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20:27:38

前言: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三月初一日,聖慈仁壽太皇太後周氏崩逝。當朝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當天發喪,随即公布了大行太皇太後遺诏,裡面着重強調了一點:

崇王等王及諸宗室親王各守藩屏,免赴喪,但遣人進香。在外文武衙門并免進香。其遵行毋違,予言不再。—《明孝宗實錄卷二百九》

周氏是明英宗朱祁鎮的貴妃,一生為皇帝育有長女重慶公主,長子明憲宗朱見深和第六子崇王朱見澤。換句話說,崇王就是明孝宗朱祐樘的親叔父。既然如此,太皇太後為何要在遺诏之中對他進行點名,不許他赴京奔喪呢?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從最親的人到最陌生的人)1

聖慈仁壽太皇太後周氏劇照

由于建文削藩和朱棣靖難的緣故,大明親王們漸漸地成為了皇帝們最熟悉的陌生人。從最初可以赴京奔喪,到最後遺诏強調隻許待在封國,期間都發生了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明初親王奔喪的故事。

太祖洪武朝

在大明建國之初,皇帝和親王們的關系很簡單也很親近,畢竟都是親兒子。自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起,諸王陸續前往封國就藩。那麼當朝廷出現國喪之時,他們會不會回京呢?

  • 孝慈高皇後馬氏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初十日,皇後馬氏崩逝。作為大明王朝的第一位皇後,如何操辦她的喪禮,對後世皇帝有着極強的指導意義。太祖朱元璋一面讓禮部考皇後喪服之制,一面召在外諸王回京奔喪。

八月二十六日,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桢,從各自封國趕到南京。從這裡看,當時不論嫡子還是庶子,都可以為大行皇後奔喪。另外根據《實錄》的記載,諸王一直等到孝慈皇後祔廟禮完成之後,才于十月十八日各自返回封國。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從最親的人到最陌生的人)2

馬皇後劇照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八月初十日,是孝慈皇後大祥(父母喪後兩周内的祭禮)之日,秦王、晉王、燕王、周王、楚王和齊王朱榑于七月二十九日便已先期抵達京師。這裡之所以多了齊王,是因為他在洪武十五年十月的時候之國青州。這次諸王一直待到九月十三日孝慈皇後禫祭除服之後,才各自返回封國。

  •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初十日,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繼位之後公布太祖遺诏,裡面對于諸王的要求是這樣的:

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明史卷三·本紀第三》

對于這份遺诏,燕王朱棣在靖難篡位之後,便直斥其為僞诏。從當年馬皇後的喪禮來看,朱元璋在臨終之前禁止諸王奔喪的舉動,确實非常奇怪。相信不但朱棣有疑問,其餘諸王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在日後被逼自盡之時,就有過“太祖賓天,疾不及視,塟不及會”這樣的悲怆呼聲。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從最親的人到最陌生的人)3

朱元璋劇照

在筆者看來,按照朱元璋一直以來對親情的重視程度,他絕不可能阻止兒子們來為自己奔喪。所以朱棣說朱允炆是“矯诏嗣位”,某些程度上也不能說是錯的。朱老四從來也沒有否認過建文帝皇儲的身份,他隻是在質疑這份遺诏。

當然從朱允炆的角度出發,各地藩王全都手握重兵,一旦讓他們在京師集合,萬一鬧出靈前逼宮的大戲來怎麼辦?

太宗永樂朝

等到朱棣篡位登基之後,為了标榜自己的正統性,這位永樂皇帝處處以太祖為榜樣,也重新恢複了親王朝觐的制度。那麼同樣的問題,當朝廷出現國喪的時候,各地親王會怎麼做?

  • 仁孝文皇後徐氏

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七月初四日,徐皇後崩逝。由于大行皇後與太祖系諸王已非母子關系,朱棣讓禮部重新制定了各王及諸公主的服制。此外皇帝的三個兒子之中,太子朱高熾和漢王朱高煦都在南京,唯有趙王朱高燧在北京。于是朱棣又讓中官趕赴北京報喪,讓趙王及在京的兩位公主趕赴回南京奔喪。

定各王及公主等服制。世子、郡王皆齊衰不杖期。世子、郡王妃并郡主皆大功。周、楚諸王及甯國諸公主并郡主之子皆小功。遣中官以大行皇後訃告趙王高燧。及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并召赴京。—《明太宗實錄卷六十九》

不過由于北方軍情緊急,趙王朱高燧直到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正月才趕到南京奔喪。至于太祖系諸王,除了周王和楚王派出世子來京祭奠大行皇後以外,其餘諸王派的都是府中的承奉(宦官)。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從最親的人到最陌生的人)4

朱棣與徐皇後劇照

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正月,北京天壽山陵寝落成。當月漢王朱高煦護送仁孝皇後梓宮自南京啟程,前往北京安葬。永樂皇帝通過在北京建造陵寝,向文武群臣展示了自己遷都的決心。

