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健康生活 “飯後百步走”要怎麼走

健康生活 “飯後百步走”要怎麼走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5 02:05:34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别人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對此,很多人捧為養生的真經,但是長期堅持下來,好像對身體健康并沒有多大的好處。于是很多人就懷疑這一方法的真僞。小編在這裡要告訴各位朋友。飯後百步走可是有很多注意事項的哦,究竟都有哪些需要我們注意的地方呢?下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養生諺語。但在這裡需要提醒各位朋友,“飯後百步走”并非指飯後馬上走。中醫專家指出,飯後怎麼走、走多久,都有很多講究。如果方法不對,不但達不到應有的健身養生目的,反而會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讓我們一起看看人們飯後應該怎麼正确地走吧。

  中醫專家稱飯後緩行“以動助脾”

  專家指出,脾為後天之本,人類健康長壽與否,與脾胃有直接關系。而養脾有補與動等方式,飯後散步緩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這是“以動助脾”的養護後天之道,因為中醫理論認為,脾主四肢,脾主肌肉,運動四肢就是運脾。

  “飯後百步走”是千百年來被廣泛接受的養生觀,也有很多實踐支撐。孫思邈是唐代着名醫學家兼養生家,他以自身實踐活到101歲。他在《千金翼方》中就指出:“平日點心飯後,出門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後,行一二百步,緩緩行,勿令氣急”。緊接着又說:“食畢行步,踟蹰則長生”。

  《攝養枕中方》還有介紹:“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清代着名養生家曹庭棟也十分注重“以動助脾”的養護後天法。他在《老老恒言》中是這樣說的:“飯後食物停胃,必緩行數百步,散其氣以輸于脾,則磨胃而易腐化,步所以動之。琅環記曰,古之老人,飯後必散步,欲動搖其身以消食也”。

  進食後,立即卧床休息睡覺于消化不利

  古代即有“飽食勿便卧”,食後便卧會使飲食停滞,食後急行又會使血流于四肢,影響消化吸收功能。而食後緩緩活動,則有利于胃腸蠕動,促進消化,這就是“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的道理。

  但專家也指出,這個“飯後”我們的理解應當是在進食完20-30分鐘以後,而并非指飯後立即緩步散步。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食飽不得急行”。飯後百步并不提倡飯後急行,而是緩行,不宜緩行者也可擺擺手足。還有,部分人是不宜飯後百步的,如肝病患者,有冠心病的人等。

  西醫專家指出飯後百步走不适合所有人群

  根據最近腦生理專家研究表明: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漲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内,身體仍然處于“饑餓”狀态。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運動食品)系統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所以,“飯後百步走”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它隻适合那些平時活動比較少,特别是那些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同時也适合那些體型比較胖的或者是胃酸分泌比較多的人。如果這些人能夠做到飯後散步20分鐘,有助于促進我們的胃腸蠕動、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但是要注意在飯後20分鐘後再開始百步走。

  飯後匆忙走動所消耗的能量(能量食品),實際上是透支了進餐前的體能,人體内的血液就會更多地分布于軀幹、四肢等活動部位,使胃腸道血液供應量相應減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随之減少。此時要是緊跟着再做一些對靈敏性和準确度要求較高的活動,比如駕駛,很容易導緻不良後果。根據美國保健(保健食品)學會專家的調查發現,許多車禍的發生與肇事者飯後立即駕駛有關——正餐過後,坐進駕駛倉,血液都集中于胃部,大腦缺氧現象嚴重,注意力難以集中,反應速度減慢,靈活性下降。

  有些人是适合飯後“不能走”的,這是指體質較差,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這些人飯後不宜散步,就連一般的走動也應減少,可以選擇在飯後平卧10分鐘。因為飯後胃内食物充盈,此時再進行直立性活動,就會增加胃的振動,加重胃的負擔,引起或加重胃下垂。患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最忌飯後運動。因為飯後胃腸活動增加,胃腸部的血流增加,腦部的血流相應減少。

  另外,冬季氣溫低,就餐環境室内外溫差較大,進餐的時候吃得紅光滿面、大汗淋漓,要是匆忙離開餐廳,在瑟瑟的冷風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組織中的毛細血管驟然收縮,容易引起風寒頭痛,還加大了心髒的供血負擔。因此,飯後适當靜坐,閉目養神30分鐘然後再活動比較合适。

  無論中醫專家還是西醫專家,都提倡飯後百步走并不是吃完飯後立即散步,而且休息了20-30分鐘左右才外出散步,而且步伐不應該太快太急,應該緩慢行走。

  結語:上述内容就是關于“飯後百步走”的一些注意事項的詳細介紹,大家看完之後應該都知道了在飯後要怎麼樣走才是真正有利于身體健康的了吧?而且在這裡還需要提醒各位朋友,“飯後百步走”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