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勁椎脫位怎麼辦 小孩枕頭睡高小心頸椎病

勁椎脫位怎麼辦 小孩枕頭睡高小心頸椎病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2 06:50:21

  頸椎脫位這個詞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每天睡覺姿勢不正确可能就會導緻頸椎脫位。特别是小孩子睡得枕頭太高,小孩子本來骨頭就脆弱很容易發生頸椎脫位。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怎麼治療頸椎脫位?下面看小編具體介紹吧。

  小孩枕頭睡高小心頸椎病

  7歲的小朋友小花(化名)平時喜歡枕着父親的高枕頭睡覺,突然某日醒來直喊“頭頸痛”。起初,她母親并沒在意,但起床後不久,小花又喊頭頸痛并且感覺轉頭困難,感覺整個脖子“都歪了”。被吓得不知所措的父母趕緊送孩子到醫院,檢查拍片後,專家診斷患上了頸椎寰樞關節半脫位,經過枕颌帶牽引,小花終于在昨日康複出院。

  專家介紹,人體與顱骨相連的第一頸椎叫寰椎,第二頸椎叫樞椎,形狀為環形,同周圍的韌帶一起構成的關節,稱為寰樞關節。這個關節活動度很大,頭部轉動功能的絕大部分由它來完成,但也比較脆弱。如果孩童頭頸部用力運動,如睡高枕頭時頭忽然伸屈或扭轉,可能導緻頸椎脫位,表現為頭頸痛或轉頭困難,嚴重時有神經功能障礙。

  感冒發燒也會緻關節脫位

  “還有一種情況很少有家長能注意到,如果孩子最近經常感冒發燒、扁桃體發炎、伴有頭暈、頭痛、低頭偏向一邊的,就要注意是否有寰樞關節半脫位的情況。”專家表示,因寰樞關節緊靠咽部,得了感冒後,咽部特别是咽後壁的炎症就可能波及寰樞關節,使椎骨充血,韌帶和關節囊松弛,導緻穩定性進一步滑坡,容易發生頸椎寰樞關節半脫位。

  “最近氣溫變化大,身體較虛弱的孩子容易感冒發燒、扁桃體發炎。近期因為感冒發燒導緻幼童脖頸關節脫位的現象也是多次發生。”骨科專家提醒廣大家長,得了感冒不要忘記保護孩子的頸部,一旦發現孩子頸部活動受到限制,或擡頭無力,或訴說頸痛,應立即就醫。

  孩子出現哪些情況要就醫

  骨科專家提醒,總的說來,對于孩童輕微外傷後、無顯着原因晨起後、感冒後出現的歪脖子、頸部疼痛、轉頭困難,加重切莫輕視,必須及時就醫。

  發現半脫位後如何治療?專家表示,主要是枕颌帶牽引,一是要卧床牽引,二是一般建議維持24小時牽引。在牽引過程中,需注意呼吸情況,尤其是夜間,由于孩童自主反應不如成人,應加強護理,避免枕颌帶滑落影響呼吸,嚴重時造成窒息可能。

  骨科專家表示,通常在有效牽引一周後,大多數的寰樞關節半脫位可獲得複位,通過頸托再保護1-2周,即可更有效康複。對于少部分牽引難以複位以及習慣性脫位的小兒,更應引起重視,此時需進一步查找原因,必要時考慮手術治療。

  “頸椎錯位”即“頸椎小關節錯位”亦稱“頸椎小關節功能紊亂”是指骨與骨之間關系的微小改變,幅度很小,屬頸椎小關節囊内的微小移位。

  “頸椎錯位”即“頸椎小關節錯位”亦稱“頸椎小關節功能紊亂”是指骨與骨之間關系的微小改變,幅度很小,屬頸椎小關節囊内的微小移位。“頸椎錯位”屬祖國醫學中“筋出槽”“骨錯縫”範疇。

  頸椎錯位會引起咽喉異物感,還可能表現為偏頭痛、眩暈、視力和聽力障礙、手麻、心律失常等多個症狀。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緻頸椎病最重要的原因。長期伏案、頸肌勞累可造成頸部肌肉力量不平衡,易緻頸椎小關節移位;躺着看書、使用不合适的枕頭會導緻頸椎關節變形;缺少運動鍛煉會使肌肉無力,關節易發生錯位,但運動不當也可能導緻關節松動和錯位。一旦關節的應力改變,增生還會随之産生。頸椎錯位,越早糾正越好。

  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要留意的地方,比如盡量睡硬闆床,或在席夢思上加一塊硬棕墊,選擇合适的枕頭,以避免脊柱變形。有空閑的時候可以多遊泳,若實在沒時間,可利用起床後和睡覺前的時間做“飛燕式”或“拱橋式”練習,每次做3組,每組做到疲累為止。還有一個方法,即取站立姿勢,将頸椎仰到不能再仰的程度,然後慢慢左右旋轉,這樣可以在卡住小關節的同時鍛煉頸肌力量,比一般的頭部“米字操”更安全有效。

