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孕事
這兩天,孕事媽媽群和熱搜都炸開了鍋,都在讨論骨科醫生魯某某毆打孩子和老人的事!
起初,打人者魯某某被罵慘了!
“扇孩子、推老人,你一個大男人怎麼下得去手!”
孕事媽剛開始看到視頻時,也是怒火中燒,那一巴掌的和沖擊和壓迫感,讓人窒息。
但随着輿論發酵,更多的信息被曝出,很多網友的立場變了,這事兒,反轉了!
大概的起因是這樣的。
兩個5歲男童在幼兒園因為玩具發生了沖突,咱們暫且叫他們小魯和小唐。
圖片來源:@魔都囡
小唐用玩具戳傷了小魯的後腦勺,幼兒園老師發現後,通知了兩個孩子的家長。
起初呢,小唐媽媽唐女士在媽媽群裡說自己有讓爺爺奶奶去小魯家登門道歉,但後來在媒體采訪時又說到準備去道歉,但還沒去。
小唐媽媽最新的說法
結果就有了魯某某上門讨說法的事,一開始,小唐坐在凳子上安安靜靜聽着魯某某的規訓,一句話不敢吭,魯某某多次和小唐強調:
“第一,不能打人,知道嗎?”
“第二,不能打别人頭,知道嗎?”
“第三,不能拿東西打人,聽見嗎?”
話題剛落,就發生了這令人震驚的一幕,魯某某一巴掌就把小唐扇倒在地,那幾秒鐘,小唐被扇得發不出聲音,之後魯某某還用手指着小唐喊到:以後還打不打人?
看到孫子被打,小唐爺爺急了,事情發生時小唐父母都外出旅行不在家。
随後小唐爺爺就和魯某某發生沖突,小唐爺爺搬起塑料凳就往魯某某頭上砸去,幾秒後,又端起木制凳子砸人。
但老人和成年男性的力量懸殊,魯某某反手奪回椅子,猛地一推,小唐的爺爺就被推倒在地。
沖動之下的一巴掌把小唐扇得面部和耳部戳傷,那一推搡也緻小唐爺爺摔緻腿部骨折,事情被推向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本來隻是孩子們之間的沖突,卻因為家長的暴力處理以報警告終,魯某某因為涉嫌故意傷害被刑事拘留!
魯某某被拘留後,一則疑似其親屬上門跪地哭求的緻歉視頻在網上流傳,據傳小唐父母不接受道歉,并請對方離開。
因為據唐女士所言,小唐産生了極大的心理陰影,哭了一晚上,晚上連房門都不敢關上。
這件事在網絡上引發了激烈的讨論,有人覺得:無論如何,大人都不應該給小孩一巴掌,可以教育,但不應該使用暴力!
也有人覺得:自己家孩子被打成這樣 ,而且據爆料還不是第一次,換我我也忍不住!
孕事媽可以理解護子心切人皆有之,但正如網友們所說的:小孩子之間的矛盾沖突可以溝通解決,家長以暴制暴絕對不是正确答案,暴力隻會害人害己!
沒錯,孩子們之間有沖突争吵、打架不違法,大人參與進去性質就變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很常見,孩子們在相處時難免會有沖突,很多家長都表示自己有遇到孩子被欺負的情況。
那遇到這樣的情況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什麼呢?如果孩子被欺負,我們又該怎麼辦?今天孕事媽來詳細說一說。
①
任何時候
我們都不提倡以暴制暴!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心寶,自己都是小心護着的,怎能容忍被人欺負。
自家孩子被欺負,光想一想都是非常心疼。
秦昊就曾因為女兒米粒在幼兒園被一位男同學欺負,他心疼到落淚。
伊能靜說米粒在學校被男孩撞倒,米粒很聰明的告訴了老師,老師随即讓男孩道歉,事情很快解決了。
但從那以後,小男孩總是有意無意撞米粒、擠米粒,讓人心疼的是小米粒也不反抗,就一直躲,也不吭聲不還手。
被擠到牆角,也笑着和媽媽打招呼,秦昊聽到這裡是忍不住落淚:你快别說了,說得我心疼!
