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威海新聞網】
春末夏初,走進威海市文登區米山鎮西鋪頭村溫室大棚,一股暖流撲面而來。放眼望去,一片翠綠映入眼簾,一排排西紅柿、人參果、木耳菜等秧苗郁郁蔥蔥,長勢旺盛。棚内,于鎮榕忙着管護各類瓜果蔬菜,力争盡早上市。
2015年,大學畢業的于鎮榕放棄在北京工作的優越條件,毅然回到家鄉,成立威海市文登區程之果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打開了服務鄉親父老的創業之路。如今在合作社的助力下,西鋪頭村各類農産品年産值7900餘萬元,帶動周邊村民300餘人就業。于鎮榕也因此獲得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山東省鄉村好青年、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引入新技術,草莓畝産量提升4成
提及西鋪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這裡個大、味甜、品種多的草莓。今年春季前後,前來采摘的遊客每天200餘人,且産品供不應求。
西鋪頭草莓種植曆史已久,能打出名堂,于鎮榕起到了重要作用。于鎮榕在北京林業大學求學時,大二上半年進入北林國家級植物生理學實驗室,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草莓液體組織培養,也正是在那裡,他對于農業技術發展的前沿有了新的認識。
2013年,還在讀大三的于鎮榕和導師一起來到西鋪頭。經過實地考察,認為村裡的草莓種植模式存在品種單一、管理理念落後等不足。于是,紅顔等新品種脫毒種苗在西鋪頭村落了地。
“草莓脫毒苗在大棚試種後,畝均産量提升了40%,果實風味也得到了提升。春節前後,能賣到80塊錢一斤,客戶絡繹不絕。”于鎮榕說,西鋪頭村草莓産業自此迅速發展,打響了品牌。
新技術的成功推廣,在于鎮榕心中埋下了用所學專業知識造福家鄉的種子。
大四那年,于鎮榕獲得前往瑞典農業科學大學植物生理學科交流一年的機會,畢業後他本可以繼續在國外深造或留校工作,但于鎮榕還是選擇回到西鋪頭村投身鄉村建設。
“我更喜歡實踐,我的專業隻有在鄉村才能發揮最大作用,能用所學專長給家鄉帶來變化,我很自豪。”于鎮榕說。
帶頭緻富,300餘村民好就業
2015年,回到家鄉的于鎮榕,對家鄉發展現狀進行調研,不知疲倦地熬夜收集數據、整理筆記、撰寫調研報告。他牽頭成立威海市文登區程之果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提出引進高端品種、高端人才、高校聯辦的“三高三引”思路。
2016年以來,于鎮榕牽線搭橋,先後幫助西鋪頭村與北京林業大學鄭彩霞教授建立植物生理學實驗室、與北京林業大學建立校外研究生實踐基地。在專家的幫助下,西鋪頭引入草莓超早熟種植技術,實現草莓提早一個月上市;引入果酒加工技術,解決“殘次果”問題;引入蘆筍、樹莓、藍莓新品種,促成西鋪頭村成為北京林業大學牡丹資源圃等。
“如今已有7位高校教授與西鋪頭建立了長期合作,每一位在村裡都有落地項目,每年有二三十名研究生在我們這兒工作。”于鎮榕說。
于鎮榕吸引來的不僅僅是專家教授,還有一批像他一樣的年輕人,“有個比我年紀還小的外地‘90後’,來威海旅遊看到西鋪頭的宣傳廣告後找到我,一番暢談後決定留下來建設西鋪頭,現在還在村裡。這樣的年輕人村裡有7名,他們都對農村發展有夢想、有熱情。”
人才與技術的引進,為西鋪頭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如今,西鋪頭村各類農産品年産值7900餘萬元,影響帶動周邊村民300餘人就業,西鋪頭村村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達4.3萬元。西鋪頭也由一個産業結構單一落後的小鄉村,變成集育種育苗、農業種植、循環農業、農産品初精深加工、研學、休閑康養等衆多業态在内的産學研融合鄉村。
現在,于鎮榕又有新的目标——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采取‘種養結合、資源循環’的生态農業發展模式,将牛、馬等動物糞便經過處理後用于農業種植,再用農業種植産生的稭稈等肥料用于喂雞養牛,既可以節約種養成本,又提高農産品品質,形成種養殖的綠色良性循環。”
于鎮榕認為,年輕人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今年我市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前期有幸參加了座談調研,我也為農村青年發展特别是農村電商發展提出了建議,我相信不久的将來,會有更多為青年發展量身打造的‘政策包’,也會有更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走進農村、留在農村、建設農村。”(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沈道遠/文 資料圖)
本文來自【威海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