’的身份,回到長安去侍奉宗廟。”為此,他積累财富,為祭祀先祖做準備,“東西都準備好了,夢想卻沒有實現,都帶進了墳墓。”
據分析,一心想恢複身份并始終自認“昌邑王”的劉賀,很可能将從前待過的山東稱為“北昌邑”,将自己當下所處的江西鄱陽湖畔的都城稱為“南昌邑”。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在随葬品中既有“昌邑”年款的器物,同時也有銘刻“南昌”二字的豆形燈。
出土“蒸餾器”是制酒器具?
或将白酒曆史往前推千年
我國古代有“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因此楊軍推測,海昏侯墓功能分區的布置可能就是其生前住宅的“微縮景觀”。其中,北藏閣設有糧庫等,而東藏閣則設有酒具庫、炊具庫等,“這與古人重飲食,‘倉廪實而知禮節’、‘民以食為天’的觀念是密不可分的。”在糧庫中,遺存最多的是“黍”,也就是小米,“小米在唐代一直是國家儲備物資的重要種類,那麼在漢代是否也與唐代一樣呢?這值得研究。”
另外,墓葬中出土的青銅“蒸餾器”也是一段“待解之謎”。楊軍說,“蒸餾器”是考古工作者們非常直觀的推測。“起初我們猜想它的用途是制作果汁,後經社科院鑒定分析,發現其中的主要殘留物是芋頭。”這個結果讓專家們将答案鎖定在蒸餾制作燒酒的器具上,“日本到現在,制作清酒的主要原料還是芋頭。”
楊軍介紹,如果真能确定這個器具為制酒蒸餾器,那麼“對中國乃至世界科技史,都是一件大事。”因為,此前最早發現的制酒蒸餾器出現在元代,“如果西漢就能夠蒸餾白酒的話,那就是将白酒的曆史推進了1000多年。”不過,楊軍也坦言,事關重大,更要審慎對待,“要解答這個謎團,需要科技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和文獻工作者的合作、實驗才能完成。”
孫樂琪 首博供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