女兒被欺負,他心疼又氣憤,甚至說:“如果他家長教育不了的話,我現在坐飛機回去……。”
秦媽媽立即制止了秦昊接下來要說的話:大人在孩子的問題上,你的責任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長不要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
沒錯,孩子們之間的沖突,在哪裡發生就在哪裡解決,讓孩子們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就有老師來協商溝通解決,大人沖動介入有害無利!
今年9月30日,廣東珠海一購物中心,一名31歲的年輕爸爸,在自己2歲的孩子被一個7歲男孩推倒時,一飛腳就将小男孩踹倒。
這一腳是替孩子出頭了,但最終,該男子也被警方行政拘留!
2018年的浙江溫州震驚全網的殺人案,一名父親拿起水果刀,在學校将一名10歲男童活生生捅殺緻死。
行兇的動機是什麼呢?
是因為女兒和男孩在玩鬧時發生了一些小矛盾,男孩不小心将女孩的眼睛弄傷了,導緻女孩眼角出現淤青。
看到孩子受傷,身為父親的他怒火中燒,他竟然直接将男孩殺死洩憤,而女兒則目睹了這血血淋淋的一幕。
最終這名父親被判死刑,孩子們之間一次小小的口角,引發了一樁血淋淋的殺人案,讓一對父母失去了孩子,也讓一個孩子再也沒有了父親!
失去孩子的父母一輩子都要活在悲痛裡!
失去父親的女兒也要一生都活着這件事情的陰影下!
以暴制暴,看似是愛孩子,為孩子出氣,實則是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而且以暴制暴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确途徑,暴力之下,沒有赢家!
②
那些沖動為孩子出的頭
都是孩子未來的禍!
殺人事件或許太過極端,但家長直接介入孩子們之間沖突的卻不少。
深圳某商場,兩個孩子發生沖突,一個打了另一個,被打孩子的媽媽直接幫孩子還擊,結果雙方發生激烈沖突,兩位媽媽當着孩子的面破口大罵、詛咒對方。
打人者家長覺得:小孩事情應該讓他們自己解決,大人不要插手,更不應該幫着打!
被打者家長則覺得:我家孩子吃虧了,打不過,就得大人上場去教育一下對方!
最終兩人鬧得不可開交,一方使勁詛咒對方,另一方怒沖沖教孩子:下次這樣,不管大人小孩,直接給我揍他!
浙江甯波一遊樂園的角落,4歲女童和另一名女孩争搶玩具,被對方媽媽一巴掌扇倒在地!
廣西一遊樂城堡裡,兩個男孩在玩耍時發生拉扯,一名4歲男童,被對方爸爸拎起來,像打保齡球一樣甩飛出去,場面觸目驚心.......
有這樣的家長,孩子們最終會變得如何呢?
我們要知道,其實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太平常了,我們見過很多小朋友,前5分鐘還在吵架,後5分鐘就開開心心的玩耍的。
日本課題組就曾觀測一群3歲兒童在一起玩耍的場景,結果發現孩子們總是在進行一個循環:搶玩具——輸赢——生氣沉默——各自玩耍——重歸于好繼續玩耍。
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TA們總是在“沖突與和好”中慢慢掌握社交能力,學會自己處理事情。
但如果家長們對孩子們之間的沖突反應過激,一上來就是罵街、呵斥、幫着打,在這樣的環境下,如白紙一般的孩子會如何成長,可想而知。
有着超強模仿能力的孩子,要不和父母一樣暴躁易怒,遇事就暴力解決!
要不父母的強勢隻會把孩子吓得畏手畏腳,他以後會不敢和别人玩,不敢冒險,不敢交朋友,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們可以理解父母想保護孩子的心,但反應過激,暴力行事,隻會适得其反!
無底線的替孩子出頭,孩子看到的不是大人如何解決沖突,而是如何讓沖突更加惡化!
③
比起暴力幹預
不如教會孩子保護處理矛盾、保護自己!
孩子發生沖突,家長要不要幫着打?
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大人應該做裁判,但不能上場幫着打啊!
孕事媽相信沒有家長是鼓勵孩子之間用暴力解決問題的,那我們就應該做出解決問題的正确示範,而不是示範:兒子,來,看我怎麼打人的!
