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肥肥一族無時無刻嚷着要瘦身外,身材标準的女人們也從不對減肥事業有所松懈!想讓吃進去的食物最大限度且有效的消化吸收,是非常關鍵的,其實隻要聰明地遵循減肥的秘訣,面對餐桌上的各色美食,不再讓你如臨大敵。
防治肥胖 從熟知減肥的常識開始
在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來臨之際,一項報告顯示,中國人的腰圍增長速度竟成世界之最!目前肥胖人口達3.25億人,增幅超過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中華醫學會内分泌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内分泌代謝病中心主任醫師李光偉教授表示,中國人肥胖的标準和其他國家不同,主要有幾大特點:體型小,指數小,肚皮大,危害大。
“有些人現在看起來身材勻稱、體重也算正常,但其體脂率偏高,這些人的身體狀态比那些全身肥胖的人還要糟糕。”北京協和醫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朱惠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白色脂肪組織分布于人體的多個部位,可分為内髒型肥胖和皮下脂肪型肥胖兩種。其中,皮下脂肪指的是最接近皮膚的那層脂肪,能起到保溫和蓄積能量的作用。一般來說,女性的皮下脂肪比男性多。内髒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如肝、胰、胃、腸道等器官的周圍和内部,它的明顯表現是腹部肥胖。相比之下,男性的内髒脂肪更容易存積。一般人外表上可能表現為“大腹便便”,但也可能看不出任何差異,很容易被忽視,所以被稱為是最危險的脂肪。
也就是說,要準确判斷是否屬于“胖人”,僅靠測量體重是不夠的,體脂率才是衡量指标。朱惠娟表示,正常成年人的體脂率大約是男性20%、女性25%。研究發現,19歲以上的女性,每3個就有1個屬于“隐形肥胖”,這部分人普遍體重指數(BMI)值低,但體脂率超标。
目前全世界都使用BMI來衡量一個人胖或不胖。該指數計算的方法是: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世界衛生組織拟定的世界标準是BMI大于30為肥胖。“但這個指标并不适用于中國人。在相同的BMI下,黃種人體内的脂肪含量要比歐美人高,即使看起來沒那麼胖,也很可能超标了。在中國,隻要BMI超過了28,就意味着你已經進入了肥胖者的隊伍。” 李光偉表示。
然而,對于體内脂肪的本質,很多人還不了解。據世界心髒聯合會的統計,在醫療事業相對發達的美國,46%的人内髒脂肪過剩,而超過這個比例的人不知道其危害性;絕大多數醫生在為病人體檢的時候也不測量腰圍,而這正是檢測内髒脂肪是否過多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這種情況就好像在上世紀60年代,人們還不知道高血壓的危害,在70年代,對于膽固醇的威脅也不甚清楚一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