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方法

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方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30 00:29:22

  現在由于一些人在生活中不注意飲食的合理安排,所以患上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疾病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結腸炎疾病本身就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困擾,如果這個時候再患上潰瘍性的結腸炎疾病的話,那麼後果就大了,但是面對這個潰瘍性結腸炎的時候就要及時做治療,治療的時候可以選擇用到灌腸方法來治療,那麼這個治療法到底是怎樣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潰瘍性結腸炎亦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病變主要局限在結腸黏膜及黏膜下層,多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近年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改變,環境的變化,以及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中醫藥以其獨特的治療手段正在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治療方法上采取綜合治療,特别是中醫藥保留灌腸治療本病已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現報告如下。

  1 中藥保留灌腸的臨床基礎

  1.1 局部治療作用 結直腸給藥可使藥液與腸黏膜病竈直接接觸,避免藥物代謝的首關消除效應,病竈部分藥物濃度較高,促進其修複,取效快捷、确切。藥理研究證實,活血化淤藥不僅直接改善微循環,促進炎症的吸收和組織的修複,還能通過影響免疫系統等方面達到增強抗炎和調節免疫功能作用[1]。

  1.2 全身治療作用 中藥保留灌腸通過藥物滲透,吸收能達到甚至超過口服藥的效果,并減少口服藥的副反應,常常可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

  1.3 腸道透析治療作用腸腔内有較高的藥物濃度起到一定的結腸透析作用,通過腸道清除血液中的毒素,有利于疾病的恢複。

  2 中藥保留灌腸的治療方法

  臨床證實,中藥保留灌腸是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有效方法[2]。

  2.1 藥液保留時間 灌腸液在腸道内保留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治療效果[3]。研究表明灌腸液在腸道内存留2h才能達到治療效果,6h以上效果最好[4]。因此,郭紅先[5]在灌腸液中加入2%普魯卡因以盡可能地延長藥液在結腸内的保留時間,最大限度地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據觀察,中藥灌腸液内加入不同西藥進行直腸高位滴入保留灌腸法後,藥物在結腸内保留時間有差異。結果發現純中藥灌腸液易刺激腸道、增加腸蠕動,保留時間短;加入奴夫卡因或丁卡因後使腸蠕動減慢,延長了藥物保留時間[6]。

  2.2 導管插入深度 中藥深部給藥法實際是一種全結腸保留灌腸。此種給藥途徑以維持腸腔藥物濃度及腸系膜血藥濃度為目的,講究藥物彌散面積與擴散系數,保留時間越長療效越好。然而傳統保留灌腸僅作用于直腸藥物,很難達到乙狀結腸以上部位。為此張景岚[7]将肛管插入深度由原來15~20cm改為30cm,結果無論是保留時間還是治療效果都明顯優于對照組。将肛管插入深度增至30cm,肛管位置達乙狀結腸中段,避免刺激直腸引起排便反射,使藥液在腸内保留時間顯著延長。随着先進儀器的應用,我院對乙狀結腸以上部位的潰瘍性結腸炎常采用結腸透析器行高位保留灌腸,使藥液直達病竈,增加藥物接觸面積,從而提高療效。

  2.3 藥量 灌腸液的多少要因人而異,如病變部位距肛門較近,範圍較小,則灌腸液宜少,相反如病變範圍較廣泛,則灌腸液宜多些,但也不能灌的大多,否則反不易取得應有效果。一般以每次100~150mL為宜。對高位病竈患者,藥量可酌情加至200mL左右;注意藥量應由少漸多,根據患者的适應能力,逐漸加量。

  2.4 藥液溫度 比較接近腸腔溫度的灌腸液,可減少藥物對腸道的冷刺激,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容易使灌腸液被腸道黏膜吸收,高于直腸局部溫度3℃~4℃的灌腸液可刺激直腸黏膜,灌腸後引起立即排便,不利于藥物保留。而低于34℃時可使腸蠕動減弱,張力降低,不利于藥物吸收。保持灌腸液的恒溫,可減少藥液對腸道黏膜的冷刺激,灌腸後以患者感覺下腹部溫暖、舒适、無便意為宜。因此,适宜的灌腸液溫度是延長灌腸液在腸腔中長時間停留的首要條件[5]。一般而言,藥溫應保持在37~39℃,但應因人、因時做适應性變化。如冬季、虛寒性患者溫度應偏高,可在40℃左右;夏季、濕熱阻滞型患者溫度應偏低,可在36℃左右。

  如果在生活中自己也不小心患上了這個潰瘍性的結腸炎疾病,那麼就可以選擇這個灌腸的方法來治療,這樣灌腸方法對于長期來說傷害不大,自己可以放心的選擇,但是如果疾病比較嚴重的話,在選擇治療的時候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治療這個潰瘍性結腸炎的時候也要記得給自己改善飲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