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類應該怎樣對待野生生物

人類應該怎樣對待野生生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21:25:08

任何物種,包括人類都是必然要死亡的,可是我們為什麼要去保護一隻穿山甲或者其它任何一種野生生物呢?

無論是專門從事生态學研究的學者專家,還是僅僅隻是對生态保護感興趣并身體力行的志願者,甚至剛接觸生态保護的學生,這都是一個問題。

更拉近一些距離講,綠會自成立以來,陸續成立了遺鷗、崖沙燕、五小葉槭、江豚、雪豹、伊犁鼠兔、大鸨等近70個中華物種保護地,還屢屢應用信息公開、環境公益訴訟等法律途徑來保護衆多野生動物及其栖息地,包括穿山甲在内。這些行動背後,一個最基本的内核依然是:為什麼要保護它們呢?

人類應該怎樣對待野生生物(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野生生物)1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一個物種的滅絕,可能崩塌的是一個生态空洞

2000年前後,我跟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一批動保專家在進行野外華南虎調查時,大家也曾開放式讨論過這個問題。因為從地球将近46億年的曆史來講,先後這顆行星經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我們目前生存的新生代。在每一個地質時間裡,動辄都是數以百萬年計。從奧陶記(5.1--4.38億年前)無脊椎動物産生後,又經過了數億年,地球上才出現人類。也就是說,在人類誕生之前,無脊椎動物、植物、兩栖類、脊椎動物等早就出現了,也早就生生死死無數次輪回了。

為了便于理解,人們曾将46億年的地球進化史,濃縮為一天24小時。結果發現在一天結束前的最後三分鐘,即6500萬年前,人類才出現;現代人類則是在最後的1分10秒登場的。很多生物的死,跟人類沒有太大關系,比如距今最近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類動物地球霸主時代的結束。

人類應該怎樣對待野生生物(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野生生物)2

(圖片來源于自拍。太平洋西海岸)

“但人與其它物種不同,人類是智慧的,是有文化和能思考的物種”,華南植物園一名昆蟲學博士認為,之所以要保護野生動物,一個看得見的重要原因是:因為這些比人類古老得多的野生動物,它們在自然進化中,與周邊的氣候、生态環境通過食物鍊,形成了千絲萬縷的共生關系。“好比蜘蛛網,一個物種滅絕了,就會出現一個空洞的點,而以這個點為起點,又會再次引發其它點狀的消失,比如以這個物種為食的食物鍊下家、以及其食物鍊下家又與之共生的植物或昆蟲、甚至菌類微生物等”,“你眼睛看得到的,是一個物種的滅絕;你看不到的,可能就是一片生态系統的崩塌”。

人類對大自然、對地球的認知還相當有限,而這種推論,事實上已被局部證實。比如作為食物鍊頂端的華南虎野外種群消失了,其賴以為生的鹿科動物、野豬等也同樣種群數量急劇減少。又或者一個區域内,野生穿山甲消失了,森林白蟻驟增,以及引發其它一系列連鎖生态反應。

人類應該怎樣對待野生生物(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野生生物)3

(圖片源自自拍。舊金山海岸的野花)

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态系統,說到底是保護人類自己

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态系統、保護地球等環保理念,在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最近幾個世紀才出現的。從現代人類文明史來講,應該是在工業革命之後才出現。

工業革命之前,地球人類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往往不堪一擊,匍伏或臣服于大自然的威力。這一點在希臘神話中,人們想象出了大地之神、海洋之神、以及地底之神、農業之神等一系列掌管天地自然的神祗及奧林匹斯山,在中國古代神話裡,也有着玉皇、龍王、閻王等威力無窮、動辄搖山動海般的神話人物,其實都是對人類對早期自然力量的一種敬畏。

18-19世紀,人類在迅速強大、并初步解決溫飽後,開始思考人類與周邊環境的關系,開始陸續提出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态系統,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等理念。這一方面是因為人類的智慧與思考,自覺與自省,另一方面則在于有部分人先意識到或認清了人類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仍必須與大自然共依存。

換句話說,就是人類必須依賴大自然,而大自然或地球生态系統未必需要人類。

人類應該怎樣對待野生生物(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野生生物)4

(圖片來自網絡)

要知道,在人類誕生之前,一個相對完整的地球生态系統已經至少已存在了5億年。而在地球曆史上,已經經曆了五次物種大滅絕,引起大量物種消亡,然而地球生态又在演化過程中屢屢恢複了過來。以發生在2.5億年前的P/T絕滅事件為例,當時海洋中96%的物種消亡,然而1000萬年後,海洋中的生物多樣性不僅恢複,還超過了絕滅前的水平。隻是,(地球曆史中)最後3分鐘才登場的人類再經曆一次物種大滅絕後,還可能重生或恢複嗎?

現在由于人類地迅速繁衍,在生存和生産中不斷擴大邊界,擠占并破壞野生動物栖息地,嚴重危脅着除人類以外其它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科學家才将這次完全是因人類行為過度幹擾引發的物種大滅絕,稱之為地球曆史上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其物種消亡速度比前五次因環境引起的物種大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

經科學家預測,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将使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4年物種紅色名錄中15589個物種受到滅絕威脅,這其中包括12%的鳥類、23%的獸類、32%的兩栖類、25%的裸子植物、52%的蘇鐵類和42%的龜鼈類。

在這樣的滅絕速度面前,是否盡可能保持地球原生生态系統平衡、盡可能多地保護野生動植物對人類更為有利?!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人類應該怎樣對待野生生物(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野生生物)5

(圖片來源自網絡)

因此,說到底,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态系統、保護環境及地球,都是為了保護人類及人類自己的未來。而至于在被保護的野生動物中,又區分一級二級等,則主要是因為資源有限,人類隻能在保證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優先保護生态環境中的傘護種和旗艦種物種。

文/橡樹 審/卡秋 編/Angel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