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
作為中國的鄰居,曾經和我國擁有着相似的國内環境與人口基數。
可如今中國早就今非昔比,一躍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強國之一。
反觀印度,髒亂差仍舊是印度這個國家的代名詞。
但印度國内并不這麼認為,大部分印度民衆甚至覺得自己與中國相差無幾,一直想要在各個方面超越中國,樹立一個亞洲霸主的形象。
衆所周知,作為“基建狂魔”的中國,工程速度與質量在整個世界都享有盛譽,高鐵與橋梁的建造技術更是無人能及。
但印度卻總是認為中國能做到的,自己同樣可以。
可結果卻不但沒追上我們,反而上演了一次次的國際鬧劇,被各國調侃為“基建病夫。”
這個聽起來甚至帶有一些諷刺意味的外号,其實并不是空穴來風。
如果了解過印度的一些過往事例之後就會發現,“基建病夫”這個外号,确實是當之無愧。
TOP1 賈坎德邦大壩,修了42年,卻隻使用了一天1977年,印度的賈坎德邦政府決定要在當地修建一座大壩。
當時我國的三峽大壩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不但改善了當地的生态環境,還帶來了可觀的旅遊收入。
更是可以達到每年800到1000億度的發電量,這讓本就存“缺電荒”的印度十分眼紅。
所以項目一經确定,便吸引了印度全國的關注。
打着趕超三峽大壩,建成世界級工程的口号,賈坎德邦大壩開始如火如荼地建造起來。
可剛一開工,麻煩便接踵而至。
最開始,隻是當地的居民鬧事,要求提高拆遷款,給了錢之後也就解決了。
可接下來項目又陷入了資金短缺,工人們罷工,項目再一次陷入停工狀态。
為了能繼續進行,不得不一遍遍的申請追加預算。
原本以為這畢竟是資金上的問題,隻要錢到位就可以解決。
可工程幹着幹着,賈坎德邦的政府突然換屆,新上任的領導人對大壩項目需要重新評估和考察。
于是項目又陷入了無限期地停工狀态。
就這樣修修停停,預算從最開始的1.2億盧比,一路增長到220億盧比,折合人民币20多億。
工期也是一拖再拖,最後足足用了42年的時間才修建完成。
可呈現出來的,隻能算得上是一座普通的大型水壩,遠遠稱不上是世界級的水利工程,更不要說企圖與中國的三峽大壩相比。
不過作為當地最大的民生項目,印度居民還是十分滿意的。
在2019年8月28日,大壩啟用的當天下午,賈坎德邦的首席部長索倫還親自到場,進行了隆重的演講。
沒成想當天夜裡,工程人員就傳來了大壩出現裂縫的消息。
正當衆人都不敢置信,認為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大壩,怎麼可能在使用僅僅一天的時間便出現問題的時候。
又一個消息傳來。
大壩,塌了!
從啟用開始,22小時後賈坎德邦大壩在一陣轟隆聲中徹底倒塌,成為了曆史上最短命的大壩,這件事同樣震驚了世界。
這座工程也成了世界上有名的豆腐渣工程。
印度方面也覺得有些荒謬,于是在事發第二天便派出了專案組進行調查。
沒想到最後卻給出了一個更加驚人的結論。
大壩坍塌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幾個老鼠洞!
消息一出引起了一片嘩然,鋼筋水泥澆築的大壩卻被幾隻老鼠弄塌了,不但引發各國網友的質疑,就連當地的居民也不認同這個荒謬的結論。
可政府卻拒絕重新調查,最後這個事故也就不了了之。
TOP2 修了20年仍未完工的傑納布大橋2002年,印度計劃修建一座世界級的大橋——傑納布大橋。
這是一座長達1.4公裡的鐵路拱橋,橋面高度達到359米左右,比埃菲爾鐵塔還要高三十多米的鐵制大橋。
整座大橋全長近乎一千多米,橫跨水流湍急兇險的傑納布河流。
這項工程于2002年開始動工,并為此投入了多達148億盧布,相當于13億人民币的巨額預算。
按照印度政府的預期,這次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座大橋将會在2009年年底建成通車,屆時也将會成為全世界最高的鐵路橋。
看着工程的進展圖片,正當印度國民都興奮不已的時候,熟悉的流程再一次上演。
居民索要高額拆遷費,光是協調這一個問題就用了一年的時間。
十年之後,項目再次陷入資金困難,被迫停工。
如今20年過去了,這座傑納布大橋依舊處在施工中,而距離建成通車遙遙無期。
可反觀中國20年的時間裡,世界排名前100的大橋中有80座都是中國自主建造的。
貴州北盤江大橋更是以565米的恐怖高度被稱為世界上最高的橋梁。
相同的20年,中國已經領先了太多。
TOP3 比哈爾邦大橋修了8年,壽命隻有一個月不過相比于印度的另一座比哈爾邦大橋,傑納布大橋的下場還是好了許多。
從2012年起,印度比哈爾邦開始建造一座長度為1100米的大橋,工期足足修了八年,成本高達2.45億。