仁宗洪熙元朝
  • 太宗文皇帝朱棣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六月二十二日,第五次北伐的朱棣親率大軍班師回朝。然而車駕于七月十六日抵達蒼崖戍之時,皇帝開始“不豫”。到了十七日更是“大漸”,遺诏傳位皇太子朱高熾。十八日,朱棣駕崩。由于大軍在外,大學生楊榮等人決定秘不發喪,同時派人趕赴北京報喪。

八月初三日,大行皇帝龍轝入長安嶺(位于今張家口市懷來縣)之後,皇太子朱高熾公布了喪葬禮儀。裡面并沒有禁止在外諸王赴京奔喪。不過當朱棣的親弟弟周王朱橚提出赴京行祭禮之時,新天子朱高熾卻婉拒了親叔父的這個請求。

壬申,周王橚奏請躬大行皇帝幾筵行祭禮。上遣書答曰: “叔同氣哀感之情,至誠且切。但高年遠道跋涉之勞,非獨侄有所未安。計大行皇帝聖靈亦未必安也,宜止不來。”—《明仁宗實錄卷二》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從最親的人到最陌生的人)5

朱高熾、朱瞻基劇照

朱高熾的話并非沒有道理,此時的朱橚已經64歲,長途跋涉對他确實已經不再适合。但是對于先帝的親兒子,自己的親弟弟,除了在京的趙王朱高燧,朱高熾還是允許了漢王朱高煦赴京奔喪。隻是和當年奔馬皇後之喪時不同,漢王隻在北京城待了三天,就匆匆返回封國山東樂安州。

朱高熾的這個皇帝并沒有當多久,他的在位時間隻有八個月,以至于成為了明朝第一位壽命沒有皇後長的皇帝。

宣宗宣德朝
  • 仁宗昭皇帝朱高熾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十二日,朱高熾駕崩。由于此時皇太子朱瞻基遠在南京,皇後張氏也隻能一面秘不發喪,一面派人緊急去南京報喪,并召太子回北京。

直到朱瞻基一路躲過二叔漢王的追殺,順利抵達良鄉之時,宮中才一面發喪,一面公布大行皇帝遺诏。在這份遺诏之中,出現了一句被後世皇帝奉為圭臬的話: “在外親王藩屏為重,不可輙離本國”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從最親的人到最陌生的人)6

朱高熾劇照

當時大行皇帝的兒子們都在北京,其實也不需要奔喪。而漢王隻是讓世子朱瞻坦在七月份來赴仁宗皇帝喪。趙王在當年八月的時候奏請躬祭獻陵,也被新天子朱瞻基一口回絕。至于其餘宗室諸王之中,唐王朱瓊烴第一個提出想“躬詣大行皇帝幾筵緻祭”,宣宗以“天氣炎熱且遺诏有命”的理由予以拒絕。此後其餘諸王類似的請求,也都用同樣的說辭進行回複。

而當楚王朱孟烷奏請朝賀宣德元年正旦的請求被拒絕之後,正式代表永樂朝執行已久的親王朝觐政策被“正式”終止。

英宗正統及天順朝
  • 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駕崩。遺诏年僅九歲的皇太子朱祁鎮繼位,同時再次強調在外諸王不得擅離封國: “諸王宗室悉遵祖訓,謹守藩國”

當時在外的仁宗系諸王:鄭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荊王朱瞻堈、淮王朱瞻墺和梁王朱瞻垍均未提出赴京奔喪。而太宗系諸王之中,漢王因為叛亂被廢為庶人。趙王朱高燧則已經去世,嗣封趙王朱瞻塙倒提出“送宣宗章皇帝梓宮安厝”的要求,不過被新天子給拒絕了。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從最親的人到最陌生的人)7

朱瞻基劇照

至于太祖系諸王,由于血緣關系已經疏遠,自然更加無人提出要赴京奔喪。倒是楚王朱孟烷再次奏請朝賀正統元年正旦,同樣還是遭到拒絕,說明大明朝廷決心不再恢複親王朝觐的祖制。

  • 誠孝昭皇後張氏

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十月十九日,太皇太後張氏崩逝。這位太皇太後是仁宗皇帝的皇後,宣宗皇帝的生母,當朝皇帝的祖母。在她病危之時,曾經向孫兒提出想見一見在外諸王。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她是想見親兒子襄王朱瞻墡。

因此朱祁鎮于十月十三日的時候,以敕符召襄、鄭、荊、淮四王赴京。然而現在敕書離京未久,太皇太後便已去世,四位親王還要不要召呢?張氏特意在遺诏之中做出了說明:

宗室諸王藩屏為重,毋輙離本國。但遣人進香,不必送葬。諸子先有君命召者,君命為重,仍聽赴京。—《明英宗實錄卷九十七》

當時除了鄭王有病在身外,其餘襄王、荊王和淮王按嫡庶和長幼順序依次來京。雖然沒能趕上母後的葬禮,總算也能前往獻陵進行祭祀。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從最親的人到最陌生的人)8

