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有知識#
中國有句俗語,叫"十裡不同天,百裡不同音"。地大物博的中國,不僅形成了豐富的地域文化,也讓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差異。
其中以長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藏民族來說,他們有着自己獨特的食品結構和飲食習慣。糌粑是其傳統主食之一,和酥油、茶葉、牛羊肉,被稱為藏族飲食的"四寶"。
01
當你踏入他們的故鄉時,在大街小巷裡,你總能看見一些人坐在小凳子上,前面擺着幾大蛇皮袋,湊近一看,裡面裝着貌似面粉的東西,這就是藏族人的主食四寶之一——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傳統主食之一,也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
在藏語譯音中,糌粑其實就是"炒面"。隻是這種炒面是用高原特産的青稞先曬幹炒熟,後帶皮磨細,不過篩制作而成的。它與北方的炒面有些相似,不過在食用上,糌粑則是需要通過用手将酥油、奶渣、糖和奶茶不斷攪勻,最後捏成塊兒而食用的。
糌粑由于加入了酥油,所以熱量非常高,非常适合長期在高寒野外活動的牧民。通常他們出門前會裝一些糌粑,餓了的時候就放一些到一個小皮口袋裡,然後倒入适量的酥油茶,隔着袋子捏,很快,糌粑團子就做成了。這樣做糌粑非常方便清潔,畢竟在戶外放牧,很難保證手足夠潔淨。
02
傳說在公元7世紀時,藏王經常帶兵打仗,但因為雪山連綿,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讓軍隊的軍糧供給變得十分困難。
在藏王對此困境日夜憂慮之時,格薩爾王的在天之靈給藏王托了一個夢——将青稞炒熟磨成麥,既便于攜帶又易于貯藏。
藏王醒來,恍然大悟,立即命令部下燒鍋磨麥,籌集軍糧。這種青稞炒麥飄香四溢,充饑頂飽,深受士兵與藏族人們的喜愛,于是其加工方法便很快傳遍了整個雪域高原。
那麼作為主食,糌粑不僅是一日三餐必備,也還用來招待客人、祭祀和供奉。比如過藏曆新年,當親友來拜年時,主人都會端上盛有糌粑、人參果及青稞穗等物的一個木鬥,客人從裡面抓一些糌粑向空中撒去,然後再抓一點吃下,道聲“紮西德勒”,就是标準的新年祝福禮節了。
很多外地人剛來到西藏,可能會因為酥油氣味的原因,對糌粑也并沒有那麼喜愛,但隻要習慣之後,糌粑就會越嚼越香,十分美味充饑。
03
如今,社會科技發展迅速,我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很多的藏族美食也漸漸地淡出了大衆視線裡,而糌粑也不再是人們唯一的選擇,但即使如此,糌粑仍然占據着藏族特色美食的主要地位。
所以,倘若你來一趟藏族人們的故鄉時,不妨嘗一嘗正宗的糌粑味道,品一品鮮香的酥油茶,它們也許會讓你的旅程少一分缺憾,多一分喜悅。人少景美不說,至少美味的藏餐也是旅途中不錯的選擇。
文末點亮“在看”,說到藏族,大家應該第一想到的就是酥油茶,而其實酥油也是藏族的四寶之一,那麼,想要了解酥油,靜待明天與你一起分享。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