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24節氣之大寒養生談

24節氣之大寒養生談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2-11 23:44:57

  按我國的風俗,特别是在農村,每到“大寒”人們便開始忙着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清代《真州竹枝詞引》記載:“腌肉雞魚鴨,曰,年肴,煮以迎歲……

  ”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後,進入了“冬三月”的農閑季節,而随着大寒的到來冬季農閑接近尾聲,在準備腌魚、臘肉之時,已經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緻,此刻人們的身、心狀态也應随着節氣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我國古代将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意思是說到大寒節氣就可以孵小雞了;鷹隼之類的征鳥,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态,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

  一、起 居

  1.本節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盡量少出門。

  2.注意保暖,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

  3.早晚室内要通風換氣。室内取暖時要在地闆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濕毛巾之類以保室内濕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内水分。

  4.中、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

  中醫認為:冬乃寒氣偏盛,寒邪傷人。然而此節氣一般以晴為主,要利用陽光來保養身體。冬季曬太陽,尤其對老年人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冬季老年人體溫較低,曬太陽,能給人溫暖,促進血掖循環和新陳代謝,也使老人心理感覺愉快;第二,曬太陽能增強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能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症;第三,曬太陽對類風濕性關節炎、貧血患者恢複健康有一定的益處。《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并非被動的适應,而是采取積極主動的态度,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禦外邪的侵襲,此節氣一般以晴為主。所以,老年人要注意利用陽光來保養身體。冬季曬太陽對老年人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冬季老年人體溫較低,曬太陽,能給人溫暖,促進血掖循環和新陳代謝,也使老人心理感覺愉快;第二,曬太陽能增強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能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症;第三,曬太陽對類風濕性關節炎、貧血患者恢複健康有一定的益處。當然,冬季曬太陽也不是越多越好,老年人應選擇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後的“黃金時段”,每天堅持曬30-60分鐘為宜。

  冬季寒冷易使老年人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此節氣的天氣特點除了寒冷外,空氣也比較幹燥,白天的平均相對濕度一般低于50%,加之室内采暖,居室内的濕度常常隻有30%左右,這種幹燥的氣候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狀。因為空氣濕度過小,就容易造成痰液粘稠或結成幹痂不易排出。這樣,不僅使得貯留的痰液成了病毒和細菌的孳生地,從而進一步加重感染,而且結成幹痂的痰液會固定于氣管粘膜上皮,使得粘膜頂端的纖毛不能依靠正常運動來幫助排痰,從而進一步地破壞了粘膜纖毛毯的生理功能。一些在冬季感染上了咳嗽的老年人,則總有一種“咳痰不盡”的感覺。所以,老年人在注意保暖的同時,也要關注身邊的濕度,早晚要多開窗通氣(因早晚室外濕度相對較高),室内取暖時也要注意在地闆上灑點水,或是晾一些濕毛巾之類的東西,以增加空氣濕度。

  老年人冬季運動有更多的講究。首先,運動的準備時間要相對長一些,以便讓身體充分地熱起來,使全身關節、肌肉進入運動狀态。其次,運動的強度要相對小一些,減少疲勞的發生,以便運動後機體能較快的恢複到正常的狀态。建議的運動方法是:在室内做全身關節操,活動全身關節,随後做原地跑步鍛煉,直到全身發熱,手腳溫暖,持續15-20分鐘。

  老年人在居室中應堅持用冷水浴和按摩的方法增強體質。冷水浴指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冷水不必太冷,也可逐漸從溫水開始。用毛巾打濕洗臉、手或足,然後将毛巾擰幹一些再洗臉、手或足,如此反複,直到局部發熱。此法可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按摩法也稱幹洗法,即用雙手作洗臉狀,搓臉、梳頭、摩頸、擦耳,反複幾十次到上百次,直到頭面發熱為止。此法一方面可以通過調節頭頸部經絡穴位狀态,增強全身的整體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止風寒感冒。

  老年人的飲食調理,除堅持飲食的一般原則外,冬季飲食強調熱量充足,以溫熱性的食物為主。常用的食補佳品有羊肉、雞肉、狗肉等,對陽虛的老人尤為适用。補益食品舉例:補氣的有蓮子、大棗、糯米、雞肉等;補血的有豬肝、龍眼等;補陰的有木耳、芝麻、兔肉、鴨肉、龜肉等;補陽的有羊肉、狗肉、鹿肉等。

  老年人還要加強足部的保健。腳除了支持人體的重量外,還像水泵一樣,把遠端的血液推向心髒,使全身血液流暢,促進機體健康,所以腳又被稱作是“第二心髒”。加強腳部的保健,是擁有良好體魄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冬季,對腳部的呵護就更加重要。首先,要加強腳部的運動。據測算,人一天必須走一萬步以上才有利于腳部功能的發揮,如果一天到晚很少動腳,不僅對腳部組織有影響,對機體健康也不利。所以,平時除了要加強鍛煉外,上下樓盡量不要乘電梯,外出盡可能步行。其次,進行足浴。民間有“睡前洗腳,賽吃補藥”的說法。睡前用溫熱水洗腳,不但可洗去腳上的汗臭和污垢,還可消除疲勞,更主要的是能祛病強體。足浴過程中,通過不斷搓揉刺激足部穴位,可滋補元氣,壯腰強筋,延緩衰老;若加入适量的生姜或辣椒水,更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再次,可進行足底按摩以活血舒筋。按摩腳底,刺激腳底穴位,可促進血液循環,有益于健康。

