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56個民族中有水族嗎

56個民族中有水族嗎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12 00:40:04

56個民族中有水族嗎(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1

56個民族中有水族嗎(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2

水族,自稱rensui即sui人,主要聚居于貴州省南部及東南部地區的三都水族自治縣、獨山縣、荔波縣、都勻市、榕江縣、雷山縣、從江縣、丹寨縣、福泉市等,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融安縣、南丹、宜山、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來賓市,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古敢水族鄉、江西省吉安有少量水族人居住。   貴州三都水族絕大部分的老人說祖先來自江西省(有的說是江西吉水等地),其文化是水書,一般認為sui為睢水,主要通過曆史上号稱“人流走廊”的江西省而轉向它地“駱越”區域。   兩次大規模基因學研究證明水族先民是西北地域民族的血緣。綜合各方面資料,可以看出:水族先民的遷移史經曆了中原—西北—南下的過程。   水族服飾   水族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長衫,頭纏裡布包頭,腳裹綁腿。婦女穿青黑藍色圓領立襟寬袖短衣,下着長褲,結布圍腰,穿繡青布鞋。   水族男裝從20世紀40年代起就與周圍漢裝無大差别,倒是婦女服飾至今仍保留有鮮明的民族特征。水族婦女織的“水家布”(即九阡青布)紗質精細均勻,所染青、藍、綠色皆深透耐洗,早在百年前就聞名遠近。水族獨創的豆漿畫印染工藝技術,相傳已有700多年曆史,其印染品更是深受人民喜愛。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縫制,無領大襟半長衫或長衫。長衫過膝,一般都不繡花邊。而節日和婚嫁盛裝與平時截然不同。婚禮服上裝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褲子膝彎處皆鑲有刺繡花帶,包頭巾上也有色彩缤紛的圖案。頭戴銀冠,頸戴銀項圈。腕戴銀手镯,胸佩銀雅領,耳垂銀耳環,腳穿繡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得花枝招展,風采翩翩。此外婦女刺繡的背帶更有藝術性。說是“帶”,實際上是一塊刺繡華麗的“T”形“簾子”,上端兩邊有帶,“簾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兒。它是将白色馬尾纏繞上白絲線,再加上其它色彩絲線,先把各種圖案分别刺繡好,最後将繡好的圖案拼鑲到背帶布料上做成的。背帶美觀實用,是母親給出嫁的女兒最好的禮品。   水族婦女在婚前喜用淺藍、綠色或灰布做成便服長衫,上衣多以綢緞為衣料。衣身衣袖都比過去收縮,顯得貼身利索有曲線美。胸佩繡花長圍裙,頭包青白布長條巾,素雅文靜。已婚婦女的袖口、環肩、褲腳口,都鑲一道藍杆花邊做裝飾。長發梳成一把盤于頭頂,從右側插梳子固定。有的婦女在頭巾外又橫紮白巾,有的直接用花格方頭巾包頭,傳統而不失時髦。   婚俗禮儀   水族婚俗留有較濃的傳統色彩,講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節日及趕集時的對歌活動交遊相戀。即使自由戀愛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則不合禮俗,要受歧視。青年男女相愛後,先托人告訴雙方家長。若家長表示願意,男方才請媒人去女方家送禮定親,并擇定吉日,派人擡着豬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親時,再擡大豬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幹一杯酒,以喝醉來表現主人的盛情。接親與送親,男女雙方的家人不參加,除少數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數是盛裝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開一條縫的紅傘步行在前,接親的伴郎、伴娘及擡着嫁妝的長隊緊随其後。一般是于中午出娘家門,傍晚六七點鐘進夫家門,吉時不到不得進門。新郎家的親人在新娘進門前外出回避,新娘進屋後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與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門去娘家住。婚期之後,新郎再去請新娘回來,開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門就長達一兩個月時間,謂之“坐家”,實際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殘存餘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諱打雷變天,因此婚期在秋冬舉行。   水族有招贅的習俗,男方入贅女方家,婚禮程序大同小異,隻不過以女娶男嫁的方式進行。婚後夫妻感情不和也可以離婚,但限制甚嚴。若是女方先提出,則要償還男方結婚時花費的錢财。   在過去的水族社會裡,還盛行着一種姑舅表婚的習俗。即姑母的女兒得嫁給舅父的兒子作“回頭親”。