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糜林被追授江蘇“時代楷模”榮譽稱号。樂 濤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糜林的故事裡有了新的注腳。33年,背負追求與責任,他的每一天都極度辛勞。果園果實累累,壓彎了他的腰,但鋪就了無數農民的緻富路。這條路上桃李芬芳,無怨無悔,是他一生所求。”
——記者手記
2月8日上午,鎮江市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室主任糜林給副手萬春雁發去一條“來南京住院治療,恐近期不能并肩作戰了,望不用挂念。”2月18日,被确診為肝癌晚期的糜林去世,生命定格在57歲。
去年12月16日,糜林冒雨在果園裡修剪到天黑。他對萬春雁說“感覺有些吃力、很累”。這是萬春雁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聽到師父說“累”。
2月19日,四面八方的鄉親們趕來吊唁糜林。疫情期間,他們隻能分批次把花圈間隔擺放在通往靈堂的路上,以此淚别……糜林的父親已90歲高齡,有着67年黨齡,他撫摸着兒子的遺像,喃喃自語:“兒,你幫了這麼多人,這輩子值了!”
6月3日,句容種桃大戶王巧娣摘下果園裡長得最好的桃子,走到糜林墓前輕輕放好:“這是您指導我種植的桃子……”王巧娣有一肚子的話要說,這一刻卻泣不成聲,淚水打濕紅豔豔的桃子,也打濕田間地頭無盡的回憶。
糜林57年生命中,33年紮在田野裡,作為“最美奮鬥者”、全國“時代楷模”趙亞夫最得意的弟子,他用生命踐行着老師“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幹、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的精神指引,把“科技興農、助民增收”的追求寫在茅山老區的田間地頭,把科技成果陸續推廣到中西部地區4個省、17個縣。33年裡,至少幫助200萬農民走上緻富路,增收10億多元。
“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
1963年8月,糜林出生于鎮江丹徒千裡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我是農民家的孩子,看多了農民的苦,幫助農民脫貧緻富很自然,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糜林生前常說。
1987年7月,糜林從句容農校(現為江蘇省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畢業,進入鎮江農科所(現為農科院)工作。當時,鎮江農業以大田作物為主,由于地處丘陵崗坡地,灌溉成本高,農民“一年忙到頭、年年望天收”,隻能糊個口。
想要脫離貧困,需要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在趙亞夫帶領下,糜林和農科所的同事們拉開種植果樹等經濟作物的帷幕。林學出身的糜林選擇調整研究方向,思忖着自己專業與果樹相對接近,毅然把果樹作為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
在糜林1994年寫下的入黨申請書上,有這樣一句話:“我是從農村長大的孩子,是黨培養了我13年,把我從一無所知培養成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
糜林常對團隊裡的年輕人說:“國内外好的品種和技術,我們不能照搬,要消化吸收創新反複試驗,成功後教會農民用,這樣他們就可以少走彎路、減少損失。”
趙亞夫這樣評價糜林:“他是全中國最會種梨的專家。”在萬春雁看來,師父糜林是趙老最信賴的助手之一,也是“亞夫精神”的傳承者。
“把農民的事當自己的事”
2014年12月,前往鎮江視察。在世業鎮四季春農業園,高架草莓吸引了目光。高架草莓種植技術就出自糜林和他的團隊。
2007年,糜林開始引進日本高架草莓進行試驗。然而,引進高架草莓成本高昂,僅基質成本就要3萬元。
