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imEmily ibabylips 今天ibabylips2021年,我們每周更新1期古詩詞 1期英文積累。收費部分是線下托管班的寶貝英語日常口語練習。
這周是Emily原創詩詞鑒賞筆記第 49 篇,(宋)朱熹的《春日》。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勝日:天氣晴好的日子。
尋芳:遊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今山東省。
濱:水邊。
光景:風光、風景。
等閑:輕易,尋常。
東風:春風。
詩的前兩句: 時間地點主題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風和日麗的時節,(詩人想象自己如孔子一般)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讓人耳目一新。
詩的後兩句:遊曆收獲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誰都可以輕易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齊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春遊觀後感
今天的《春日》是寫的是春遊,但暗含的是詩人對書中道理有所收獲,産生的向往之情。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文章開始就做了4W的交代:
這和朱熹所生活的時代背景有關,宋高宗時期,金國和宋朝簽署了“紹興和議”,約定,以淮水為界金北宋南。宋孝宗時代,兩國各自安好。所以,朱熹一生并未曾跨過淮水前往山東的。
般來說詩詞的後兩句通常會上價值表觀點——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那麼,身旁舉目可視的春光有什麼别樣的價值,又為什麼要提起泗水之濱呢,詩人是如何心境,他究竟想說什麼?
任何埋藏的價值、深意都是能在質疑之後,能得到答案的——我猜測,朱熹讀書時,深深獲益于孔聖之理,非常激動,仿佛自己就是當年孔子在泗水之濱傳業現場的一員,于是将自己解惑後的快樂,化身春日美景對人的打動與快樂吧。
事實上,古代詩詞裡,将對君王的忠誠寫在愛情裡,将學識道理蘊含在自然現象描述中,是非常普遍的手法。
前者,比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或者他的青玉案“蓦然回首她在燈火闌珊處”;後者,最近我們就學過,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注: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稱晦翁。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他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閩學代表人物,被後世尊稱為朱子。他的理學思想影響很大,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