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掏耳朵相信大多數人對這個都不是很陌生,我們經常都在做這個事情,一般耳朵癢癢很難受的時候,掏掏耳朵可以很舒服,但是大家知道麼,這樣所存在的隐患也是有很多的,那麼大家知道掏耳朵的誤區是什麼嗎?以及怎麼掏耳朵呢?下面來一起看看吧。
你通常多久掏一次耳朵?
雖然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但掏耳朵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常見動作。挖耳勺被譽為“鑰匙串三寶之一”(别問我另外兩寶是什麼),有人還覺得掏耳朵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但你或許從來不知道,被你掏掉的耳屎,很多情況下充當着“健康屏障”的作用,如果掏得過于頻繁,或者掏的方法不對,疾病風險也會随之升高。
耳屎,被忽視的健康屏障耳屎有個好聽的學名叫“耵聍”(音同“叮咛”),它作為外耳道(耳朵眼和鼓膜之間的通道)分泌物,和耳毛一起構成了一道保護屏障,默默守護我們的健康。
耵聍能保護外耳道上皮,預防皮膚幹裂,有抑菌功效;同時,它還能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多數情況下,耵聍可以自行排出,基本沒必要掏。如果經常用不衛生的器具掏耳朵,就會破壞這道屏障,讓細菌侵入耳道壁的皮膚和鼓膜,慢慢引起感染,引起外耳道炎症。
由于外耳道後壁神經分布較少,掏耳朵時雖然不覺得痛,但可能已經對耳道造成了損傷。一旦用挖耳勺、火柴棒等掏耳朵,用力不慎易導緻外耳道損傷甚至出血,嚴重的還會刺傷鼓膜。如果感染形成化膿性中耳炎,易導緻聽力下降。傷及内耳時,甚至可能引起神經性耳聾。
平常覺得耳朵癢,可以用手輕輕拽一拽、揉一揉外耳廓和耳垂,沒必要經常掏。如果耵聍不能自行掉落,建議去醫院檢查,由醫生取出。
遊泳、洗澡後,很多人會習慣性地掏耳朵,覺得裡面有水。其實,過一兩個小時,體溫足以把外耳道裡的水分蒸發掉。 不過,有兩種情況需要掏耳朵:一是出現耳痛,需要除去耵聍。
這時應檢查耳道,确定是否患上了中耳炎。 二是耵聍過多,影響了聽力。這時,安全、衛生地掏出耵聍,對耳科醫生來說so easy(輕而易舉),但一般人不要亂掏。
尤其是孩子,家長千萬不能強行按住他們,完成掏耳朵的過程。兒童的外耳道發育不完全,比成年人更短、更窄,更容易受到傷害,如無必要不用經常掏,如果孩子經常耳朵疼,應及時到醫院專科就診,由醫生完成相關治療。
這些壞習慣,正在偷走聽力臨床上,以往60歲左右的老年人才出現的聽力衰退症狀,現在連十幾歲的孩子也開始出現。除了亂掏耳朵,以下壞習慣也很傷耳。
在公交、地鐵等嘈雜處戴耳機
在環境嘈雜的地方,如公交、地鐵上戴耳機,大家會不自覺地把音量調大。這種近距離、高分貝的噪聲,會造成内耳的毛細胞損壞甚至死亡,這種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久而久之,可能引起噪聲性耳聾。
管不住壞脾氣
近年來,突發性耳聾(突聾)病例越來越多,這與壓力大、脾氣差等有一定關系。研究發現,生氣、憂郁、悲傷等負面情緒,都可能誘發突發性耳聾。另外,突發性耳聾患者的情緒波動往往較大,有一部分人會比較急躁,還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鑽牛角尖。 長期熬夜
臨床發現,一般年輕的耳鳴耳聾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過度疲勞期。比如不少白領患者反映耳聾前曾連續加班,睡眠少,感覺十分勞累;學生患者則多表示在考試前有持續熬夜的經曆。 在酒吧、KTV等娛樂場所待太久。酒吧、KTV的噪聲也在悄然損傷着聽力,易引起突發性耳聾。
這種損傷可在瞬間、幾小時或幾天内發生,同時會伴有耳鳴、眩暈、耳悶或耳堵塞感。不少娛樂場所如電玩城、KTV等的噪音遠超過國家對噪聲污染的規定,在裡面待太久會對聽力造成傷害。
說給耳朵和你的健康建議
戴耳機,限制時間和音量
戴内置耳機聽CD時,應遵循“60~60~60”原則,即音量不超過最大音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分貝;戴内置耳機聽Mp3的人要遵循“80~90原則”,即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8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90分鐘。
正确擤鼻涕
不是講耳朵嗎?為啥扯上鼻子?這是因為鼻腔、咽喉、中耳、鼻窦是相通的,如果擤鼻涕用力過猛,鼻腔壓力增大,鼻涕就可能跑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嚴重時還會導緻鼓膜穿孔。擤鼻涕時,每次隻能按住一個鼻孔,輕輕地擤。
每年做一次聽力檢查
經常聽音樂的人應留意自己的聽力情況,當出現耳鳴、耳發悶、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時,要提高警惕。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聽力檢查,接觸噪音頻繁,如娛樂場所演員及相關工作人員建議每年檢查兩次。
放松心情
放松心情、學會減壓也是保護聽力的重要方法。要合理安排作息,尤其注意盡量别熬夜。我們的兩隻耳朵是寂寞的,它們一輩子都見不到對方,隻能靠身為主人的我們守護了。
告訴我,你能當一個呵護好耳部健康的人嗎?
一般情況下,耳屎是不用掏的,更沒必要天天掏。因為正常情況下耳屎會自動往外排,人在說話或咀嚼食物時,颞颌關節的運動會幫助耳屎往外排。
掏耳朵太頻繁可能引發癌變
如果掏耳朵太頻繁,棉簽、挖耳勺等工具會刺激外耳道皮膚,使皮膚變得敏感,有時會有疼痛感或奇癢感。長期嚴重刺激,還可能會引起癌變。
經常掏耳朵,棉簽、挖耳勺等工具可能把大塊的耳屎搗碎,耳屎碎片有可能落入外耳道深部,一旦耳屎粘在了鼓膜上,就容易引起“嗡嗡”樣耳鳴,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耳朵癢怎麼辦
一般來說,沒有必要經常去掏耳朵。若你已經形成了習慣,不掏就癢得難受,最好控制一下,或少用些硼酸酒精,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就不再有掏耳朵的意識了,耳朵裡面也就不會覺得癢得難受了。
若實在需要自己掏耳朵,也應做到以下兩點
(1)最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耳朵朝下,則耵聍可自行出來;盡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當短一點,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
長期使用耳機易誘發耳聾。長期佩戴耳機即使聲音不大也容易引起噪聲性耳聾,當孩子長期佩戴耳機聽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内容時,應進行一定的時間限制,這對孩子耳朵的健康發育是至關重要的。
科學用耳
首先
在高噪聲的環境下工作時,要佩戴适當的護耳罩及耳塞。
第二
耳朵發炎或耳鳴,要立刻看醫生。
第三
用耳機聽CD或者Mp3時,不要把音量調得太大。
第四
洗頭或者洗澡時,可用棉花塞住耳朵,避免污水流入耳道。
第五
耳垢是一種天然保護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要進行頻繁清理,每天隻要清洗耳廓就可以了。
結語:耳朵是我們身體上十分重要的一個部位,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千萬不要忽視了這個問題,一定要好好的對待自己的健康,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希望本篇文章能夠給各位朋友帶來一定的幫助,我們千萬不要忽視了耳朵的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