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多雨、潮濕,氣壓較低,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導緻神經功能紊亂,體内外失去平衡,加劇心理機能的混亂,出現抑郁、躁狂、焦慮症等症,更嚴重的可導緻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病。春季日照和氣溫變化較大,加上氣溫轉暖,代謝進入旺盛期,人體的一些内環境和内分泌活動發生變化,較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春困、失眠等睡眠障礙又會導緻許多人精神不振。
春季女性和學生最易患精神病
由于女性天生的自制力比較弱,而學生又經常要面對考試的壓力,所以目前這兩個人群中,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數正在增加。
醫療氣象學研究表明,在一年四季之中,氣溫、氣壓、氣流和氣濕等氣象要素最為變化無常的就是春季。這種變化無常的氣象要素容易擾亂人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精神病人的防變能力差,所以在遇到忽高忽低的刺激時,容易導緻機體平衡失調,加劇心理機能紊亂,而使精神病複發。春天的日照和氣溫變化大,容易影響人的情緒,加上漸漸暖和的天氣,使得人的代謝進入旺盛期,這也容易引起人體的一些内環境和内分泌的活動發生變化,讓春季成為精神病的高發期。
易患春季心理病的五大人群
多慮族。這部分人有兩類:一是害怕下班回家擁擠,因為長時間乘坐公交,飛機、火車、輪船可能導緻一些人産生嚴重的精神障礙,甚至會情緒失控而跳車。二是害怕應酬。借聯絡感情的周末或下班訪問朋友,對他們來說,已變成一種“任務”,長期應付“狂轟濫炸”的應酬,會引發一系列軀體疾病和心理疾病。
抑郁族。多見于經濟條件較差,又特别好面子的人。由于長假的時候已經把積蓄用的差不多了,剛上班又沒有太多的錢,所以不敢買這買那,早春本應該是個美好的季節,但是如此的郁悶也讓人無處發洩。
孤獨族。多見于背井離鄉的年輕人。春節過後又要離開家出去打拼了。很多子女又離開了家出去上班了,這樣的時候就會加倍思念自己的親人,不舍離開父母。對于背井離鄉的人,看到别人的孩子都能在父母身邊,也會使其感到更為孤獨凄涼。
悲傷族。多見于空巢老人和背井離鄉的人,子女們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好幾個月甚至一年都不能再見一面,這樣的時候老人就會感到孤獨。對于孤寡老人而言,看到别人的子女在家其樂融融,也會使其感到更為悲傷。
失望族。在存在“春季心理恐慌”患者中,70%的人對自己的生活現狀不滿、感歎又一年艱難的開始,從而陷入強烈的挫敗、失望之中,難以自拔。
如何在春季預防心理“感冒”
建議:多曬太陽、多運動、多聊天
1.天氣好的時候,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曬曬太陽,會使心情得到愉悅;
2.郁悶、憂愁的時候,多找朋友聊天,将困惑的事情傾訴出來;
3.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疲勞,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态;
4.學會接受現實,以寬容、平靜的心态對待每一天,積累下每一天的快樂,就會天天快樂;
5.凡事追求完美的人可适當降低期望值,在制定了目标之後,可以将大目标分割成幾個小目标,再一一實現;
6.一旦出現負面情緒,不必恐慌,可以通過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轉移不良情緒,或到戶外運動等解壓方式放松心情。不要讓浮躁、乏力、心緒不甯這些症狀長時間持續,必要時應盡早看醫生,以便及時進行預防。
7.對于曾經患過精神類疾病的病人,在春季,即使不發病也一定要及時來院複診,并要嚴格按照醫囑堅持用藥,切莫自行減藥、停藥。此外,要避免過度勞累或精神刺激。當出現情緒不好、失眠、煩躁等異常狀況,應盡早到醫院複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