  頸椎間盤突出頸椎間盤突出是這個時代的職業病之一,很多朋友因為頸椎間盤突出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為讓大家更好的預防頸椎間盤突出,我們為大家仔細介紹引起頸椎間盤突出的原因,讓廣大朋友可以在生活中多加注意,防微杜漸。

  大多數頸椎間盤突出病例有明顯頭頸部外傷史,有的可因輕微損傷起病,甚至伸懶腰亦可誘發。臨床表現因壓迫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較大差異。根據椎間盤突出部位及壓迫組織不同,頸椎間盤突出可分為三型: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和旁型頸椎間盤突出。

  積累勞損是引起纖維環破裂的重要原因。椎間盤在彎腰活動和受壓中可以變形,這時椎間盤可暫時降低其吸水能力,直到壓力解除後,變形和吸水能力才得以恢複。若勞累、勞損、髓核長時間不能得到正常充盈,會影響纖維環的營養供應,緻使纖維環損傷,更易造成破裂。

  纖維環發生退行性變後,其纖維首先變粗,進而發生玻璃樣變性,其強度降低,最後斷裂。也可因其失去彈性,不能擔負原來可以承擔的壓力,當受到頭顱重力作用、肌肉的牽拉、運動負荷過大和外力因素作用下,再加上髓核又居于椎間隙的後方,纖維環即可因之向外膨出或破裂,而髓核則向狹窄薄弱的後縱韌帶處突出或脫出,造成頸椎間盤突出症。

  頸椎病的預防

  休息

  對疾病要有正确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頸椎間盤突出病程比較長,推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 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複,發作時症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态,放棄積極治療

  頸椎錯位

  頸椎間盤突出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适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在頸部肌肉放松, 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卧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 、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恢複。所以頸椎間盤突出的間歇期和慢性期,應适當參加工作.不需長期休息。

  保養

  人體尤如一部複雜的機器,時常需要加以保養。尤其是頸椎間盤突出,本身就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更要對頸部加以保護,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無論是睡眠、休息.還是學習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動作,都要保持良好的習慣,時刻不忘頸椎的保護。 同時加強頸肌的鍛煉。

  頸椎錯位怎麼治療

  頸椎錯位,是一種概況性的說法,臨床上實際常是指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也就是頸椎的小關節半脫位,常見的是在寰樞關節處。也就是第一,二頸椎,這個一般是非外傷,或者是外傷不明顯,以咽喉異物感,還可能表現為偏頭痛、眩暈、視力和聽力障礙、手麻、心律失常等多種症狀為主。

  另外則是指的頸椎的關節脫位,這個一般是外傷所緻,常合并有頸椎骨折,神經損傷,癱瘓等也比較多,病情比較重。對于指的是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的頸椎錯位,或者稱為頸椎錯縫的,治療方法一般是保守治療,可以用正脊手法推拿矯正,但是需要專業推拿正脊師才行,局部疼痛明顯的,可以予以封閉治療,和使用頸托等固定,同時使用洛索洛芬鈉片,塞來昔布膠囊等藥物治療。

  同時加強頸部肌肉的鍛煉,增加穩定性。而對于第二種,也就是頸椎脫位,治療上,對于輕度的脫位,沒有神經損傷症狀的,一般是可以做顱骨牽引或者是頸托,頸領,頭環外支架等固定,并予以消腫,營養神經等治療。大部分是需要手術治療的。手術之前可以予以牽引維持位置,或者是自行複位,對于神經症狀明顯的,則常需要做開窗減壓和植骨融合等手術治療的。

  頸椎後脫位的治療

  (一)治療

  1.伴有中央管症候群者

  先以非手術療法為主。2~3周後視恢複情況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再決定是否手術。

  2.對有明确緻壓物者

  應視病情而定,有脊髓受壓症狀者應酌情及早施行手術切除緻壓物,或通過恢複椎管列線達到減壓目的。對無脊髓受損症狀者,可先行非手術療法,待病情穩定後再決定手術切除緻壓物及進行椎節融合。以頸前路減壓術為首選方法,因伸展性頸椎傷引起脊髓壓迫多發生在椎管前壁。術中可取自體髂骨或庫存異體骨植骨固定。手術節段的選擇依據動力片及MRI圖像,必要時也用椎管造影。

  3.椎節嚴重不穩伴有發作性神經症狀者

  應先行牽引療法,待病情穩定後,可酌情行前路或後路植骨融合術或内固定術(鋼闆或Cage)。

  4.不伴有神經症狀者

  應卧床,略前屈位牽引2~3周,然後再以頭-頸-胸石膏固定3~4周;也可選擇手術療法。

  (二)預後

  有脊髓損傷者預後較差,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尤其是恢複不全者,主要影響手部功能。無神經症狀的病例少有殘留後遺症者。

  結語:看了小編的文章,治療頸椎脫位應該可以有很好的辦法了,特别是小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的準備一個舒服的睡覺地方,枕頭不要太高,預防頸椎脫位的症狀。若果你身邊還有不知道這個常識的父母,你一定要告訴他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