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最火的網絡語言,非“打call”莫屬。
經常在微信上看到打call、為某某打call等句子,可你是否明白它的意思?雖然我們都知道call是“電話”,但“打call”絕對不是“打電話”的意思。
你一定很熟悉這樣的場景:
一位歌手在演唱會上唱歌,唱到一半突然說了一句“來,大家跟我一起唱”,然後把話筒對着觀衆,另一隻手放在耳後做傾聽狀,于是全場觀衆奮力高歌。這就屬于“打call”的一種形式。
衆所周知,日本是宅文化的發源地。由偶像、ACG(動漫、漫畫、遊戲)延伸出的許多年輕用語(若者言葉、わかものことば)曾屬于亞文化、屬于小衆文化,而現如今漸漸被普通大衆所熟悉所認同,這些流行起來的用語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使用。于是,這些詞就演變為了流行語,打call的普及就是典型例子之一。
打call,這個詞來自日本,在日語中的寫法是:コール,是WOTA藝的一種,也有人說它出自日本演唱會Live應援文化(応援文化・おうえんぶんか),在偶像實況轉播LIVE中,根據歌曲歌詞中的要素喊口号,包括跟着歌詞聯動、複唱、回應。應援文化認為,打call原本是一種由禦宅族或日本偶像支持者表演的舞蹈或打氣動作,在日本的應援文化中,如果粉絲們能在偶像的演出中用熒光棒等發光物體做出整齊的動作,喊出口号,對于賣力演出的偶像來說,會是非常重要的鼓勵。
随着這種文化的漸漸流行,國内也發展出了打call文化。例如洛天依、SNH48等本土的偶像或團體,也有漫展時對舞台表演的應援打call。
如今,打call不僅僅适用于粉絲對偶像的應援活動,當想表達對某個人、某件事的贊同和支持時,可以說:為○○打call,如果想體現出程度,可以在打call前加上“瘋狂”二字。比如:○○簡直太棒啦,為○○打call。
一句話,打call屬于應援文化,應援文化屬于亞文化,亞文化的發展勢頭着實強勁,不容小觑。
鍊接
ヲタ芸(下文稱Wota藝):是演唱會等現場活動中一種引人側目的觀衆肢體動作。通常是少人數的集團行動,熱衷而積極玩WOTA藝的歌迷稱為「ヲタ芸師」。
WOTA藝的曆史很久,從80年代初期開始,在松田聖子和近藤真彥的演唱會,就有類似WOTA藝的行為産生。但「ヲタ芸」這個名詞是從早安家族走紅後才确立的。
雖然WOTA藝能夠容易炒熱現場,但對旁人而言确實很奇怪。另外,許多激烈的WOTA藝動作,很容易打到隔壁的觀衆或擋住其他人視線。雖然現狀是會場到處有人玩WOTA藝,不過マワリ、ロマンス之類巨大動作的WOTA藝還是在最後幾排或二樓後面空位比較多的地方玩比較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