孩子在被欺負時,奮起反抗而保護自己是允許的,但要适可而止,不能事後約着一幫人去“打回來”,大人幫助打回去更不可以。
孩子之間的沖突不要上升到家長,這是最基本的。
我們再回到魯某某的事情上來,幼兒園間孩子的矛盾,本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打人者家屬,及時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及時道歉、緩和矛盾。
被打者家庭,如果沒及時得到道歉,不要沖動行事,在幼兒園發生的事,直接找老師溝通,該帶孩子驗傷驗傷,拿着醫療報告,有理有據和老師溝通。
魯某某的錯誤就是沒有直接找學校、找老師,而是直接找了小孩!
那遇到孩子被欺負的事情,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如何應對這類事情發生呢?
1、了解事情經過,判斷事件性質
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是普通的沖突還是霸淩事件。
如果孩子沒有被當成特定對象來欺負,就基本都是孩子間普通的沖突。
2、沖突發生在哪裡就在哪裡解決
沖突發生在在哪裡,就在哪裡溝通解決,如果是在學校,就直接找老師,家長萬不可一上來就去找孩子、找家長對峙。
3、孩子之間的沖突要堅持平等原則
直白的說就是孩子之間的沖突,要反擊也是讓孩子出手,而不是家長打回去打回去,孩子吵架打架不違法,大人動手打孩子就是違法了!
4、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必然是離不開各種沖突的,家長不必急于幹預,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問問孩子他希望怎麼做?
如果孩子能夠用合理及不傷害人的方式去争取自己的權利,而雙方又能達成協議的話,那何為而不為呢?
這一點孕事媽就深有體會,我家侄子在學校被同學推到在地,腿上擦掉了好大一層皮,看着挺心疼的。
我家侄子性格溫和不強勢,做不到當場就推回去,父母問他你希望怎麼處理這個事,他說:我想讓對方道歉!
第二天父母找到了老師,老師告訴了對方家長,家長回去教育了孩子,我侄子也得到了同學的道歉,第二天,兩人在學校還是開心玩耍,這個結果是不是比暴力幹預更好呢。
在能确保孩子不會受傷害的情況下,父母适當放手,多聽聽孩子希望怎麼處理,或讓孩子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孩子才更容易找到相處之道!
5、教孩子正确處理矛盾
學校對孩子也是就是一個小小江湖,所以在孩子進入校園之前,家長們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應對沖突的能力。
①鼓勵孩子表明态度,說出需求
和孩子保持好的溝通,要鼓勵孩子大膽用語言表明态度,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說出來,好的溝通可以幫助孩子思考,家長也能及時掌握情況,并針對性的幫助孩子應對沖突。
②教會孩子拒絕不友好的行為
教育孩子禮貌待人是對的,但要讓孩子做個“不好惹”的人,被欺負是或被搶玩具時,要及時拒絕和反抗:你這樣是不對的!不能搶玩具!不能打人!
告訴孩子表達不滿和生氣時要盡量保證聲音洪亮、語氣堅定,并且直視對方!
③教會孩子正當防衛保護自己
李玫瑾曾在節目中講過自家孫女遇到的事:孫女在幼兒園被一個小男生抱起來扔了一下,臉磕到凳子,腫了起來。
她告訴孫女: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他抱你起來你掙脫不掉,那你就雙手揪住她的耳朵,兩邊拽一拽,他一疼,就把你放下了。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專家李玫瑾是盲目支持孩子被打了就“打回去”,但細細一想,她的“打回去”并不是支持以暴制暴,而是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不被欺負。
以暴制暴是什麼?
是别人打你一下,你打别人兩下;别人打你兩下,你打别人四下!
正當防衛,是停止對方的暴力,并不追加使用暴力!
(圖片來源:央視頻)
當然如果是和實力懸殊的孩子發生沖突,也要告訴孩子變通,不要硬碰硬,及時跑去人多的地方尋求幫助,,或直接找老師處理,這不是逃跑,這是在保護自己。
④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有心理學家說過:從小習慣自己解決問題的孩子,長大後才能冷靜應對困難,并拿出好決策。
所以有些時候,在可控的情況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吧,大人有自己處理事情的方式,小孩也有,在他們的世界裡,多讓他們自己做主!
在孩子成長的一路上,矛盾和沖突在所難免。
與其擋在孩子面前替孩子遮風擋雨,包辦一切,不如教會孩子學會處理,教會她/他如何待人處事!
最後,希望每個家長在面對孩子們之前的沖突時能理智對待,都能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幫助自己的孩子!
暴力從來不是最優解!
參考文章
h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