  二、飲食

  大寒前後,天氣可以說是一年間最冷的時節,人們在加強身體鍛煉的同時,飲食方面更要多加注意。應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等。此外,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适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這個時節宜溫補為主,不妨多吃紅色蔬果及辛溫食物。飲食調養的重點應放在固腎補脾,養血護肝。

  紅辣椒、紅棗、紅蘿蔔、櫻桃、紅色甜椒、紅蘋果等紅色蔬果能使人體增加熱能,使體溫升高,多吃才能抵抗感冒病毒,加速康複,是冬季的首選食物。此外,一些辛溫食物如:紫蘇葉、生姜、青蔥、洋蔥、花椒、桂皮等,也對風寒感冒具有顯着的食療功效。

  大寒養生的基本原則應以“藏熱量”為主,宜多攝取根莖類,如芋頭、番薯、山藥、馬鈴薯、南瓜等,具有豐富的澱粉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可快速提升人體的抗寒能力。

  冬末氣候寒冷幹燥,導緻許可多人有嘴唇幹裂、口角炎等問題,這主要是缺乏維生素B2,可多食酸乳酪、花粉、酵母粉等,這些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

  寒冷會使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胃腸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失調,以緻引發消化性潰瘍、胃腸道發炎、消化不良、胃脹等現象,尤其是冬天頻吃火鍋,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過多,就更容易引起胃腸疾病。因此,大寒期間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

  若無尿酸高、腎髒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可在大寒之時喝一點酒,如米酒、葡萄酒等,有助于氣血循環,在睡前小酌1杯,更能幫助熟睡。此節氣中,人們在飲食上應當注意營養的全面,不能冬補太過。

  下面向大家介紹我國臘月傳統美食,八寶飯的制作方法。

  配料:糯米1500克、蓮子750克、紅棗1250克、薏仁米、密冬瓜條各500克、蜜櫻桃、桂圓肉各250克、瓜子仁50克、白糖、豬油、濕澱粉、純堿各适量。

  做法:

  1.将炒鍋置旺火上,加1500克清水燒沸,加入蓮子和35克純堿,用竹刷帚不斷攪打去皮(約15分鐘)後撈出,倒淨鍋水。第二次仍用同樣方法,加1500克清水、15克純堿繼續在鍋内攪打,直至去淨蓮子皮為止(約5分鐘)撈出,再用溫水沖洗幹淨,用細竹簽捅去蓮芯,入籠在旺火上蒸半小時至熟透取出;

  2.薏仁米洗淨盛入碗内,加清水100克浸沒,用旺火蒸約半小時至開花,出籠後再用清水淘洗瀝幹;

  3.糯米淘洗幹淨,盛入瓷碗中,加500克白糖、1000克清水調勻後,入籠用旺火蒸半小時至熟透取出;

  4.紅棗洗淨去核後與蜜冬瓜條、桂圓肉都切成0.3厘米見方的小顆粒;

  5.取碗十個,将蓮子、紅棗、薏仁米、蜜冬瓜條、桂圓肉、瓜子仁分别順次放入碗底,然後把熟糯米分别盛在上面,入籠用旺火蒸半小時取出;

  6.炒鍋置旺火上,放入2000克清水、1000克白糖,将蒸好的八寶飯下鍋,一起拌合燴沸,再加入豬油75克,用濕澱粉調稀勾芡,起鍋分盛十碗,分别撒上蜜櫻桃即成。

  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緻輕度感冒時,常常會用生姜加紅糖水來治療,有較好的療效。現介紹幾種适合于大寒時節食用的飲食:

  1.排骨湯

  豬排骨250克、熟豬油50克、味精、紹酒、精鹽、蔥白、姜片各少許。

  将豬排骨用清水洗淨,剁成快。将排骨下鍋幹炸10分鐘,待排骨水分炸幹呈灰白色時,加入精鹽、姜片略燒,起鍋盛入砂缽申,一次放足清水約450克,置旺火上煨2小時,再加入味精、紹酒、蔥白,移砂缽在中火上,繼續煨半小時,盛入碗内即成。

  功效:此方能滋陰強體,是适宜春節食用的。

  2.當歸羊肉湯

  當歸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做法是将當歸、生姜洗淨切片,羊肉洗淨切塊,入沸水鍋内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沙鍋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鍋内,再下當歸和姜片,在大火上燒沸,打去浮沫,改用小火炖1.5小時至羊肉熟爛,喝湯食肉。