因為工程量巨大,剪彩當天就連該邦的首席部長庫爾馬都親臨現場。
看着這樣一座宏偉的建築,部長大人簡直樂得合不攏嘴,他舉起大拇指一臉的驕傲和自豪口中連連稱贊道:“這是個奇迹”。
而就在大橋通行不久後,亞洲很多國家開始進入了梅雨季,印度也不例外。
國内暴雨天氣頻繁,甚至還發生了大面積的洪澇災害,情況最為嚴重的就是比哈爾邦地區。
據了解,該地區的洪災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民間早已怨聲載道,不料洪災還未得到解決,又一場“災難”突然發生。
由于前段時間的強降水,導緻比哈爾邦大橋這座耗費2.45億的大橋通車之後第29天,轟然倒塌。
後來當地政府經過調查得出了一個結論:被洪水沖垮了。
這一言論也引起當地人民的強烈不滿,但是印度卻表示,這是因為最近水流太過湍急,給橋梁施加了較大壓力。
不過這種将一切歸咎于洪災的說法很難讓人接受,畢竟在當時建造的過程中,就應當考慮到這種極端的情況。
唯一慶幸的是,此次坍塌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隻是讓民衆過于失望,本以為耗時8年的大橋質量過硬,到頭來卻還是一場空。
TOP4印度推出趕超中國的高鐵,時速卻隻有60公裡2017年,印度不甘心沒有高鐵被鄰國比下去。
于是在孟買—果阿開通了一條所謂的高鐵,号稱最高時速200公裡。
印度媒體當時宣稱:無論乘坐的舒适程度還是豪華程度都遠超中國高鐵。
結果記者體驗後紛紛傻眼。
雖然說是高鐵,但事實上卻隻能算是“半高鐵” 。
列車本身的性質是一種半高速的全空調列車,擁有現代化的車載設備,帶有自動操作的門,是4年前引進印度鐵路的新火車。
如今在印度也隻有4輛,但歸根結底本質上它還是火車,隻不過印度人專門開辟,一個叫做“半高速”的門檻,用來歸類這種最高時速能夠達到200公裡每小時的列車。
而這趟列車又剛好能夠達到200公裡,所以印度人省去了一個“半”字,直接叫它印度高鐵。
但即使這樣,這輛車的實際運行速度隻有60公裡左右,全長600公裡的線路足足開了9個小時,速度還不及我國的綠皮火車。
并且在開通一周之後,列車上的耳機也基本上被乘客偷光,LCD顯示屏也被砸爛。
甚至還有民衆将列車的玻璃打碎,直接從窗戶跳下去離開。
TOP5印度修建首條高鐵,卻讓日本苦不堪言既然無法獨立建造高鐵,印度便決定尋求國際合作。
從2010年開始,印度規劃孟買至艾哈邁達巴德的高鐵,一旦建成,這是印度首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鐵。
2015年印度發布了招标,中國和日本兩國參與,而日本希望借此一舉超越中國,成為國際高鐵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國家,因此使出了渾身解數想把中國擠出工程。
不僅多次派人與印度進行私下接觸,承諾了許多好處,而且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甚至親自前往印度。
最終日本如願與印度簽訂了高達1500億日元的巨額合同。
原本日本興奮地認為自己撿了大便宜,不料合同簽訂後卻遲遲無法動工,當地的居民紛紛抗議,但印度政府卻宣稱這不是他們的管轄範圍。
并且許多印度釘子戶的訴求方式也十分獨特,有将自己埋在沙子裡隻露出一個頭的,也有揚言不給介紹工作就賴着不走的。
日本也沒見過這種場面,隻能與印度不斷溝通協商。
根據雙方發布的最新消息,孟買高鐵的開工時間已經被推遲到了2023年。
為了維持項目而投入的大量資金,已經讓一些日本企業一度想要退出項目,然而印度卻以撕毀大單和支付違約金等理由迫使日本繼續參與項目。
如今這條高鐵已經成為日本手上的一個燙手山芋,抛掉也不是拿着也不是,隻能繼續和印度扯皮,試圖盡快推進項目。
TOP6浦項制鐵印度工廠項目,一場韓國人的噩夢不但日本在與印度的合作中吃了虧,就連韓國也未能幸免。
2005年,韓國國内成本原料與勞動力價格的上漲。韓國的浦項制鐵決定将目标轉向海外,在全球範圍内尋找新的生産場地。
計劃之初,浦項在包括中國,巴西,越南等許多國家都進行了考察。
一番研究後,最開始的目标地是中國,但最終選擇的印度。
浦項制鐵的官方說法是:“中國鋼鐵行業的開放度低,本土企業競争力高。”并且印度方面對韓國方面十分熱情,最後浦項還是決定将新的工廠開設在印度。
當時印度正準備申請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急欲提高印度的國際形象,于是在那段時間瘋狂的引進外資。
2005年,浦項制鐵與Odisha邦政府簽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計劃在該邦的投資120億美元建造一座全新的鋼鐵廠,每年可生産1200萬噸鋼鐵。
可令浦項萬萬沒想到的是,從此,一場12年的噩夢開始了。
