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愛好是運動嗎?您喜歡運動嗎?您有沒有經常去運動呢?小編就是運動族呢哈哈。相信喜歡運動的人都知道,在運動過程中,隻要稍不注意就會很容易的受傷。不知道您有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在運動的時候拉傷了背部肌肉軟組織???什麼是軟組織損傷?軟組織損傷是指人體運動系統皮膚以下骨骼之外的肌肉、韌帶等不同情況下的損傷。如果還不是很了解的話,下文還會有更進一步的解釋哦。那麼背部肌肉軟組織損傷怎麼辦?背部肌肉軟組織損傷有什麼治療方法?
軟組織損傷系指人體運動系統皮膚以下骨骼之外的肌肉、韌帶、筋膜、肌腱、滑膜、脂肪、關節囊等組織以及周圍神經、血管的不同情況的損傷。這些組織受到外來内在的不同緻傷因素的作用,造成組織破壞和組織生理功能紊亂産生損傷。
軟組織損傷一般是受外來的機構應力的作用,當達到一定的強度而誘發損傷,産生症狀的。一般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積累性損傷兩大類。當軟組織受到鈍性或銳性暴力損傷時,可以引起局部軟組織(包括皮膚、皮下組織、肌肉、其中包含有神經、血管和淋巴組織)的挫傷或(和)裂傷。
人體軟組織損傷是人類運動系統中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軟組織的損傷可因急性損傷和慢性積累性損作而導緻出現頸肩背腰腿及四肢的不同情況、不同程度的症候,近幾十年來,發現許多病症的很大部分來源于軟組織的肌肉、韌帶、筋膜、脂肪、關節囊、神經、血管等直接緻發。
一、坐位腰背部手法:
1、揉肩胛内緣法:患者坐位,患者以手臂抱對側肩,使背部肌肉處于緊張狀态,醫者用拇指或掌根揉按脊柱與肩胛骨内側緣,兩側均須施以同樣手法。
主治:背部疼痛,菱形肌損傷。
2、揉肩胛下角法:患者坐位,并以左或右肩臂極力内旋,手貼于背使患側手摸健側肩胛骨,患側肩胛骨翹起。醫者一手扶托患者肩臂,一手以拇指沿突起肩胛翼内緣向下向内揉按,反複遍。
主治:菱形肌損傷,肩胛胸壁關節拉傷。
3、提肩揉背法:患者正坐。醫者立于患側,用一手自肩胛骨上角内側向下按摩數次(由輕到重),另手上提患側腋窩,反複提拉患側肩部。(圖30)
主治:肩帶扭傷,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捩傷。
4、揉腰眼法:患者坐位,身體略向前傾。醫者坐于患者背後,以雙手魚際肌或握拳置于腰背部京門穴下方(約第二腰椎橫突)緩緩用力揉動,約5分鐘,以局部微紅為度。
主治:腰部沉重、酸脹。腎虛腰痛,腰肌勞損,骶部疼痛。也常用來配合治療尿頻、尿閉、遺尿、陽痿、早洩、耳鳴、眩暈等。
5、腰部八字分推法:患者背坐于醫者面前,患者腰部向前彎屈,醫者以雙手指與四指分開,沿膀胱經(脊柱旁開1.5寸和3寸)向兩側分推。
主治:對于急性腰扭傷,前彎受限者治療效果較好。
6、腰背平推法:患者坐位,背部露體。醫者手掌伸直,用大魚際或小魚際着力,緊貼患者皮膚,作直線往返平推,推擦時不可歪斜,往返要适應患部,用力要均勻,以發熱為度,提高局部體溫。
主治:腰背部扭傷,骶棘肌勞損,腰背部肌膜筋炎等。
7、坐位托拉法:醫者站于患者後方,手扶患者肩部,使病人逐漸向後下躺。當患者躺至水平位時,醫者以大腱從病人胸背部支撐患者肩部,雙手迅速移到患者腰或背部并以手托住患處,同時輕揉用力向上提拉。(圖31)
主治:胸椎、腰椎小關節紊亂,骨膜軟化,胸肋軟組織挫傷。
8、提腰法:患者坐位,盡力體前屈。醫者面對患者背後,雙手環抱患者腹部,并以膝頂住患者骶部,囑患者腰背部軟組織放松。醫者雙手用力上提。(圖32)
