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人體免疫力下降,很容易生病。生病了就得吃藥,但是你知道嗎,有3種常見的用藥誤區你犯不得!
誤區一:腹痛難忍先止痛
腹瀉往往伴随腹痛,讓人痛苦難受。然而,腹瀉腹痛就吃止痛藥止痛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腹瀉伴有腹痛者,常見于感染性腹瀉和食物中毒。若此時應用某些止痛藥,如嗎啡、杜冷丁等,雖然能減慢腸蠕動,收縮括約肌,減少消化液分泌,延緩腸内容物推進而影響細菌及毒素的排出。但同時,可能因強烈鎮痛作用而掩蓋病情發展,導緻腸穿孔等嚴重并發症,延誤診治甚至危及生命。
正确方法:腹瀉怎麼辦?凡有腹瀉伴有腹痛者,在沒有明确病因診斷前,嗎啡、杜冷丁等阿片受體激動劑應列為禁忌。必要時,可慎用阿托品、山莨蓉堿等解痙藥。但患有青光眼的老人應禁用,以防不測。
誤區二:當務之急是止瀉
腹瀉的病因很多,常見的病因有腸道感染、中毒、過敏、消化或吸收不良、炎症以及胃腸道功能失調等。如果不分清情況,一拉肚子就先用止瀉藥,可能掩蓋病情,影響醫生診斷,還有可能影響腸道對細菌及毒素的排洩,加重病情。
正确方法:在治療上,适當應用止瀉藥是必要的,但需根據具體情況分别對待。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非感染性腹瀉常見于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原則上講,止瀉藥隻适用于非感染性腹瀉,而感染性腹瀉一般不用,尤其是在急性期,炎症及中毒症狀(如高燒)較明顯、膿血便較多時,應視為止瀉劑的絕對禁忌;到了恢複期,病情明顯好轉,大便不帶膿血,僅是水分較多時,可短時服用止瀉劑。止瀉隻是一種對症治療,病因治療才是根本。因此,止瀉補液的同時,切勿忽視對原發病的治療。
誤區三:要吃抗生素消炎
很多人一有腹瀉,就使用複方新諾明或諾氟沙星(氟哌酸)等抗生素。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非感染性腹瀉用抗生素治療是無效的。抗生素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好的方面可以抑制或殺滅細菌;不好的一面可産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比如毒性反應、過敏反應,還可導緻腸道的菌群失調和二重感染,甚至耐藥反應。長期濫用抗生素者更是危險。
正确方法:近年的研究顯示,腹瀉中隻有30%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一般是菌痢、霍亂、沙門氏菌感染、各種重症、免疫功能低下等情況下,或大便帶膿血,出現突然發熱、面色蒼白、四肢發涼、肌肉發緊等症狀者,以及特殊病患的腹瀉方可給予抗生素。但服用什麼抗生素、如何服用,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藥品怎麼保存不失效
多數人服藥時都會查看藥品包裝上的有效期,以免誤用了過期藥品。這裡要提醒大家,藥品真正的有效期可能比包裝上的短。而恰當的保存方法能盡量延長藥品的有效期。
竅門一:開瓶後,立即丢棄幹燥劑
藥品包裝上标注的有效期是指藥品在未開封狀态下的保存期限,一旦打開密封包裝,藥品的使用期限就會明顯縮短。保存藥品的基本原則是密閉、避光。應避免将藥品存放在陽光直曬處,更不要放在汽車裡。在保存藥品的原則中,保持幹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有些藥品包裝内有棉球或者幹燥劑,開封後,應該把它們丢棄,否則它們會吸附水汽,更容易使藥品潮濕變質。現在有很多藥品的包裝改進了,沒有幹燥劑,保存這些藥品時應注意保持幹燥。
竅門二:大瓶藥用小瓶分裝
如果是100片的大瓶包裝藥,且藥物不能很快用完,可以取少量藥片單獨置于深色的密封性好的小玻璃瓶中。先服小瓶裡的藥,以減少藥片因反複開啟藥瓶受到污染的機會。但一定要在新的玻璃小瓶上貼上标簽,寫明藥品名稱、規格和有效期,切忌同其他藥品混淆。
竅門三:小袋藥,盡快用完
有時我們會從醫院或診所取回分裝到小紙袋中的藥物,這些藥多是從大包裝中拆分出來的,通常都是3-7天的服用量,如用紙袋保存,應盡快服完。如果沒用完病就好了或用藥發生調整,一般建議丢棄。如果藥品比較貴重,可以将其存放于密封性好的小玻璃瓶中,同樣需要在瓶上貼上标簽,寫明藥品名稱、規格和有效期,避免混淆。
竅門四:“闆裝”藥,避免受潮
鋁塑裝藥,即俗稱的“闆裝”藥,就是膠囊或藥片被封在獨立的塑料泡中。這種包裝的幹燥性很好,但有些藥一次隻需服半片,剩下的半片即使放回包裝也改變了保存環境。因此,如暫時不用且藥品較貴,最好用深色小玻璃瓶保存。如果間隔不超過24小時就需要再服一次藥,可将藥片放回塑料泡中,但應當注意存放時遠離潮濕環境。還應注意,用藥時應先将藥片掰好,将剩下的藥片放好後再開始吃藥,防止水沾到剩下的藥片上,使得放回塑料泡中的藥片受潮。
五種藥影響睡眠
無法入睡或睡着後容易醒都是失眠的表現。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但有時睡不好,可能是因為某些藥物的作用。
1 抗生素
大部分抗生素對胃腸道都有刺激。如長期服用諾氟沙星可引發頭痛、頭暈等症狀,影響睡眠質量。如果服這些藥後出現失眠現象,可在醫生指導下減量或換藥。
2 糖皮質激素
治療一些感染性疾病常用糖皮質激素,長期大劑量應用可導緻失眠。由于突然停用激素會出現嚴重的反應,因此失眠後不應自行停藥,應當咨詢醫生是否需要更改藥量,同時調整好休息環境,合理安排作息。
3 平喘藥
麻黃堿、茶堿等藥物可導緻一些患者服用後會發生煩躁不安、失眠等,劑量過大還可能發生抽筋。長期服用時可咨詢醫生是否可用鎮靜藥對抗。
4 利尿劑
高血壓常用如噻嗪類的利尿劑,若睡前服用,往往會因為夜間排尿次數增多而影響睡眠。因此,如無特殊需要,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利尿劑。
5 抗抑郁藥
常用抗抑郁藥有丙咪嗪、氟西汀等,均可引起失眠,大劑量時甚至會引起癫痫樣發作。症狀緩解後可在醫生指導下減量,減少對生活的影響。
結語:吃藥是為了幫助我們最快速的達到健康狀态的一種方法,但是如果連吃藥的正确方法都掌握不好,那你可傷大了!(文章原載于《都市健康人》,刊期:2012.10,作者:呂斌、陳秋虹、董海燕,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