向農民推廣,要把成本降下來。糜林帶領團隊想辦法。草莓喜酸,他們首先鎖定鎮江醋廠的下腳料醋糟。在鎮江農科院的試驗田裡,第一批草莓苗種下去,醋糟沒有提前發酵,将草莓苗燒死了。經過一次又一次實驗,最終,糜林團隊确定由醋糟、稻殼、進口基質、細土等為原料的本土化基質,成本降了六七成。
讓農民接受,要讓農民眼見為實。2012年,糜林在趙亞夫的帶領下,組織幾戶有種植意願的農民前往日本實地考察。“我們心裡有底了。跟着幹,放心!”當時前往日本考察的一員、白兔鎮草莓種植戶王柏生說。如今,他的12畝草莓棚中八成是高架草莓,每畝年收入6萬元。
王柏生的緻富經廣為流傳。很快,周邊的草莓種植戶也紛紛開始關注高架草莓。“全國草莓看江蘇,江蘇草莓看句容,句容草莓看白兔”,這段全國草莓種植行業的佳話離不開糜林的付出與努力。
2002年,句容市後白鎮的窦永敏從企業下崗,遭遇再就業的“擇業難”。這時,他認識了糜林。“你要是相信我,就聽我的,種梨子。”
“把農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糜林對田地比農戶自己還上心。從計算成本與出産率,到土地承包、提供梨樹苗、尋找銷路……糜林為“從零開始”的窦永敏規劃種植藍圖。
在窦永敏的梨園裡,記者看到,一排排梨樹整齊,每棵果樹枝幹不高卻平鋪。“我們這樣的梨樹被稱為‘糜氏标準’。”窦永敏說。2016年,這裡被評為全國三主枝水平架标準示範梨園,前來考察的日本專家都豎起大拇指。
“每一棵果樹,你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才能種好它,要天天看,天天觀察。”從種下小苗開始,窦永敏在糜林指導下,年年修剪,梨園經營逐漸進入正軌。天有不測風雲,2016年春節期間,突發肝衰竭的窦永敏輾轉南京、上海做換肝手術。
放心不下窦永敏的梨園,糜林帶着工人們一起剪枝、修型,義務打理果園。窦永敏84歲的老母親至今記得:“曬得漆黑的糜主任戴着大草帽,一到園子換了靴子就下地……走的時候,從來不吃我家一口飯。”
4個月後,窦永敏康複歸來。這一年,家裡梨子不僅沒有減産,反而增産不少。“糜主任總是提醒我要注意身體,沒想到,他卻因為肝病去世了……”窦永敏哽咽道。
“隻要你想學,我就教你”
2008年8月初,糜林加入江蘇援助災區重建隊伍,趕赴四川綿竹。兩年援建期間,作為項目組長的糜林先後28次往返于江蘇和四川,不斷把砂梨、草莓等新品種帶到綿竹,一磚一瓦、一鋤一犁地推進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範園建設。
貴州沿河縣是全國極度貧困縣,與張家港善港村結對的高峰村更是窮得叮當響。2018年6月,糜林和趙亞夫一道,冒着高溫潮濕來到這裡,3天跑了17個自然村,3天3夜睡了不足10小時。
高峰村黨支部書記羅文武至今記得,糜林随身帶一把剪子,無論走到哪裡,看到果樹有問題就馬上走過去,動手修剪。“隻要你想學就好,我教你。”糜林很有耐心,隻要村民想學,他會教會為止。
新疆克州是江蘇對口支援地區之一。2018年,糜林來到克州阿圖什市阿紮克鄉,為當地提供夏季優質果生産管理和冬季整形修剪埋土越冬管理等技術方案。江蘇技術在新疆開花結果,僅僅兩年工夫,阿紮克鄉富了起來。“現在一畝葡萄園年産2000多公斤,賣了好價錢。”新疆克州林草局林木種苗站副站長帕爾哈提說。
糜林這一生,對于農民,從不吝啬時間,對他自己,卻極為苛刻。他的大門牙掉了一顆,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也沒時間補上;去年10月的體檢報告,醫院催促他複查他卻抽不出時間。
糜林太忙了,常年奔走在田間地頭,留給家人時間少之又少。2018年10月,他的女兒糜蓉結婚。婚禮現場,糜林掏出一張多次修改、皺皺巴巴的手寫稿緻辭,“夫妻每日交談半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讀到最後一句祝福時,他哽咽了。
至今,糜林的手機還不斷收到農民的咨詢電話、微信。“不好意思,我父親已于2月18日去世。”女兒糜蓉充值保号、續用微信,原本隻是為留個念想。
深思熟慮後,糜蓉決定把父親的電話、微信轉給萬春雁使用。“你好,我是糜林的徒弟萬春雁,我将繼續為您服務。”當萬春雁的聲音透過糜林的電話傳遞出去時,人們明白——糜林,還在。(沈峥嵘 葉 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