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專業人士對賈玲評價

專業人士對賈玲評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22:54:37

迄今為止斬獲了53.4億人民币票房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成為本次春節檔最成功的影片,這部影片在國内電影票房榜上的成績僅次于《戰狼2》。由于這個成績大大超出了預期,第一次做導演的賈玲也成為了影壇紅人。正所謂人紅是非多,随着電影的成功,賈玲也遭到了許多批評,這些批評有的是針對電影的模式,有的是針對電影的營銷手段。但是其中有一條最為引人注目,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有人以“消費母親”來抨擊賈玲。

專業人士對賈玲評價(指責賈玲消費母親)1

《你好,李煥英》這部作品是一部根據賈玲的真實遭遇改編的電影,賈玲母親真實的名字就叫李煥英。由于早年的經曆,母親李煥英成為了賈玲一生的遺憾。由于早年的一次車禍,賈玲的母親早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當時賈玲還沒有出名,後來随着事業的順遂,一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在賈玲的心中愈發的膨脹。後來賈玲根據自己的這段經曆,創作了一部名叫《你好,李煥英》的小品,後來又以這部小品為框架,賈玲創作了後來的這部電影。

因為小品和電影中都關乎了賈玲的母親,所以網絡上便有了賈玲消費母親的言論。這種言論乍一聽雖然有點道理,但是也讓每一個有正常思維的人覺得怪怪的。在讨論這個觀點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何為消費。所謂的消費,或者被消費,就是有人利用别人謀取經濟利益,而在這個過程中,被消費的人是一個被動參與者,并且全程沒有任何獲益,而且很多時候也可能并不知情。

專業人士對賈玲評價(指責賈玲消費母親)2

如果僅僅這樣看,貌似賈玲真的有消費母親的嫌疑。不過在下定論之前,我們還要繼續深入這個話題分析。因為賈玲雖然以母親的名義拍了一部電影,但是整部影片的噱頭卻不在賈玲的母親李煥英。因為在大衆的認知裡,李煥英不是一個社會名人,電影命名為“你好,李煥英”,并不會為電影帶來直接的商業利益。由此可見,關于知名度或者社會影響力這個方面,賈玲的母親,對于賈玲這部影片的成功,并沒有做直接貢獻。

專業人士對賈玲評價(指責賈玲消費母親)3

然後就是影片的内容,作為一部藝術作品,電影中的細節總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你好,李煥英》這部作品也不例外。影片的基礎框架是導演賈玲的人生遭遇,這個遭遇中,賈玲的母親李煥英是故事的主角。而賈玲本身又是一名文藝工作者,一個文藝工作者,用文藝作品去紀念自己的母親,這本身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吧?如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難道說他的這部作品是在消費自己的父親嗎?這未免有些牽強,有些強詞奪理。

其實在電影的曆史中,有很多關于賈玲消費母親類似的言論。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周星馳執導的電影《大話西遊》,這部影片最先上映時,被有的專業電影人直接抨擊為“文化垃圾”。而影片上映後,最初的言論中,這部作品也被指責為亵渎經典。可是在曆經了多年之後,《大話西遊》這部電影卻越來越耐看,而那些抨擊過《大話西遊》的人卻早已沒有了蹤影。

專業人士對賈玲評價(指責賈玲消費母親)4

除了《大話西遊》這部電影之外,陳凱歌、張藝謀許多早年的電影,也被很多影迷指責為消費民族的陰暗面。作為電影導演而言,他們更多要考慮的是要通過什麼方式在大銀幕上展現事物之間的戲劇性沖突,這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正向價值。藝術和科學最大不同的地方在于,藝術所處的視角更高,也更為全面。就像《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賈玲便通過一次穿越,和母親進行了一次超時空對話。

另外當前的電影圈,是現代經濟主體的一部分,所以影片上映後,注定要以經濟模式來推動。所以《你好,李煥英》這部影片獲取票房,和當下的電影商業非常的契合。賈玲之所以拍攝一部電影《你好,李煥英》,她并不完全是為了票房,她更多的是希望将自己對母親的那種遺憾,在銀幕上達成一次和解。

專業人士對賈玲評價(指責賈玲消費母親)5

而且《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上映,再一次掀起了一股“母愛熱”。這個故事在很多觀衆面前,就像賈玲在現身說法,在用自己的經曆,去證明母愛的偉大。所以這部影片在精神層面上,對于能夠看懂影片内容的觀衆而言,具有絕對的正向價值。國人的傳統中一個人最首要的道德就是要孝順,而《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潛在主題,就是啟發觀衆在有機會的時候,盡可能的孝順家人,享受親情。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而言,《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并沒有任何醜化賈玲母親而博取觀衆的邏輯。從這個方向分析,整部影片更加的談不上賈玲消費母親了。但是分析到這裡我們便發現了一個更加嚴峻的問題,就是批評賈玲消費母親的人意欲何為呢?

專業人士對賈玲評價(指責賈玲消費母親)6

我們做幾個方向的假設,如果說抨擊“賈玲消費母親”僅僅是競争對手用以黑化電影《你好,李煥英》的商業手段,雖然這個行為非常可恥,但是這個行為的傷害指數并不是很大。不過如果真的是有人發自心底地認為賈玲是在消費母親,這個思路就非常的可怕了,這種想法的出現,需要大部分觀衆警醒。

在當今社會中,任何行為,幾乎都是要跟經濟挂鈎。因為現在的社會活動裡,經濟架構了大部分社會活動,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繞不開經濟法則。所以賈玲拍電影也是如此,她為了把自己内心的這種遺憾表達出來,她為了讓大部分人明白自己心中的這份感動,她先是創作了小品,然後進而又創作了電影。這種根據真情實感創作的電影,其實又正是當今影壇極其匮乏的題材。

專業人士對賈玲評價(指責賈玲消費母親)7

而後這部影片由于真實地展現了母愛的偉大,所以赢得了觀衆的口碑,進而獲得了非常高的票房。所以其中的價值傳遞是一個遞進的邏輯,所以影片首先有的并不是票房,首先有的是母愛,首先有的是親情。影片中的情感先是感動了賈玲,所以賈玲才有信心帶着這份感動,創作了一部電影。賈玲除了是影片的創作者,其實她也是影片的觀衆,因為這部電影賈玲更需要觀看,她要在影片的故事中,完成自己和母親未盡的對話,以抵消掉她一生的遺憾。

專業人士對賈玲評價(指責賈玲消費母親)8

所以如果真有人發自内心的質疑賈玲在消費母親,我們真應該要好好反思一下,我們對當今世界的認知邏輯。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号,這是一種文化的退步。按照這種邏輯,許多文藝工作者的工作就無法開展了,而人類的群體精神交流又将如何進行?這種道德綁架式的批評,禁锢、影響了文明的進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