張太皇太後劇照

  • 孝恭章皇後孫氏

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九月初四日,聖烈慈壽皇太後孫氏崩逝。這位皇太後是宣宗皇帝的繼後,當朝皇帝的生母。這位孫氏便是前幾年熱播劇《大明風華》中的大女主,說起來她的一生也确實堪稱傳奇。

在遺诏之中,這位大行皇太後還是按照先朝慣例,寫了這樣一段話: “宗室諸王藩屏為重,不必赴京送葬”。不過孫太後就隻有朱祁鎮這一個兒子,其他仁宗系親王也沒有為皇嫂奔喪的道理。

憲宗成化朝
  • 英宗睿皇帝朱祁鎮

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鎮駕崩。遺诏皇太子朱見深繼位,對于各地親藩的要求和之前一樣,不許赴京: “宗室親王藩屏是任,不可辄離本國”

不過說起來英宗自己的兒子們此時都還沒有就藩,自然也無需奔喪。而宣宗僅有二子,次子朱祁钰如今去世,也沒有子嗣。仁宗系諸王之中鄭王、襄王都是叔父,沒有為侄子奔喪的道理。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從最親的人到最陌生的人)9

朱祁鎮劇照

太祖系諸王之中,隻有晉王朱鐘铉試探性地提出“詣阙朝賀”新帝登基,但是不出意外地被拒絕了。

  • 孝莊睿皇後錢氏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慈懿皇太後錢氏崩逝。錢氏是英宗皇帝的皇後,當朝皇帝的嫡母(并非生母)。作為一個一生從未生育過的皇後,錢氏的遺诏會怎麼寫呢?其實也差不多: “宗室諸王藩維攸系,不必赴京送葬”

當時英宗諸子之中,隻有德王朱見潾已經就藩山東濟南府。身為大行皇太後的養子,德王在英宗晚年曾經被認為将取代朱見深成為皇太子。因此對于弟弟想赴京奔喪的請求,憲宗予以了堅決的回絕。

庚午,德王見潾奏: “慈懿皇太後崩。誠念撫育深恩,不勝哀恸,乞赴京臨送。”上複書谕之曰: “得王奏欲來京赴臨緻祭送葬,具見孝心。但道裡遼遠,宜上遵遺诰免來,惟弟亮之。”—《明憲宗實錄卷五十六》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從最親的人到最陌生的人)10

錢太後劇照

孝宗弘治朝
  • 憲宗純皇帝朱見深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朱見深駕崩。遺诏皇太子朱祐樘繼位,至于各地親藩,當然也不許奔喪: “宗室親王藩屏攸系,毋辄離封域”

從血緣親疏來說,太祖、太宗系諸王已然十分疏遠,仁宗系諸王中襄王是大行皇帝叔祖,自然也不可能來奔喪。當時英宗系諸王均已就藩,不過其中隻有德王朱見潾提出赴京奔喪,連憲宗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崇王朱見澤都沒有開口。當年土木堡之變後,憲宗和德王在孫太後宮中相依為命,兄弟倆之間的感情可謂非同尋常。對于叔父的請求,新天子朱祐樘按照慣例“十動然拒”,表示不用來。

乙酉,德王見潾奏欲奔大行皇帝喪,贻書止之。—《明孝宗實錄卷五》

明朝藩王的郁悶生活(從最親的人到最陌生的人)11

朱見深劇照

  • 孝肅太皇太後周氏

回到本文開篇,聖慈仁壽太皇太後周氏崩逝之後,特意在遺诏中阻止親兒子崇王前來奔喪。我們通過上文的梳理可以發現,如果皇後去世,親兒子是可以奔喪的。無論是趙王之于太宗徐皇後,還是襄王等王之于仁宗張皇後。因此理論上來說,崇王為太皇太後奔喪天經地義。

但是此前周氏六十大壽,以及病重之時,崇王多次請求來朝,甚至太皇太後自己出面要求,都沒有實現親王進京這一目标。換句話說,在此時的大明皇帝心中,親王們已經從最親的人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大明親王們,已經沒有奔喪的權力了。

結語:以筆者看來,分封在外的親王為父皇和母後奔喪,是一件合乎天理人情的事情。但是由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漢王之亂的影響,大明朝廷終止了親王朝觐的祖制。此後誠孝昭皇後憑借個人的巨大威望,為恢複親王奔喪做出了努力。可惜憲宗因為當年改易太子的傳言,孝宗深受文官集團裹挾,接連拒絕了德王和崇王的奔喪請求,徹底堵死了這一條路。

至于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等大明皇帝駕崩之時,唯有神宗福王朱常洵分封在外。但這位福王在萬曆年間和皇太子為了奪嫡,鬧出了許多風波,他哪裡還敢提出赴京奔喪。至于皇後,隻有孝宗張皇後生下了武宗,但她去世于世宗嘉靖朝,自然也沒有兒子需要來為她奔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