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的一名男生一到學校就頭暈、嘔吐;另一名三年級的孩子進了課堂就心慌、焦慮,數次昏倒,不得不斷斷續續請假,耽誤了兩年多的學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患上了症狀類似、被心理學專家稱為“學校恐怖症”的心理疾病。
據安徽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專家江俊介紹,在他們每月接待的心理咨詢者中,有五分之一的來訪者是父母帶來的、已有明顯的“學校恐怖症”的中小學生,這個比例還在不斷上升。患病孩子一談到學校、課本、老師,一面對課堂、同學,就産生恐懼感,進而出現頭暈、惡心、抽搐等生理反應,甚至行為反常。她所接待的一位小學生患者,不但不能進學校,連看到課本都無法控制,常常撲上去亂撕一通,根本不能繼續就學。
江俊分析認為,家長本身敏感懦弱或過于溺愛孩子、學校教育方式粗暴不當、學生之間競争壓力增大是孩子們患上“學校恐怖症”的三大原因。
在安徽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接觸的病例中,一些中小學生是由于讨厭某個習慣體罰學生的老師,進而泛化到憎惡學校、憎惡同學的。另一些孩子則經受不住巨大競争壓力的折磨,一到課堂就發抖,根本無法正常上學。
而家庭則是中小學生患上“學校恐怖症”的最重要原因,有的家長本身過于敏感懦弱,人際關系差,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使其産生了防禦性的病态心理;有的家長則過于溺愛孩子,當孩子第一次提出害怕去學校,一去學校會難受時,家長過分緊張,一味放縱,“寶寶哪不舒服呀,不願意去今天就不去了!“”孰不知,一次、兩次,助長了孩子的“學校恐怖症”。
江俊提醒說,對恐懼學校的孩子不及時進行疏導治療,耽誤孩子的學習不說,還會漸漸使孩子形成自信心不足、遇到問題逃避、對人對事過于敏感、人際交往中總是防禦戒備等具有明顯缺陷的性格特點,危害一生。
對于“學校恐怖症”治療,江俊提出了四個辦法:
一是支持性心理療法:對患兒加以疏導、鼓勵,耐心地詢問患兒的擔心與焦慮,向他做出解釋和指導,設法改善環境條件(如換一個學校或換一個老師)。
二是家庭治療法:改變過于溺愛孩子的教育方式,與孩子進行更多的感情交流,對于家長本身心理存在問題的,則要追根溯源,雙方同治。
三是系統脫敏療法:家長和學校積極配合,有計劃地使孩子減輕對學校的恐懼心理,開始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在學校的時間短一點,之後逐漸延長。在治療過程中,老師和同學要多關心、支持、鼓勵,因為這些孩子一般都比較敏感,要注意掌握好度。
四是暴露療法:孩子害怕去學校,偏偏采取一切辦法強制他留在學校,看到日久沒有指望了,他也漸漸調整了心态。這種辦法特别适用于剛上學不久的小朋友,具有強刺激性,但要注意配套的安全措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