  功效:羊肉、生姜性質溫熱,能補益人體的陽氣,當歸則能補血活血,溫通經絡。

  3.萊苔炒臘肉

  紅萊苔500克、熟臘肉50克、芝麻油30克、精鹽、姜米各少許。

  将紅萊苔用手折斷成小段,取其嫩的部分,用清水洗淨瀝幹。臘肉切成3片;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芝麻油燒熱,下姜未稍煽後,放入臘肉煽炒1分鐘,用漏勺撈出;将原炒鍋連同餘油置旺火上燒熱,放入菜苔,加精鹽偏炒2分鐘,再加入臘肉合炒1分鐘,用手勺推勻,将鍋颠動幾下。起服盛盤即鹹。

  功效:此方營養豐富,是适宜春節食用。

  4.山藥羊肉湯

  羊肉500克,山藥150克,姜、蔥、胡椒、紹酒、食鹽适量。

  将羊肉洗淨切塊,入沸水鍋内,焯去血水;姜蔥洗淨備用;淮山片用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于鍋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炖至熟爛即可食之。

  功效:能補脾胃,益肺腎。

  5.素炒三絲

  幹冬菇1.5兩,青椒兩個,胡蘿蔔1根,植物油、白糖、黃酒、味精、鹽、澱粉、鮮湯、麻油适量。

  将冬菇水發洗淨,擠幹水分,切成細絲,胡蘿蔔、青椒洗淨切絲。鍋内放油燒熱,将三絲入鍋煸炒後,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後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後加味精,用澱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内即可。

  功效:能健脾化滞,潤燥。

  6.強腎狗肉湯

  狗肉500克,菟絲子7克,附片3克,蔥、姜、鹽、味精适量。

  将狗肉洗淨切塊,置入鍋内焯透,撈出待用,姜切片,蔥切段備用。鍋置火上,狗肉、姜放入鍋内煸炒,加紹酒炝鍋,然後一起倒入砂鍋内,同時菟絲子、附片用紗布包好放入砂鍋内,加清湯、鹽、味精、蔥,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炖兩小時左右,待狗肉熟爛,挑出紗布包,即可食用。

  功效:能暖脾胃,溫腎。

  7.芪杞炖子雞:

  童子雞1隻(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術10克,調料适量。将童子雞洗淨,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姜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炖1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8.發散風寒湯:

  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姜5克,鹽味精等調料适量。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姜洗淨後切為碎末。将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澱粉,使水略稠後,将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姜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

  功效: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輕度感冒初期。

  9.木耳燒豆腐:黑木耳60克、豆腐200克、蔥、蒜、花椒、辣椒适量。豆腐汆熟後和木耳同燒即可,有益氣活血的作用。

  ■菜譜一:白胡椒煲豬肚湯

  關鍵詞:治療胃寒、心腹冷痛

  原料:白胡椒、豬肚、味精、鹽、白芝麻和醬油。

  做法:

  1.把豬肚反複用水沖洗淨;

  2.把白胡椒打碎,放入豬肚内,并留少許水分;

  3.把豬肚頭尾用線紮緊,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至豬肚酥軟),加鹽調味即可。另外,湯煲好後的豬肚酥爛滑軟,切條裝盤,再撒上白芝麻和鮮醬油,是一道非常不錯的冷盤。

  溫暖提示:可以用于治療胃寒、心腹冷痛。其實,這道湯煲成以後呈現牛奶般的乳白色,不僅濃厚暖心具有不一般的飲食藥療效果,而且還非常美味,可以作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

  ■菜譜二:羊肉炖白蘿蔔

  關鍵詞:針對腰膝酸軟、乏力者

  原料:白蘿蔔、羊肉、姜、料酒、食鹽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白蘿蔔、羊肉洗淨切塊備用;

  2.鍋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鍋,開鍋後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把水倒掉;

  3.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炖至六成熟,将白蘿蔔入鍋至熟。

  溫暖提示: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脾胃虛寒者更為适宜。

  ■菜譜三:炒雙菇

  關鍵詞: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原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适量。

  制作方法:

  1.香菇、鮮蘑洗淨切片;

  2.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水燒滾;

  3.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溫暖提示:補益腸胃,化痰散寒。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适宜。

  ■菜譜四:小白蘿蔔泡菜

  關鍵詞:維生素含量高,開胃菜

  原料:白蘿蔔、蔥、蒜末、辣椒醬、水、鹽、糖。

  制作方法:

  1.将小白蘿蔔(帶葉莖部分)及蔥洗淨,徹底瀝幹水後,用鹽水腌約1~2天備用;

  2.将蒜末和辣椒醬攪拌均勻;

  3.将腌好的白蘿蔔洗去鹽分後瀝幹,并加入做法2的材料一起攪拌均勻,放在幹淨無水的容器中,再把調味料倒入即可;

  4.容器加蓋密封,放在冰箱冷藏約3-5天待其入味即可,約可保存1-2周。

  溫暖提示:維生素含量豐富,其維生素A的含量是同量綠菜花的三倍以上;鈣的含量是菠菜的四倍,而且是不錯的開胃小菜。

  養生方:當歸四逆理中沖劑

  白術5,黨參5,炙甘草5,幹姜5,黑附子6,當歸7,桂枝8,白芍3,細辛3,桃仁3,大棗2枚(掰開)

  開水泡服,早七時,下午四時,晚睡前各服一杯。連服八劑。忌食生冷油膩食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