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在生活中常常是很多人關心的群體的,因此我們就要好好的認識一下新生兒的生活護理的。新生兒常常會采用母乳來進行喂養的,我們都知道用母乳喂養是有很多的好處的。但是同時還會出現一些問題的。那就是新生兒出現了便秘的現象。那麼到底新生兒母乳喂養便秘怎麼辦?
一、母乳主要營養成分
一個健康的媽媽可提供足月的寶寶正常生長到6個月的營養成分、水分及能量,而且母乳營養生物效價高,很容易被寶寶吸收利用。下圖中介紹的母乳主要營養成分均提示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純母乳喂養的寶寶随着月齡的增大,腸道吸收功能的發育,可将母乳吸收的比較好,産生的食物殘渣(即大便)也相對較少。
二、寶寶排便是怎樣一個過程?
寶寶排便和成人一樣,都是一種反射性動作:大便下降到直腸,直腸壁的神經感受到膨脹的壓力,沖動傳到初級排便中樞,同時上傳到至大腦,引發大腸發生一系列的蠕動運動将大便從肛門排出。
但由于小嬰兒這種排便反射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因此有時無法定時排便,常常需要“搜集”足夠多的大便,才引起排便反射。
三、純母乳喂養的寶寶不拉臭臭是便秘嗎?正常嗎?
如果媽媽們确保寶寶母乳喂養的量是充足的,且寶寶精神狀态良好,吃奶好,沒有出現腹脹、哭鬧、嘔奶、排便時沒有痛苦的表情或排便困難等情況,那麼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幾天排一次大便,排出來的便便是軟軟的或者糊糊的,都屬于正常現象,不能說寶寶是便秘了。
回顧第一、第二點,我們不難理解:母乳喂養的寶寶對母乳吸收好,每天産生的大便少,所以不能天天刺激直腸壁的神經引發排便反射,這也就是老人家常說的“攢肚”。
四、在什麼情況下不排便的寶寶需要到醫院就診?
如果寶寶幾天未排大便,同時出現吃奶量減少,肚子脹,哭鬧或者嘔吐的情況,就需要至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開塞露通便,并查明便秘的原因。
有些先天的腸道畸形會導緻寶寶反複便秘,同時伴有明顯的腹脹、嘔吐及哭鬧不安、體重不增的情況,這些情況也需及時到醫院就診,必要時行手術治療。簡單地介紹幾種常見需手術治療的情況:
1.腸閉鎖:很多寶寶在胎兒期B超時即提示有腸管異常(如擴張等),生後不排大便。這類寶寶娩出後應及時送至新生兒科住院觀察,大部分需要手術治療。
2.先天性巨結腸:有部分寶寶在新生兒期胎糞排出延遲,或不能排出胎糞,嬰兒期有反複的便秘、腹脹、嘔吐,需要開塞露或灌腸才可以排出。這類寶寶有部分需手術治療。
3.肛門狹窄:寶寶腸道沒有畸形,但肛門口處狹窄,導緻反複排便困難、腹脹,這種情況需至醫院确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擴肛。
4.還有一些罕見的情況,如骶尾部的腫物、脊髓脊膜膨出等壓迫直腸無法排出大便的,需至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以上就是新生兒母乳喂養便秘的處理方法,希望這些内容能夠幫助大家。除了要認識一下新生兒的母乳喂養以外,還要好好的認識一下新生兒護理工作。做好了這些工作以後,新生兒健康才能得到保證。最後也祝那些患病的新生兒能夠早日康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