主治:腰背部急性扭傷,腰後小關節紊亂。
9、推頂過伸法:患者坐位,醫者坐于患者背後,醫者一手掌心頂住胸椎痛點,并令患者後仰。醫者另一手從患者腋下環抱患者,鉛上提拉的同時,醫者另一手突然向前推頂,使患者脊柱呈過伸位并常可聽到“咯”的響聲,患者立即可感到胸部痛減,輕松、靈活。(圖33)
主治:胸椎小關節錯位,胸部扭挫傷。
10、膝頂過伸:患者坐位,雙手屈曲上舉,一助手按壓固定患者雙腿。醫者立于患者背後,雙手托扶患者兩肘向後向上牽拉,同時醫者以膝關節頂住患者疼痛部位(胸、腰、骶髂關節)。
主治:胸、腰、骶骼小關節錯位及陳舊性扭傷。
11、坐位旋腰法:患者坐位,一助手固定患者雙下肢。醫者雙臂從患者背後兩腋下環抱患者并向上徐徐牽引,在牽引的同時抱患者向兩側左右旋轉。
主治:急性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骶關節功能活動受限。(圖33)
12、旋轉複位法:
(1)不定點旋轉法
①患者騎坐在治療床或椅子上,雙手上舉固定于頸後。醫者握患者兩肩或雙肘,令患者含胸彎腰并随醫者向左右旋轉,旋轉範圍逐漸增大,當旋轉範圍達一定極限時,醫者繼續将患者向旋轉的方向彈性用力扳動,扳時用力适當,動作敏捷,不宜蠻力過大。
主治:胸腰段廣泛性疼痛,腰椎小關節紊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扭傷。
②患者坐位,醫者立于患者背後,以小腿向前卡住患者同側下肢,雙手依次握患者雙肩向對側旋轉,待旋到一定極限時,再輕輕向前瞬時間用力一旋,時常可聽到“咯”的小關節錯動聲。
主治:同上。
③患者坐位,以向右側旋轉為例,患者右腿置于左膝上方,雙手抱對側肩峰,左臂在上。醫者以右手環抱患者并握其左肘,左手抓患者右膝,相對用力扭轉。
主治:同上,适用于身材瘦小患者。
(2)定點旋轉複位法
患
者端坐方凳上,兩腳分開與肩等寬。醫生正坐病人身後。首先用拇指觸診檢查棘突偏歪的位置。以左旋型棘突向右偏歪為例,醫者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頸後,拇指
向下,餘四指扶持左頸部。囑病人雙腳踏地正坐,一助手站病人對面,兩腿夾住患者左大腿,雙手壓住左大腿根部,維持患者正坐姿勢。醫者左手拇指扣住偏向右側
的棘突,然後醫者右手拉病人頸部使身體前屈60o~90o,繼續向右側彎,在最大側彎位時醫生右上肢使病人軀幹向後内側旋轉,同時左手拇指順向向左上推頂
棘突,根據棘間隙不同,拇指可稍向上或向下,往往可伴有“喀啪”聲。右旋型棘突向左偏歪者,醫生扶持病人肢體和牽引方向相反,方法相同。
對身作粗壯者可讓患者雙手置于頸後,醫者手握其對側肘窩處進行牽引。(圖34)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骶骼關節半脫位,腰後關節紊亂等,對于小關節錯位定位比較準确的患者。
二、俯卧位腰背部手法
1、腰部直摩法
(1)、患者俯卧,醫者立其側,以兩手十指或全掌着力,沿脊柱正中督脈及兩側膀胱經(脊柱旁開1.5寸和3寸)從上至下摩動,以局部皮膚微紅、微汗為度。手法後有溫熱及腰部輕松感。
主治:多用于腰背部各種損傷的治療準備手法。
(2)、腰部揉法:患者俯卧,醫者立其側,以掌根反複揉脊柱正中及兩側(沿督脈膀胱經)五條線從上向下揉動。
主治:脊柱強直,腰背疼痛,四肢關節屈伸障礙,兼治頭痛、眼睛脹疼。
腰部推法:患者俯卧,沿膀胱經以掌根,全掌反複推動。
主治:腰背部扭傷及肌肉痙攣所引起的疼痛,脊柱強直,渾身酸疼。
2、啄膀胱經法:
患者俯卧位,醫者以手五指尖并攏,如梅花針狀,沿膀胱經走行從上至下依次叩啄。也可用啄法叩擊環跳、承山,委中等穴位。也稱點穴療法。
主治:腰背部冷痛、軀體麻木、類風濕脊柱炎、身體各關節屈伸不利。
3、叩擊法:
醫者以全掌、掌背、空拳叩擊俯卧位的患者背部。以全掌叩擊治療範圍較廣,掌背拍打多用于背部,空拳、實拳多用于腰骶肌肉豐厚處。
主治:廣泛性腰背疼,多用于手法治療結束前。促進血液流通,也常用于陳舊性和疲勞性腰背部損傷。
4、拿脊法與夾脊彈撥法:
病人俯卧,軀體伸直,腰背肌肉放松。醫者立其側,雙手拇指與四指拿脊柱旁開0.5寸的兩側肌肉或以雙手拇指在患者棘突旁開0.5寸處(大約華佗夾脊穴的部位)從上至下彈撥,使患者有酸脹感覺為宜。
主治:
腰背肌肉損傷、腰背冷痛,腰骶疼、腰椎側彎、胸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關節紊亂,以及頸項疼、肋間疼和許多内科疾病如胃疼、消化不良、腸胃功能紊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等。
5、腰背點揉法:
患者俯卧位,使之腰背部肌肉放松。醫者用雙手拇指依次點按脊柱兩側骶棘肌外胸腰椎橫突至腰骶。其餘四指自然放松附着于腰背兩側。點按時以産生酸脹感受為度,對于疼點重複點按約2分鐘,也常稱為鎮疼手法。
主治:腰背扭傷、解除局部肌肉痙攣、肋間N痛。
6、疊掌按腰法
患者俯卧,醫者以左或右手掌置于腰部,另一手掌置于其手上重疊,以脊柱正中第二腰椎(命門穴)為中點,作有節律的按壓,同時也可重點按壓(腎俞)、第二腰椎旁開1.5寸。腰骶關節、骶髂關節等處。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腰骶疼痛、骶髂關節半脫位等。
7、腰背分推法:
患者俯卧。醫者雙手以大、小魚際肌或全掌由脊柱中線,從上至臀部,向兩側分推。
主治:腰背部扭傷、疼痛、腰背部肌肉棄攣、胸肋關節疼痛、雙下肢無力。
8、背部立掌搓、推法
醫者立掌,以小魚際肌貼于背部脊柱兩側肌肉反複搓動或立推(側掌推)。
主治:腰背部疼、疲勞性陳舊損傷,尤其多用于治療背部菱形肌損傷。
9、腰部肘按法
病人俯卧、腰肌放松。醫者以肘關節鷹嘴突,在腰部痛點及穴位按壓,如環跳穴等處。用肘點按時常可産生強烈的酸麻脹感。
主治:用于患者腰部扭傷劇烈疼痛、梨狀肌損傷、椎間備用突出伴有下肢症狀者。
10、腰背滾法
患者軀體肌肉放松于俯卧位。醫者坐于其側,肩部放松,肘關節略屈曲,以小指掌指關節,小魚際肌貼于患者腰背部,該關節外旋,并屈伸向前用力滾動,回旋放松。滾時手法要有節奏性,先滾動遠端,然後再逐漸接近痛點。對腰椎側彎的患者,要先滾動肌痙攣一側,再滾動健側。
主治:腰背肌急、慢性損傷,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症,陳舊性腰背肌勞損。
11、前臂揉法:
(1)、前臂揉肩背法:患者俯卧。醫者站患者頭前方,并把袖口挽到肘關節上,肘關節略彎曲,肘關節鷹嘴放置在患者頸肩凹陷部,肩進穴周圍,前臂置于棘突與肩胛之間,回旋揉動,在揉動中時而前臂可略擡起,以肘尖揉壓患者肩進或其它穴位。
主治:背肌勞損、腰背肌筋膜炎、肩背部各種損傷。
(2)、前臂揉腰法:患者俯卧,醫者站其側,肘關節略彎曲,以前臂橫放置在腰部,然後在腰骶部回旋搏動,在搏動中肘關節可随時擡起前臂遠端以肘壓揉患者環跳、腎俞等穴位。
主治:廣泛應用于各種疾患引起的腰腿痛。
12、搖晃腰骶法
患者俯卧,肌肉充分放松。醫者雙手置于患者腰部或骶部,反複推搖、壓晃,使腰骶部左右擺動,幅度由小到大,約10餘次後患者即可感到有輕松感。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5骶1棘間韌帶損傷,腰骶疼。
