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心理承受能力差 如何培養孩子的承受力

心理承受能力差 如何培養孩子的承受力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12 19:15:26

  父母由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導緻了出現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現象,因此很多家長都想知道解決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的方法。那麼怎樣培養孩子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呢?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的心理活動已成為如今社會很多父母所關注的問題,怎樣解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現象,是很多父母都想了解的,下面小編就分享一些方法給大家。

  如何培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一、樹立獨立意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表明,缺乏獨立意識,缺乏戰勝困難的信心、勇氣和能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

  因此,作為父母,應盡量讓孩子個人決定和處理個人的事。隻要不是壞事,隻要孩子能夠做到,就讓他們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二、表揚也應适當

  許多的孩子是在充滿贊揚的環境裡長大的。即便做了一件該做的事,周圍的人也會贊不絕口;而且犯了錯誤的時候,家長往往也會出于疼愛而護其短處。

  這會使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虛榮,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吵鬧。這樣的孩子當然無法經得住人生道路的上困難與挫折。

  三、及時地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當然會不可避免地面對一些心理壓力,如成績不良,被他人威脅、侮辱、打罵,家庭的不幸等等。

  這時,家長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能使孩子對人生中的挫折有一個正确的認識,從而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

  四、有目的地進行心理訓練

  心理和身體一樣,通過一定的鍛煉活動能促進健康。在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方面,“挫折的教育”或是“耐錯的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出點難題,在他們失敗、失意的時候給予鼓勵,教育孩子始終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參與生活和競争,這樣才能使他們經得起未來人生道路上的風雨。

  五、管理好孩子情緒才不怕挫折和困境

  認識自己的情緒并管理自己的情緒,也能保持穩定的心境,這無疑是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基石。

  首先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孩子,身體力行地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調節情緒。

  六、讓孩子有一個暢通的情緒宣洩渠道

  在孩子悲傷沮喪的時候,也讓孩子盡情宣洩,就讓他去哭個涕淚滂沱,而不是勸孩子“别哭别哭”,“男孩子不能哭”這樣的話。

  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或者什麼都别說也好,就抱着孩子。4、5歲以上已能夠獨處的孩子,給她空間和時間去消化自己的情緒,幫孩子輕輕帶上門就好。

  總之,家長、老師不要一味地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捧,而是要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樂觀開朗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

  原因之一:心理封閉

  學生進入青春期,開始有了個人的秘密,本屬正常。但部分學生受多種因素影響,由此發展到自我封閉,喜歡離群索居,不願與人交往,更不願向人敞開心扉。因而遇到煩惱時,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原因之二:壓力過大

  父母望子成龍,教師期望過高,學習、升學壓力沉重地壓迫着學生的身心。有的學生感到學習困難、升學無望,便憂慮重重,喪失信心。如缺乏指導,易走極端。

  原因之三:未經挫折

  有的學生從家庭到學校、從小學到中學,一路順風,未經挫折。平時看去意氣揚揚,偶遇挫折卻一蹶不振。

  原因之四:被動地位

  學生在長期的傳統方式管理下,絕大多數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逐漸喪失了主體意識,依賴父母、依賴老師、依賴他人,一旦失去依賴,便無所适從,導緻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原因之五:知識貧乏

  學生課内學習内容比較單純,課外閱讀面又比較狹窄,對怎樣進行心理調節、排除憂慮、培養意志,以及恰當處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知識則相當貧乏。

  遇到麻煩、挫折,便難以承受,無法解脫。有的則對青春期生理變化一無所知,對一些正常變化也無端地驚慌失措,成為思想包袱。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心理

  1.正确的自我觀念

  正确的自我觀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一個人隻有正确地認識自己,他的行為舉止才能得體,學習和工作才能适應,才能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

  如果自我觀念不正确,他可能自視甚高,自以為是,去做力不能及的工作;他也可能自慚形穢,不能以本來的面目表現自己,以緻形成沉重的心理負擔,不能心地坦然。

  2.适度的抱負水平

  了解社會對個人的要求,哪些是環境所允許的,哪些是不允許的,其變化趨勢如何等。

  要善于将個人的優、缺點與環境的利與弊四個因素綜合起來分析,揚長避短,挖掘環境的有利因素,發揮個人的優勢。

  一方面克服困難,改造客觀;一方面調整主觀,确定合适的抱負水平,以免做出招緻挫折的事。

  3.和諧的人際關系

  在與人相處時,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愛等)總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惡、懷疑、恐懼等),對其所歸屬的集體,有一種休戚相關、安危與共的情感,總樂于犧牲個人的欲念去謀取集體的幸福。

  4.個人與社會的融合

  當自己的需要、願望與社會的要求和他人的幸福發生沖突時,要放棄或修改自己的行動計劃,以謀求與社會的協調一緻。

  5.吐出心中的積郁

  不良的情緒長期悶在心中,會影響大腦功能,造成心理失常。思維情緒上的問題隻有将它傾吐出來,心情才會感到舒暢,心神才能安甯,問題才能得到積極的解決。

  怎樣培養孩子自信心

  一、親身做他們學習的榜樣

  1、展示你的行為

  利用你的日常行為,讓寶寶看到你如何用平靜和積極的方式去處理日常的情況。這是讓孩子學習最快速的方式。

  2、教導他們積極的心态

  當遇到不愉快或令人沮喪的事情時,教導孩子如何以積極的态度去做出反應和處理事情。積極的态度可以在很多方面幫助到孩子。

  二、接受并承認孩子的情緒

  1、從不取笑孩子

  從不在孩子或其他人的面前,取笑孩子。讓孩子顯露情緒可以幫助他控制自己的感覺,并且以更好的方式去表達自己。

  2、學習接受自己

  當孩子開始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時,他會學着接受自己的行為,并且了解如何讓自己更好的運作,不再任由情緒控制自己。

  三、試着同情你的孩子

  1、情緒并不可恥

  當你同情你的孩子時,會讓他感到安全和對自己有自信。同情你的孩子會讓他知道,他的情緒是重要的,不需要感到羞恥或隐藏。

  2、不完美是好的

  當孩子事情做不好的時候,不要去責備孩子,同時也要他們明白,他們如今沒有必要讓自己做什麼事都是那麼完美。

  結語:以上的文章内容就是針對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相關分析,雖說父母為給孩子創造好的條件而努力的工作,但是也要顧忌到孩子的想法,不能因為一時的疏忽而導緻孩子承受力差,逐漸的自卑下去。希望今天的講解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