如果舅父無兒子或者年齡不相稱,才允許對外開親,但得付給舅父一份外甥出嫁的資财,又叫“外甥錢”。   水族姑娘出嫁後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是挑水。   語言文字   水語   水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水族先民曾創制過自己的文字,稱為“水書”,其形狀類似于甲骨文和金文,是一種已經有2000年曆史的古老文字,但隻有400多個單字,且多用于巫術活動。這些文字全靠謄寫抄錄,沒有刻版印刷,但各地的水書基本一緻。大部分水族人不認識。他們日常生活中通用漢文。   水書   “水書”是水族古老文字,水族将它稱為“泐睢(lesui)”,“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書。在我國56個民族中,有17個民族有自己傳統的文字,水書即為其中一種。它是一種類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等文化信息,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書是我國56個民族之一——水族的古文字、水族書籍的通稱。水書還有其他的榮譽稱号:比如水家人的“易經”、“百科全書”,是解讀水族悠遠、滄桑、苦澀曆史的重要典籍。同時,水書還被譽為“華夏古文化寶庫中一塊珍貴的活化石”,是象形文字未開發的最後領地。幾千年來,水書因其神秘的文字構造和特殊的用途而成為一種“被壓迫和被限制”的文字,在民間艱難地傳承着。   從如今的研究成果來看,水書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巫術用書。水書的制造時代極為古遠,有學者推測,水書源頭可追溯至夏代,而且“水書與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間,當有若幹姻緣關系”。水書制造之地點,初在西北一帶,由北方次第傳入江西,再由江西遷入貴州省,“乃攜之俱來”。   水族古文字的結構大緻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類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漢字,即漢字的反寫、倒寫或改變漢字形體的寫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種密碼符号。書寫形式從右到左直行豎寫,無标點符号。如今見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載體主要有:口傳、紙張手抄、刺繡、碑刻、木刻、陶瓷煅造等。水書主要靠手抄、口傳流傳至今。由于其結構多為象形,主要以花、鳥、蟲、魚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圖騰物如龍等所撰寫和描繪,仍保留着遠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區仍被廣泛使用。   水書,一個僅有八百多個單字的文字體系,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撐着這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在水書研究領域浸淫多年的潘朝霖認為,水書具有獨特的魅力。首先,水書是水族固有的文化,水書有自己獨特的文字體系,是中華古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盡管這個文字體系顯得十分“稚嫩”與脆弱,但能穿越時空,流傳至今,本身就顯得十分神秘。水書儲存的信息量,已遠遠超過水族社會的範疇,“禮失求于諸野”,從水書中蘊含的一些信息中有助于解開中原古文化的内涵。另外,在全國56個少數民族中,有自己語言和傳統文字的民族約為三分之一,才有40萬餘人的水族就占其一,這很值得研究。而且,水書是水族信仰文化的重大集成,是研究水族宗教信仰、天文曆法、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生産生活等諸多方面的珍貴典籍。   2015年,中國唯一水族自治縣結束水書傳承傳男不傳女曆史。   水族飲食   水族以大米為主食,喜愛糯食,此外,水族還種植一些小麥、包谷、小米、紅稗、紅薯及飯豆等雜糧作輔助糧。   水族農民不善種菜,因而蔬菜品種比較單調,青菜、廣菜及大葉韭菜是最常見的蔬菜。水族比較重視養殖業和漁業,因此,各種牲畜禽及水産品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肉類食物。   水族酸湯極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紅柿制成)、魚酸(魚蝦制成)、臭酸(豬、牛骨熬制而成)等多種。其中以辣酸為最常用。辣酸用新鮮紅辣椒加工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鮮紅辣椒淘洗幹淨,加水用磨子磨成漿,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飯),放入泡菜壇中密封,經發酵,即成美味酸湯。食用時,把白菜、青菜、嫩竹筍、大葉韭菜、廣菜等各種蔬菜煮熟,舀适當酸放入,煮開即可。以糊辣椒面、鹽巴并舀一點菜湯調成蘸水,吃菜時要就着蘸水吃,其味鮮美,極為開胃。極少有炒菜,一年四季都吃“火鍋”,一大鍋酸湯加蘸水幾乎就是每日不變的菜肴。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魚,也習慣加入菜中,煮成一鍋沾蘸水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