13、小腿後屈按腰法:
患者俯卧。醫者一手按壓患者第三、四腰椎,另一手握患者踝關節,逐漸向後屈曲,并盡力使足跟接近後臀部。
主治:腰3、4椎間盤突出,伴有腹N症狀的腰疼、腿痛。
14、按腰搬腿法:
患者俯卧,軀體伸直,肌肉放松。醫者立在側方,一手按壓腰部痛點,一手托抱患者膝關節或拿小腿遠端。将下肢徐徐向後牽引,然後再搬膝關節使下肢後伸到一定角度時,兩手交錯用力,常可聽到“咯”的小關節響聲。醫者可沿脊柱依次按壓搬動。
主治:腰骶部扭挫傷、椎間盤突出症、腰骶部勞損。
15、按腿搬肩法
患者俯卧位,雙下肢自然伸直,全身肌肉放松。醫者站其側,一手按住腰部痛點,一手向背側搬患者肩部,搬按兩手須同時發力。(圖35)
主治:胸腰段扭挫傷,腰背肌勞損、胸肋關節紊亂,肋間神經疼。
16、四點搬法:
将按腰搬腿法與按腰搬肩法,分别施于患者兩肩及雙下肢時稱為四點搬法。
主治:同前所述。
17、下肢牽引法
患者俯卧。醫者立其患者腳頭,兩手牽引患者一側或雙側踝關節拔伸牽引、一助手雙手拿患者雙腋下幫助對抗牽引。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骶髂關節損傷,髋關節扭挫傷。
18、抖法:
患者俯卧,術式同下肢牽引法,醫者在牽拉後,兩手拿患者一側或雙側踝關節,快速上下抖動。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腿部軟組織痙攣、疼痛,及下肢軟組織損傷。
19、牽引下推拿法
患者俯卧,兩腿伸直,軀體放松。助手二人,一助手抓住兩小腿遠端,一助手握住兩腋下,兩人作對抗牽。醫者立其側對患者腰背部,在牽引下可施以揉、按、推、搓、叩……等各種推拿手法。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腰扭傷等各種病因引起的腰背痛和屈典型脊柱壓縮骨折,以及與脊柱有關的各種病症。
20、腰背部踩法
患者俯卧。醫者用肢踩患者肩部,腰背,背部,向下踩壓,然後快速搓動。在有雙杆或支撐架的情況下,醫者可雙腳在患者腰背部痛點周圍踩、搓。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陳舊性腰背肌筋膜炎、增生性脊柱炎。
三、仰卧位腰背部手法
l、闆腿壓膝法
患者仰卧位,醫者立其側,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壓住其膝部易使屈曲,逐步用力使其直腿擡高,在擡高到不能再高時,醫者一手使患者膝關節屈曲,屈髋,另一手從患者足跟處換握其小腿,輔助屈膝并向下擠壓,連續5次左右。一側手法後,再作另一側,兩側均需進行。
主治:腰骰部疼痛、肌肉痙攣、坐骨神經痛、大腿及腰臀部後側肌群攣縮、粘連;凡直腿擡高時腰臀部有牽拉疼痛者,股四頭肌疲勞損傷,膝關節外側膝眼綜合症。
2、神經根牽拉法
患者仰卧,醫者立于患者下肢外側方,面對患者。醫者一手拿患者對側下肢膝關節,另一手托扶其足跟,使患者一側下肢呈内收位上舉,當擡高到一定極限時,醫者兩手交錯用力,繼續使患肢在内收位反複上舉5~10次。一例手法後,再作另一側,一般兩側均須進行。(圖36)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骶神經根粘連、坐骨神經痛。
3、骨盆搖晃法
患者仰卧位,雙下肢主動屈曲。醫者立其側,一前臂橫架于患者兩下肢的膝蓋下方,并使手扶住患者下肢外側作固定,另一手握小腿遠端,左右旋轉搖動骨盆和腰骶關5~10次。(圖37)