本以為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可剛一簽完合同,項目就陷入了停滞狀态。
有句話說:印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位置。
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的。
印度有兩個國家語言,二十二個邦語言,六個宗教信仰,十個主要民族以及不計其數的小民族,這就導緻每個地區的語言,文化甚至法律都不相同。
有的地方的法律,甚至會與印度的憲法産生沖突。
這就導緻浦項的負責人中央地方兩頭跑,而且語言不通,政府機構冗雜,這都為項目的推動帶來了阻力。
除了和政府打交道,當地一如既往的釘子戶同樣讓韓國頭疼不已。
以至于最後韓國政府以外交手段與印度溝通,可仍舊毫無成效。
最後由于種種障礙,浦項的計劃未能實現。這份諒解備忘錄于2010年到期後,不再續簽。
韓國方面舍棄了前期的所有投入,離開了印度市場。
TOP7莫迪總理的交通建設計劃2021年8月15日印度獨立日慶祝活動上,印度總理莫迪表示,将啟動規模高達100萬億盧比的交通建設計劃。
這項計劃名為“Gati Shakti”,莫迪希望通過跨部門的統一規劃和協同實施,在全國建成多種交通方式一體化無縫銜接的高效基礎建設網絡,以此來提高就業機會,改善民衆生活。
說直白點,就是将鐵路,公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渠道整合起來,形成系統的網絡化管理。
這種模式在中國其實并不鮮見,區域化的管理本身是一件好事。
可到了印度,地方的各邦政府根本對此不感興趣,甯願自己建造效率低下的交通網,也不願放棄管轄範圍内的權利。
結果一年過去,原本的計劃雖然在印度政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可在地方的推行卻連一半也沒有達到。
TOP8北方邦城市公路通車,公路質量卻不如一顆椰子傑諾爾這裡原本是農村,外面都是土路,一下雨就變得非常泥濘,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因此,印度政府與地方聯合決定建設了一條七公裡的公路,一共耗資1160萬盧比,合人民币98萬元。
出席通車儀式上,一名當地官員高度評價這條公路的質量,認為它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這名官員為了強調這一點,将自己帶來的一顆椰子往地面砸去。
且不說用椰子測試公路質量的方式是否合理。
讓人尴尬的是,隻見椰子重重地砸到路面上,椰子毫發無傷,地面卻當場被砸出一個大洞。
如此費時費力修建的公路,結果質量還不如一個椰子。
随後,這條道路就被封閉了,當地開始對這項豆腐渣工程進行調查。
TOP9印度的全國公路升級計劃,努力5年後仍是一片土路在2015年,莫迪政府提出公路修建計劃,旨在整合印度内部許多進度不一的公路修建計劃,用現代化的公路取代原本的土路。
建立一個既連接大城市、港口、宗教聖地和旅遊景點,也包括偏遠農村和邊境地區的公路網絡。
政府計劃在五年内投資八億盧比,修建超過8萬公裡的道路。
可五年之後,這項公路升級計劃的數據讓人瞠目結舌:
75%的公路依然隻是雙車道,40%的公路路面依然是土路級别。
投放的資金不知去處,隻留下許多完成了一半的公路。
TOP10印度多地嚴重缺少橋梁,被迫使用鐵盤當作渡輪,運送車輛過河很多人在網上肯定看過這樣一張圖片。
一輛緩慢行駛的印度火車,上面挂滿了人。
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落後的交通系統,這一矛盾已經嚴重影響到當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不但鐵路如此,公路上,車輛的超載現象也是随處可見。
就連水路,由于缺少橋梁和船隻,當地居民甚至隻能被迫用鐵盤作為渡輪,運用車輛和人員過河。
如此多的失敗案例,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其實印度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其耕地面積占世界的10%,印度的農村人口占總人口70%,農業上有很大的優勢。
而在資源上,印度的煤炭産量位居世界第五 各種金屬礦例如鋅,銅也十分豐富。
手握如此優厚的便利條件,印度卻因曾經的殖民問題,國内政府體系的混亂,工業體系的殘缺等問題,使得一座座原本的利民工程,最後變為了勞民傷财的殘垣斷壁。
隻能說要想真正成為世界強國的話,印度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