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于白露的定義知之甚少,白露養生如何做也一概不知!不過不要緊,下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白露如何養生,白露吃什麼吧!
白露是什麼意思
白露是24節氣之一,此時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我國古代将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幹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征。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幹、唇幹、鼻幹、咽幹及大便幹結、皮膚幹裂等症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對普通大衆來說,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似乎更容易接受。
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當然,秋凍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氣刺激,很容易發生血管痙攣,使血流量進一步減少,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常常伴發,冷空氣刺激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緻心梗等後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凍。除此之外,像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凍”。
早晚溫差大就應該及時添加衣被,否則,極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敏感。若防護不當,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愛美穿露臍裝,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
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還會導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腳部分布着人體的6條重要經脈,并且腳遠離心髒,血液循環最為不暢。所以,有“寒從腳起,熱從頭散”的說法。
研究證實,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兇。因此,白露應注意腳的保暖,鞋襪宜寬松、舒适、吸汗。
白露節氣4道美食最養人
白露節氣已是真正的涼爽季節的開始,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貼秋膘”,注重肉類等營養品的進補,其實食物的屬性中,不同的飲食有不同不同的屬性,其作用不同,适應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個人都要随着節氣的變化而随時調節飲食結構。現就推薦幾款适合白露節氣的食譜,供大家參考。
蓮子百合煲
配方:蓮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蓮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鐘,精瘦肉洗靜,置于涼水鍋中燒開(用水焯一下)撈出。鍋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蓮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鍋,加水煲熟(可适當放些精鹽、味精調味)。
功效:清潤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
柚子雞
[配料:柚子(越冬最佳)一個,公雞一隻,精鹽适量。
做法:公雞去毛、内髒洗靜,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雞腹内,再放入氣鍋中,上鍋蒸熟,出鍋時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肺益氣,化痰止咳。
銀杏雞丁
配料:銀杏(白果)100克,無骨嫩雞肉250克,蛋清2個,高湯、白砂糖、紹酒、澱粉、味精、香油、食鹽、油、蔥各适量。
做法:白果去殼,在油鍋内煸炒至六成熟,撈出剝去薄衣待用。雞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丁,放在碗内加入蛋清、食鹽、澱粉攪拌均勻。炒鍋燒熱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燒至六成熟時,将雞丁下鍋用勺劃散,放入白果繼續翻炒,至熟後連油一同倒入漏勺内瀝去油。
再在鍋内倒入少量油,将蔥段煸炒,随即烹入紹酒、高湯、食鹽、味精,把加工過的白果雞丁倒入鍋内翻炒,用濕澱粉勾薄芡,出鍋前淋入香油,攪拌均勻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補氣養血,平喘止帶。本方可作為老年性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及婦女帶下證患者之膳食。
香酥山藥
配方:鮮山藥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750克(實耗150克),醋、味精、澱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山藥洗靜,上鍋蒸熟,取出後去皮,切1寸長段,再一剖兩片,用刀拍扁。鍋燒熱倒入植物油,等油燒至七成熱時,投入山藥,炸至發黃時撈出待用。另燒熱鍋,放入炸好的山藥,加糖和水兩勺,文火燒5、6分鐘後,即轉武火,加醋、味精,澱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健脾胃,補肺腎。對于脾虛食少,肺虛咳嗽、氣喘者更為适合。
結語:白露之後,天氣會越來越涼,所以我們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千萬不要為了愛美而讓自己受涼生病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