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百年難遇的奇人,是享譽中外的史學大師,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還是清華大學百年曆史的四大哲人之一,又是一位語言大師和詩人,他所涉獵的學術領域之寬泛,讓人驚歎,他便是陳寅恪。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位百年之才陳寅恪的十句格言,體會其文字的審美與深刻内涵,讀懂終生受用。
陳寅恪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其祖父陳寶箴是維新變法的實權派風雲人物,官至兵部侍郎和湖南巡撫。其父親陳三立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為“湖湘三公子”,是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美譽。因而,他見識過人,又勤奮好學,學識上高人一等,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知名院校任教,在清華大學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不得不承認的是,陳寅恪是學貫中西的“泰鬥”,他是一位學院派知識分子,潔身自好,遠避政治,潛心學術,與世無争,精心傳承,比如,季羨林先生就是由他提攜的學生。因而,陳寅恪在我國文史、學術界,學識與人品都是備受崇拜的。下面就來講述三個例子,列舉三位曆史名家對陳寅恪的評價,可以彰顯其學問的無可替代性。
我國著名史學家和學者傅斯年曾經對陳寅恪的學問有過這樣的言論——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梁啟超更是稱:自己的所有著作還不如陳寅恪寥寥數百字有價值。著名國學大師,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的吳宓是這樣評價陳寅恪的:合中西新舊各種學問而統論之,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如此看來,陳寅恪的聲譽是衆望所歸的。
在陳寅恪的思想體系中,“自由思想”是其對文學作品評析的最重要的指标,而這一思想有着多層涵義,第一層涵義是針對作者卓越的文章表現才華和技巧而言的,他倡導作家不受限制的去表達。第二層意思則是新時代下,作家不能被舊禮教、舊倫理所束縛,要站在新時代立場上有創新精神。另外,在時代背景下,陳寅恪對當時的文學界表現出來的缺乏獨立精神與自由思想現狀深表不滿,因而他堅守自己的信念,力求拓展出一條新的文學創作道路,将傳承并發展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為己任。
不可否認的是,陳寅恪對宋代文學極為推崇,這是因為宋朝思想文化自由,而宋代新儒家所産生的思想便是自由的表現,這與陳寅恪所堅守的思想是一緻的。因此,他所追求的獨立精神,自由思想便是其文學的藝術美,又彰顯出其文化觀。因此,陳寅恪的“自由思想”創作觀,在我國曆史上具有深刻的意義,在當代文學思想發展史上,也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
另外,陳寅恪體現出的風骨是讓人膜拜的。他至死都保留着一位知識分子的氣節,在大動蕩時代下,他沒有選擇随風倒,堅持自己的立場以及強烈的學術自信,向世人展現出自己的完整人格以及學者的操守,除了學問之外,在這一點上,陳寅恪堪稱卓越。
據記載,這位百年一遇的奇人陳寅恪于1890年7月3日出生,今天是這位大師132周年誕辰,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筆下的十句格言,體會文字背後流露出他的風骨與深刻的思想,讀懂可以受用一生。
大學精神的本質在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陳寅恪
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須争的,且須以生死力争。——陳寅恪
好鳥難同命,芳蓮寡并頭。生憎綠沉管,玉指鎮雙鈎。——陳寅恪
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陳寅恪
涕泣對牛衣,卌載都成腸斷史。廢殘難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陳寅恪
生而為人,如果思想不能自由,人格不能獨立,與刍狗有何區别?——陳寅恪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陳寅恪
士之讀書治學,蓋将以脫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甯死耳。——陳寅恪
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受之苦痛愈甚。——陳寅恪
渺渺鐘聲出遠方,依依林影萬鴉藏。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破碎山河迎勝利,殘餘歲月送凄涼。松門松菊何年夢,且認他鄉作故鄉。——陳寅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