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論語一則解釋

論語一則解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15:11:55

【原文】

6.11 子曰:“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文】

孔子說:“顔回的德行真好啊,一竹筐飯,一瓜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裡,别人都不堪忍受這樣的憂苦,而顔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顔回的德行真好啊!”


【注釋】

(1)《楊注》:“箪,音單dān,古代盛飯的竹器,圓形。”

(2)《朱注》引程子曰:“顔子之樂,非樂箪瓢、陋巷也,不以貧窭累其心而改其所樂也,故夫子稱其賢。”“箪瓢陋巷非可樂,蓋自有其樂爾。‘其’字當玩味,自有深意。”“昔受學于周茂叔,每令尋仲尼、顔子樂處,所樂何事。”

【解讀】

本章是《論語》的著名段落,将顔回的“不改其樂”,與孔子對自己的評價“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7.16)以及“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7.19)結合起來,就是宋儒總結出來的“孔顔樂處”。但究竟師徒二人“所樂何事”,朱子雲:“程子之言,引而不發,蓋欲學者深思而自得之。今亦不敢妄為之說。”但唐文治一言以蔽之曰:“顔子之樂,樂道而已。孔子‘樂以忘憂’,亦是樂道。惟孔子樂天知命,出于自然,故曰‘樂在其中’;顔子仰鑽高堅,笃于好學,故曰‘不改其樂’。此則不達一間處也。”(《論語大義》)實際上,孔子本人就說過“君子憂道不憂貧”(15.32)的話,那麼反過來,自然其所樂者亦為道也,而貧富并不是衡量憂樂的砝碼,雖然儒者并不反對個人擁有正當的财富和正當的感性娛樂。

我們在1.16曾談到龐樸的“憂樂圓融”,這裡正好可以繼續這一讨論。正如孔顔師徒所樂者是“樂道”一樣,其所憂者自然也是“憂道”,故其所樂、所憂的确和常人不同也。此處“人不堪其憂”之“憂”以及他處“仁者不憂”(9.29和14.28)之“憂”,包括《周易·系辭上》所謂“樂天知命,故不憂”之“憂”,皆常人之憂也;而孔子所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7.3)之“憂”,包括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之“憂”,以及《系辭下》所謂“作《易》者,其有憂患乎”之“憂”,則是聖賢之憂也。龐樸說:“儒家将憂分為兩類:一為外感的,因困難挫折而招緻的憂,亦即物欲或難滿足之憂;一為内發的,欲實現理想而生起的憂,亦即善性力圖擴大之憂。”“君子所真正擔憂的,是内憂……總之是種種内聖外王之憂。”而樂呢?“儒家所津津樂道的,也是理性的快樂。”即使孟子所說“君子三樂”即後來稱之為天倫之樂者,也沒有多少普遍意義,“最要緊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之樂,或者叫‘反身而誠’之樂。”而“這種得道之樂,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憂。”“泰州學派人物說得好:‘君子終身憂之也;是其憂也,乃所以為樂也。’此中憂樂合一之妙,非尋常之小憂小樂兩相對峙可比,也非未親身實踐者可得玩味的。”并進而指出:“這種即憂即樂、化憂為樂的體悟,這種高揚理性之樂的原則,便是宋儒所孜孜以求的‘孔顔樂處’。”(《憂樂圓融——中國的人文精神》)這些文字,對孔顔之“憂樂觀”,已經描述得很清楚了,讀者察之。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于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程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的多所大學或機構訪問或學習,并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程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程教育百詞辨析》、《遠程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論語一則解釋(特稿論語易解)1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于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于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彙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于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