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中低端合資車市場,日系發動機不斷推陳出新,大衆卻一直用萬年不變的EA211系列發動機對壘,似乎換湯不換藥,到底是在透支牌子,還是EA211确實能打?今天本人就現學現賣跟大家唠唠。
和日系發動機的命名邏輯不同,大衆EA211不是一款發動機,而是一個平台系列,涵蓋了不同排量、不同進氣方式、不同功率扭矩的幾款發動機。随着排放法規和油耗積分的不斷加碼,EA211也一直在升級,噴射系統、渦輪、排量都有優化,和10年前的EA211相比,早已不算同一款發動機。現款EA211在中國主要有1.5L、1.2T和1.4T三款機型,海外版本還有1.6L(現款1.5L的前作)和1.0L/1.0T三缸機。
三款機型裡,動力最強的無疑是1.4T。雖說110kW的最大功率和250Nm的最大扭矩放在2022年已經不算亮眼,但在7速幹式DSG配合下,百公裡加速仍然能做到8秒内的水平(高爾夫8),連途嶽這種緊湊型SUV也能跑到9.05秒。在不支持彈射起步的情況下還遙遙領先于豐田最新的2.0L 鋼帶CVT。在20萬以内的燃油買菜車中,如此平庸的參數跑出8秒破百已經算是性能第一梯隊了,确實牛。
其次是1.2T,雖然最大功率和1.5L差不多(85kW),但峰值扭矩更大(200Nm)且扭矩平台寬,再加上雙離合換擋速度和傳動效率的優勢,可以跑進11秒,以它的參數來說不算差。
然而1.5L的動力性确實就比較垃圾了。最大扭矩小,高扭轉速高,再加上變速箱用的是愛信最廉價的6AT(最大可承受扭矩隻有160Nm),換擋速度拉胯,彈射起步才勉強13秒破百,比很多公認的肉車還慢,在競品中處于絕對劣勢。而且這車的動力調校還特别慵懶,油門踩一半變速箱都舍不得降擋提速,不切S擋或手動模式就隻能佛系着開。
德系廠商比較關注傳動效率和綜合熱效率,對發動機單體極限熱效率做得并不優秀,1.4T的理論最大熱效率估值大約在35%,1.5L自吸大約36%,和本田1.5T(38%)、豐田2.0L(40%這兩款日系發動機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在變速箱方面,DSG的高效傳動和AT大範圍鎖止液力變矩器的調校思路,也讓德系車的傳動效率優于日系的CVT,最終兩大車系的綜合效率各有千秋。這隻是理念不同,沒有對錯,兩派粉絲用不着互噴。
從上表朗逸的油耗對比來看,工信部綜合油耗是1.4T最高,1.2T最低。而某油耗軟件的車主衆測平均油耗最高的變成了1.5L,最低也是1.2T。也就是說,性能最肉、理論熱效率最高的1.5L發動機反而在實際道路上更費油,主要原因就是動力太差,想順暢加速就必須頻繁依賴高轉速,導緻發動機的工況經常偏離高熱效率區。但它的好處是可以吃92号油,費油不費錢。1.4T的油耗在同等性能發動機中處于比較優秀的水平,既快又省油。1.2T雖然絕對油耗更低,但相比性能的弱化程度,有點兒得不償失,還必須加95号油,省油不省錢。
顆粒物捕捉器:1.5L發動機沒有先說結論,EA211系列發動機無須擔心顆粒物捕捉器堵塞問題。
之前探嶽、途觀L等車型的顆粒物捕捉器堵塞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确實有車主和媒體報道反映“加速無力、油耗飙升、自動啟停失靈”等現象。對此,我覺得知乎上有位動力總成大神的解釋是比較可信的:
GPF(顆粒物捕捉器)的布局位置有前級(靠近發動機)和後級(地闆下面)之分,從下表可以看到,前級的催化器溫度很容易上升到450℃,高速行駛也很容易進入再生良好溫度600℃,因此日常使用GPF可以再生,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是後級,日常使用溫度很難再生,必須120km/h高速下才有可能進入再生良好的工況。
奧迪Q3、大衆探嶽、途觀L等搭載EA888 3B發動機的車型,GPF就是後級布局,溫度升高比較困難,非高速駕駛就容易堵。而滿足國6b PN11法規的現售EA211發動機中,1.5L沒有顆粒物捕捉器,1.2T和1.4T雖有顆粒物捕捉器,但都是前級布置,很容易達到再生溫度,基本不用擔心堵塞。
三款EA211到底怎麼選以我這個大衆車主的角度,我推薦堵車頻繁、對動力要求不高的選1.5L。理由如下:
一句話,肉是這套1.5L 6AT動力組合的唯一硬傷,能接受這一點,就能接受它的全部。
如果對動力有需求,不妨直接上1.4T的版本,指導價比同配置1.5L貴7000-10000元,但是換來了同級别領先的動力和油耗,加95号油也不比競品油費高多少,開着還爽。倒是1.2T高不成低不就,比1.5L貴三五千塊錢,性能沒強多少,油耗沒低多少,還要加95号油,先天可靠性還不如1.5L,得不償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