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是為了緩解焦慮
對行動的崇拜,是一件曆史極為悠久的事情。相對于現代人,遠古時代的人們呈現的最多的就是祭祀行為:祭天、祭祖、求雨、求福等等,都有一系列複雜的規矩和程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行為越複雜、越嚴謹,就越會被認為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
這些儀式行為的功效和目的,是緩解和消除焦慮。在那個時候,人類認識自然和自身的知識十分有限,對很多東西想不清楚,就隻好“做點什麼”再說。“做點什麼”本身,就具有安慰劑的效果,使得自己對自己有個交待,内心的焦慮就減少,甚至消失了。
現代謠言中的行動崇拜
在某些現代人看來,祭天、求雨之類的事荒誕無稽,已經是遠古時期的事情了,其實不然。幾年前“非典”流行時,在中南五省的農村,流傳着一個謠言:如果你家裡不放鞭炮,你的家人就會傳染“非典”,于是很多村莊鞭炮聲震天響。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放鞭炮的家庭,就陸續有人出現頭疼、頭暈、乏力等症狀。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說,放鞭炮跟防“非典”全無聯系,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二者因為那個謠言而有了聯系。我們可以說,那個謠言的暗示作用使二者在某些人心裡以因果的形式聯系起來了。
好在這個謠言并不算太惡毒,隻是一個行動的建議。這個行動是不是跟其他科學的防“非典”措施一樣有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才會安心。從暗示的過程看,先威脅你要患“非典”是暗示,再讓你放鞭炮防“非典”也是暗示,很有點中醫所謂以毒攻毒的味道。至于為什麼是放鞭炮而不是放風筝可以防“非典”,這讓人懷疑是不是鞭炮廠在以這種方式做惡毒而有效的産品推銷。
行動之前多想一想
一些僞成功學的理念,實際上是“原始行動崇拜”的翻版。在一些這樣的理論和培訓中,人們被告誡要少思考、多行動。極端的情形甚至是要人根本不要想,隻要不斷地行動就可以了。事實卻證明,錯誤的行動越多,失敗得就越慘。
太快地用行動來緩解焦慮,可以起到頭疼醫頭的作用,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比如在迷路的情形下,草率地選擇一個方向走,可以使人暫時平靜下來,但一旦知道方向是錯誤的時候,困境就已經比以前更深重,焦慮也就增加了。
相對于甯靜的思考而言,行動多少有點庸俗的味道。而且,人的行動跟低等動物的行動的本質區别在于:人可以想好了再行動,而動物隻能依照本能的驅動而行動。那些鼓勵人不要想隻要行動的人,大大的有使人逆進化而動的險惡用心。為避免行動造成的惡果,我們需要遵守的原則是:越是在被自己内心的沖突或者環境逼迫着要采取行動時,越要深思熟慮;越是應對複雜的情形時,越要謹慎行動。智者的名言是:有事不要着急,慢慢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