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慈禧寫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寫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2:27:37


百善孝為先


慈禧寫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憐天下父母心)1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在漢語文化中,“教”這個字由孝、文組成,這是數千年前華夏文明中的教育觀念:教化育人,是建立在人倫道德的基礎之上。所以,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生身之恩大于人,養育之恩大于天,百善孝為先”,父母生養我們,我們理所當然要孝敬父母,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有禮則安,無禮則危,不學禮,無以立,孝敬父母乃立身之本也。正如作家畢淑敏在作品《孝心無價》中所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人生在世,行孝當及時。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殚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現在有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卻不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出自慈禧為母親祝六十大壽的詩句。慈禧老太後為了個人極度膨脹的私欲置國家與民族的安危于不顧,禍國殃民,遺臭萬年,但就孝順這一點還是令人認可的。這個問題在中國幾千年的社會倫理中一直居于首位,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正直善良、忠誠可靠的首要條件,尊老愛幼,感恩父母,“百善孝為先”,這是中國人是做人的本分、立身之本,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曆來受到人們的推崇和稱贊。中國幾千年的曆史發展中就出現了二十四孝故事中如江革行傭供母多次感動匪盜不忍殺他,郭巨“埋兒奉母” 并最終感天動地的感人事迹。

《禮記·祭義》曰:“亨孰膻芗,嘗而薦之,非孝也,養也。”意思是說,給父母長輩豐厚的飲食待遇,這不是“孝”,隻是“供養”而已。那如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孝”呢?《禮記·祭義》說“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因此在中國傳統意義上“養”和“孝” 沒有一分錢的關系,真正的“孝”,除“養”外,還包括“敬”、“谏”、“全身”、“繼志”等一系列内容,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綜合體系。但 “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寒門無孝子”,孝道講究的是心,而不是事,如果把給予父母的生活條件是否優越,作為判定是否孝順的标準,那窮人的家子弟就永遠沒有孝子了。但曆史事實恰恰相反,自古是寒門出孝子,國難顯忠臣,越是貧窮的人家,越容易出現孝子賢孫;越是那些富貴人家,越容易出現違逆父母的不肖子孫。

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在應對未來全社會甚至全人類即将面臨的老齡化養老難題時,我們既要兼顧傳統美德的繼承性和又要講究新條件下的創新适應性,在老齡化壓力全面襲來之前未雨綢缪。随着人類社會的進步與個體平均壽命的增長,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全世界必須面對的新課題,而中國又是老年人口數量最多,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的國家,這使得應對人口老齡化成為中國不可回避的國家戰略。中國人自古講究綜合的孝道文化,就注定不能完全像西方那樣由機構負責養老的模式,而是要以居家為基礎,充分調動親戚朋友的親情調劑作用;以社區為依托,使鄰裡社區相熟知的老人互助養老,既可以聊天解悶,又可以互幫互助,資源再利用;再以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綜合養老服務體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