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哪些是新生兒特有現象?

哪些是新生兒特有現象?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2-14 07:54:17

  在新生兒脫發過程中,媽媽就認為寶寶頭發營養不良,所以這個時候都選擇給寶寶剃胎毛。新生寶寶頭部的皮膚非常嬌嫩,而且抵抗力較差,剃頭時很容易傷害到寶寶的頭皮和毛孔,病菌很容易乘虛而入,輕則造成頭皮感染,重則可能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疾病,從而危及新生寶寶的生命。

  哪些是新生兒特有現象?

  照顧新生兒的注意事項:

  一、“馬牙”和“螳螂嘴”

  新生兒的牙床上通常會長出米粒或綠豆大孝白色的凸起物,看起來像剛剛萌出的小牙,就是俗稱的“馬牙”。如果新生兒口腔内兩頰部幫助吮吸的脂肪層(醫學上稱為頰脂體)過于發達,就會出現兩頰向口腔部突出的現象,俗稱“螳螂嘴”。“馬牙”和“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特别處理。

  注意事項:

  新生兒的的“螳螂嘴”和“馬牙“千萬不能用針挑或用粗布擦拭用針挑,用布蘸鹽水或淘米水擦破馬牙,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因為新生兒口腔粘膜很嬌嫩,唾液腺的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粘膜下血管豐富,而全身抵抗力極低,如果用針挑破或用布擦掉“馬牙”或“螳螂嘴”以後,會引起粘膜損傷很可能使細菌從破損處侵入,引起炎症。

  口腔炎症不僅使寶寶受罪,而且局部繁殖的細菌會進入血液循環中,輕者局部出血或發生口腔炎,嚴重的可能引起新生兒敗血症,危及新生兒的生命,其後果是極其嚴重的。

  二、假性白帶、月經

  由于孕婦妊娠後期雌性激素進入胎兒體内,使陰道上皮細胞及子宮内膜受這種激素的影響而增生,出生後來自母體的雌性激素突然中斷,使增生的陰道上皮細胞和子宮内膜發生脫落,因此,初生女寶寶的陰道中可有象白帶一樣的白色粘液。少數女寶寶在第一周末還有血性分泌物,類似月經出血,叫做假性月經。一般不必處理。

  注意事項:

  媽媽千萬不要自己盲目地給寶寶用藥。有的媽媽會把成人的陰道洗潔劑用來給寶寶清洗,這是十分錯誤的做法。

  三、生理性脫發

  新生兒的胎發都是由母體帶出,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2-3周内發生明顯的脫發。這是由于寶寶出生後,這種脫發的特點是剛出生時頭發是黑的,但慢慢地變黃了,到出生後四五個月時彌漫性脫落。大部分頭發毛囊在數天内由成長期迅速轉為休止期所緻,一般經過9-12周後,寶寶的毛囊會重新形成毛球,重新長出新發。這種寶寶脫發無需治療,大多能自然好轉。

  注意事項:

  在新生兒脫發過程中,媽媽就認為寶寶頭發營養不良,所以這個時候都選擇給寶寶剃胎毛。新生寶寶頭部的皮膚非常嬌嫩,而且抵抗力較差,剃頭時很容易傷害到寶寶的頭皮和毛孔,病菌很容易乘虛而入,輕則造成頭皮感染,重則可能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疾病,從而危及新生寶寶的生命。

  四、生理性脫皮

  新生兒出生兩周左右,出現脫皮現象。仿佛一夜之間稚嫩的皮膚開始爆皮,緊接着就開始脫皮。這幾乎是每個新生兒都會出現的現象,這是由剛出生的寶寶因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太薄,表皮和真皮之間連接得也不緊密,所以常常表現出腳踝,腳底及手腕部皮膚幹而粗糙。脫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随着寶寶的發育會逐漸好轉,無需特别保護。

  注意事項:

  不可以用成人的保濕護膚品,例如爽膚水、什麼大牌子的護理産品等等,以免其中的化學成分對寶寶皮膚造成刺激。

  五、生理性體重下降

  新生兒出生後的幾天至一周内,體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會下降,但降幅不超過出生體重的8%,并在十天左右恢複甚至超過出生時體重,這種現象被稱為“新生兒暫時性體重下降”,也叫做“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來說,生理性體重下降不必擔心,隻要按照科學的喂養方式及時哺乳并細心護理,寶寶的體重便能很快恢複。

  注意事項:

  寶寶體重稍微下降,或者是不肯吃奶,爸爸媽媽就會一緻認為寶寶是生病了。出生頭一周寶寶不願意吃奶也很正常,隻要沒發生腹瀉、發熱等異常情況就不用擔心。

  其實,早期體重下降很正常,标準就是兩周的時候回到出生體重就可以了。如果寶寶體重一直都在标準之下,家長就要考慮是否喂養不當或是疾病因素了。

  六、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是由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多所緻。新生兒出生後,開始自主呼吸,肺循環建立,有充分的氧氣供應後,體内過多的紅細胞開始被破壞,血紅蛋白被分解後産生大量未結合膽紅素,因新生兒的肝酶尚未成熟,未結合膽紅素不能經肝髒代謝而排出體外,在體内越積越多,從而使皮膚、黏膜等組織黃染。随着紅細胞破壞的減少和肝酶的成熟,未結合膽紅素逐漸被代謝并通過腸道和泌尿道排出體外,黃疸也逐漸減輕并消失。

  注意事項:

  新生兒患母乳性黃疸時不需要完全斷母乳,隻要停喂幾天,等黃疸消退了就可以再次喂母乳了,千萬不要因為寶寶有黃疸而放棄母乳喂養。

  七、四肢屈曲

  新生兒的四肢屈曲:細心的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從一出生到滿月,總是四肢屈曲,有的家長害怕,寶寶日後會是羅圈腿,幹脆将寶寶的四肢捆綁起來。

  其實,正常新生兒的姿勢都是呈英文字母“W”和“M”狀,即雙上肢屈曲呈“W”狀,雙下肢屈曲呈“M”狀,這是健康新生兒肌張力正常的表現。随着月齡的增長,四肢逐漸伸展。而羅圈腿即“O”型腿,是由于佝偻病所緻的骨骼變形引起的,與新生兒四肢屈曲毫無關系。

  注意事項:

  老一輩人為了緩解寶寶四肢屈曲的狀況,會把寶寶用“蠟燭包”包起來。其實,如果強行将寶寶的腿扳直包裹,反而容易使寶寶髋關節脫位及活動,不利于寶寶的身體發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