主治:腰骶部疼痛、婦女産後腰疼、骶髋關節扭傷、骰骨大粗隆上滑囊炎、梨狀肌扭傷。
4、卷腰法
患
者仰卧,主動屈曲雙下肢、髋、膝關節。醫者以一手前臂橫架于患者兩下肢的膝蓋下方,并使手扶住下肢的外側作固定,另一手托在兩臀之間相當于骶骨的部位。術
者在此姿勢下發力,一手臂壓腿,另一手托臀部使腰部向前卷起屈腰,然後放松回複位。如此連續重複一屈一松7~8次,并逐次增大壓擡的力量,使腰部屈曲到最
大可能的幅度或稍有超過之,如上重複操作,每次治療重複2~3遍。此手法也可由二名術者操作,二人分别站于患者兩側,各壓一腿及托一側臀部,二人同時發力
壓腿擡殿,使腰卷起。
主治:腰背肌痙攣,腰骶疼痛,腰背部屈曲功能障礙。
四、側卧位腰背部手法
1、側卧位搖晃法
患者側卧,以患側在上為例,患側腿屈曲,肩稍向後仰,健側腿伸直,令患者肌肉放松。醫者站患者對面,一手拿患者肩部,另一手臂壓髂前上棘處,前後搖動,幅度由小到大,一般可搖晃3~5分鐘左右。
主治:腰背扭傷,腰背功能障礙。
2、腰側搬法
患
者側卧,以患側在上為例,患側腿屈曲,收腹,肩略後仰。醫者立于患者對面,一手臂屈肘置于患者髂骨翼後側,向内按壓,另一手屈肘安患者肩關節前側,向外推
按。當腰旋轉到一定程度時,雙手突然交錯用力,可聽到“嗒的響聲。施以手法時發力要快,收力要及時,旋轉角度要準确。(圖38)
主治:腰椎後關節紊亂,腰椎間盤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等。
3、屈腰法(屈腰推肩法)
患者側卧,患側在上。醫者站在患者體後,一手握患側小腿使其屈膝貼近腹壁并向後拉,另一手推送患側肩背部。如此反複拉推,幅度逐漸加大,可連續操作5~10次。
主治:類風濕,腰腿痛,腰背部扭傷,腰椎小關節紊亂。
4、側卧穴位按壓法
患者側卧,患側在上,雙腿屈膝。醫者雙手呈八字形,雙拇指按在腰部的最疼點(阿是穴),緩緩用力向下壓迫,或取膀胱經的腎俞、志室。
主治:閃腰岔氣、腰背疲勞損傷、腰背急性扭傷、軟組織痙攣。
5、推抖後伸法
患者側卧,靠床的髋膝關節屈曲,上邊的髋膝關節充分伸直,兩助手作對抗牽引,醫者以手按在坐骨結節或骶髂關節,腰部作快速推抖,振顫約5分鐘,并同時逐漸将下肢後伸。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骶部筋膜炎,骶髂關節炎,神經根粘連。
6、側卧下推法
患
者側卧,患肢在上屈髋屈膝,健側肢伸直。醫者一手臂托患肢小腿握其膝,另一手用魚際肌沿大腿外側腹外側肌及髂胫束自上而下反複推動。一般推5~10次,然
後再以掌根或小魚際肌磨擦痛點,使局部肌肉由緊張僵硬變的松弛柔軟,疼痛減輕。如兩側均痛者,可兩側均施行手法。(圖39)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伴有下肢症狀、臀外側皮神經炎,大粗隆上滑囊炎,髂胫束損傷。
7、腰部擦法
患者以擦左側為例,身體向右側卧。醫者手呈空拳,沿身體縱軸表面從肋下至大腿大轉子處反複推擦,約3~5分鐘。對疼痛面積小的可考慮用指擦,對于表淺的損傷也可用掌擦。
主治:腰腿冷痛,腰部陳舊性損傷,下肢癱瘓等。
8、腰側卧提按法
患者側卧,患側肢在上。醫者站在患者背後,一手托抱患肢膝上或用手握其小腿遠端向後提拉,另一手按住腰部痛處向前推按,使腰部突然進行一次過伸運動,然後立即放松還原。此手法關鍵在于發力要巧,不可亂施蠻力,發力時機要準,一般在腰腿部過伸接近極限時。
此手法對于身高體壯不易扳動者,可采用蹬腰法。醫者雙手握患者小腿遠端,以足蹬頂在患者腰部,緩緩用力使腰腿部過伸,當過伸到一定程度時,同時一蹬一拉,即可。(圖40)
