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人們所信仰的宗教之一。大家在讀文言文的時候就有接觸到老子等人所說的道,再後來演變為道教。在中國古代得道成仙要修習的課程之一,由此可見,中國道教文化的曆史悠久還有博大精深。道教多以崇拜各路神仙為主,傳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文明。下面就讓我們深入了解道教文化吧。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開始于公元2世紀,至今有1800多年的曆史。
道教承襲了中國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因而是一種多種教。在曆史上的教派很多,後來逐漸演變為全真道和正一道兩大教派,主要在漢族中還有一定影響。由于道教沒有嚴格的入教儀式和規定,信教人數難以統計。
羅天大醮——道教齋醮科儀中最隆重的活動之一。
“羅天”是指三界之上的大羅天。所謂羅天,是指天外之天,最高最廣之天。“醮”乃是道教祭祀三清、四禦、五星列宿的一種儀典。早期道教舉辦醮儀的目的是治病、宥罪。醮儀最早是在夜間,露天設供祭諸神的。大唐《六典》中列有七種齋儀:黃(“竹”字頭+錄)、金箓、明真、三元、八節、塗炭、自然等齋。
其時“齋”已成為一種宗教活動的儀式。唐以後,“齋”與“醮”開始并成。宋代王欽若著(羅天大醮儀),道教遂具有了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羅天大醮等盛大的祭祀儀。明代鄧仲修等編定《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時,将齋、醮合并,成為道教宗教科儀的統稱。
據道經規定,普天大醮應供奉3600醮位(即神位),周天大醮供奉2400醮位,羅天大醮供奉1200醮位。三種大醮做法、規模雖有區别,但其目的都是,一護國佑民、二延壽度亡,三消災禳禍,四祈福謝恩。另外還有金箓大醮,玉箓大醮、黃箓大醮等大型道教儀式。
唐以後,曆朝不少商王都是每逢國有大事或大災,均召請道士在宮中或名山宮觀設壇建醮。清代以後這種大型道教齋醮活動就很少見了。
羅天大醮的主要科儀有焚香、開壇、請水、揚幡、宣榜、蕩穢、請聖、攝召、順星、上表、落幡、送聖等等。在誦經禮拜時還伴有優美的道教音樂和動作、隊形變化多樣的禹步及踏罡鬥。
1993年9月17日26日在北京白雲觀舉辦的“羅天大醮”,是該觀自清代以來最大的一次盛典。參加大醮的有9個内地經團,還有香港、台灣地區和美加澳海外經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