主治:腰椎小關節紊亂,骶髋關節半脫位,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9、腰拔伸屈曲法
患者側卧床邊,患側在上。醫者一手按患者髋部,一手拿抱患側小腿遠端,用力向遠端拔伸及回旋搖晃,逐漸将患肢背伸。然後将傷肢緊貼胸壁,同時扶髋的手轉向患者腰部疼點,用力揉按。(圖41)
主治:腰臀部急性扭傷,腰椎肥大,腰骶部棘間韌帶損傷,婦女産後腰痛。
10、肘壓法:
患者側卧。醫者立其側,肘關節屈曲,以肘尖鷹嘴處推壓患者股骨大粗隆,環跳,大腿外側等處,另一手可扶握肘窩或腕部幫助加大壓力,必要時可用手拉對側床邊,協助肘加大向下壓力。
主治:急性腰扭傷,股骨大粗隆外滑囊炎,坐骨神經痛,下肢麻木。
11、盤腿法
患
者側卧,患肢在上。醫者站其對面,一手從患肢下方繞過,肘托其小腿,用手按于患者臀部,另一手托握患側膝上方,前後移動身體,使患者髋關節,骨盆随之移
動,反複數次後,握患者膝上之手用力下壓,另一手托小腿逐漸擡高,使髋關節内收,小腿外展,猛将小腿伸直。動作要連續、迅速,使腰部發生彈動。(圖42)
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臀上皮神經損傷,梨狀肌損傷,骶髂關節炎等.有助于解除神經根的粘連。
五、站立位腰背部手法
1、站立按摩
一助手托住患者肘部,使病人兩手高舉,頭擡起,或患者雙手上舉扶在牆上、凳子上,醫者在患者腰背部自上而下沿膀胱經(脊柱旁開1.5寸及3寸)督脈(脊柱正中)摩揉、推搓3~5遍。
主治:腰背部損傷後,不能彎曲者,各種因素引起腰背痛的初始治療手法。
晃腰法:醫者兩手扶患者腰腹部,患者體位同上,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搖晃,幅度由小到大。然後按逆時針方向輕輕搖晃,幅度逐漸加大。
主治:急性腰扭傷,各種因素引起的腰部屈伸功能障礙。
3、擡腰上推法(推頂過伸)
醫者站在患者後側,令患者挺胸、擡頭、吸氣,醫者一手托患者腋部向上舉,使患者足尖離地,同時另一手掌從患者骶部向上平推至背部。
主治:胸腰段扭傷、疼痛、胸椎小關節紊亂、骶棘肌損傷。
4、托法
患者腰背肌肉放松,醫者站于患者背後,雙手托扶患者兩腋下,令患者擡頭吸氣,身體盡力向上挺伸,同時醫者順勢将患者托離地面,在患者落回地面時,醫者雙手突然将患者向前送出,使患者突然被動地向前邁步,渾身肌肉頓時收縮,掌握自身平衡。
主治:閃腰岔氣,腰背、髋關節急性扭傷。
5、背晃法:
患者起立。醫者背對背立在患者背後,用兩肘勾住患者兩肘,一俯身将患者背起離地颠三颠,左右各晃三下。有時聽到脊椎關節發出聲響,然後輕輕放下。一般可見好轉。(圖43)
主治:腰背小關節紊亂、急性扭傷、脊柱僵直。
6、抱腰按壓法:
患者站立。醫者從腹側一手抱患者腰,一手以拇指或屈指按壓患者腰背部疼點(阿是穴)或按壓三焦俞、關元、腎俞、腰俞等。
主治:參照常用穴位。
7、下蹲推按法
患者自然下蹲,雙手抱膝或踝。醫者立其背後,雙手虎口處置于患者雙肩,雙手拇指置于肩後,雙手四指在肩前。醫者雙手按患者雙肩略向手拉,使患者剛失去重心時,醫者一手固定,另一手用力向下推按,使患者脊住極度屈曲。
怎麼樣?看完了以上對這個問題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都已經了解清楚了背部肌肉軟組織損傷應該怎麼辦?的這個問題了吧。您覺得本文怎麼樣呢?是不是對您會有所幫助的呢?小編認為,背部肌肉軟組織損傷的朋友們平時應該注意飲食問題,還需多喝水,多休息。最後,小編在這裡就祝您健康長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