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趣味說,讓你領略不一樣的曆史故事,今天趣史說給大家說說關于李時珍的故事。
大家在生活裡經常說一句調侃的話就是“李時珍的皮”,雖然在現代裡這句話褒貶不一,但是傑出的藥學家李時珍可是從小就把自己的皮發揚成了勤奮。
明代的醫學家,李時珍,在1518年出生的,其實他能有這樣的成就除了他本身非常的刻苦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醫學世家。他的祖父本身即是一個醫生,常年到處奔波,很有意思的他的祖父當時行醫的時候會有一串鈴铛,搖着手上的鈴铛一邊行醫。而李時珍的父親也可以說是子承父業,同樣非常的勤奮,非常的好學的李言聞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蕲州那一帶非常有名氣的醫生。而同時他的父親不僅僅說是讀了非常多的醫術,而且也很注重實踐,臨床經驗也非常的豐富,所以說當時的李家很受人們的一個敬重。
小時候的李時珍就非常的喜歡一些花花草草,而在你家的後花園裡也是種滿了很多的藥草,這些藥草都是他的父親從各個地方收集出來的。比如像牡丹,芍藥,貝母等等。因為各種藥草的開花時節不一樣,所以說他家的後院裡一年到頭都會開着花。
因為李時珍小的時候就經常的和爸爸在一起,所以說也會幫忙照顧他父親的一些藥草。經常性的給這些藥草進行澆水啊栽培,日積月累,他自己也就認出了很多的草藥。比如說蒲公英開的是黃色的花,而開白色的花則是土茯苓。李聞言看到自己的兒子居然如此的喜歡自己種的這些花草,于是他就會很有耐心的去給兒子提一些問題,同時呢,在提這些問題的時候,又會和他的兒子講這些花草治病的一些作用。慢慢的在父親的一個啟蒙之下,李時珍也留下了一個很深的印象:父親種的這些花花草草不僅非常的豔麗,同時還可以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以救治人們的生命。
之後李時珍長大了,也漸漸的開始走出家門,來到大自然的懷抱的李時珍對各種花草産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而李時珍家門前的雨湖,還有附近的鳳凰山都是他學習的好地方,同時也是他玩耍的好地方。他可以在湖裡面看到各種各樣的花鳥魚蟲,又可以在山上看到很多的花草和樹木。不僅僅是大自然成為了他的老師,各種的漁民,還有農民也都成了他的老師。因為李時珍可以從他們那裡得到很多的知識,從而也就養成了他虛心學習的一個習慣。這也為他以後成為醫生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你是真的父親,從小就發現了李時珍這方面的天賦,同時李時珍又很勤奮好學,所以他父親對李時珍的教育是很重視的。之後,李時珍的父親在上山采藥的時候,也都會将李時珍帶着一起去,而李時珍在藥學方面的知識也是增加的很迅速。你是真這種強烈的求知欲望還體現在另一個方面,就是在他小的時候便可以背誦《爾雅》中的《釋鳥》、《釋獸》。
你是真從小就喜歡讀醫學類的書籍,而他的家裡也藏了很多的醫學方面的書籍。當他在讀這些書的時候會發現藥物講解并不是非常的規範,而有的方面可能還不是那麼的完全,所以說他會将這些藥書裡面的錯誤糾正過來,并且把他自己的一些經驗給添加進去。
在李時珍書寫《本草綱目》之前,他就已經收集了很多的方子,還有很多的新藥。于是當李時珍在34歲的時候,他開始準備創作一本藥學專著,這本巨著就是《本草綱目》。阿裡是真也知道他寫的藥物,畢竟關系到的是治病救人,所以在整個寫作的過程中他都是很認真很慎重的。而很多的時候遇到了自己并不清楚的東西,他就會實地的去考察。
比如在李時珍的家鄉蕲州有一種蛇叫做蕲蛇,現在我們都知道這個時候是一種藥材。但是在那個時候李時珍并不知道這個蛇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它具有什麼樣的作用。所以李時珍直接就準備去蕲蛇原産地仔細的考察一下。
蕲蛇生活在龍峰山上,這座山可謂是山高路長,同時充滿了兇險。但李時珍不畏風險,在捕蛇人的幫助之下登上了這座山。而在一個山洞裡他看到了兇猛的蕲蛇,蕲蛇全身都是黑底白花的圖案。而在龍鳳山這個地方,李時珍還看到了捕蛇人是如何捕捉這種蛇的的,同時如何把它做成藥材的。就這樣他詳細地記錄了蕲蛇形狀、産地、藥用價值。
那個時候人們就可以知道穿山甲也是一種藥材了,但是呢,并沒有多少人了解穿山甲。這是李時珍又開始發揮他求真的精神,和幾個砍柴的人,還有獵人一起去往深山就是為了捉穿山甲。而當李時珍将穿山甲開膛破肚之後,發現它的胃裡居然有很多的螞蟻。。這就說明穿山甲是以螞蟻為食物的,正常人覺得這個時候李時珍就可以記錄穿山甲了。但是李時珍又在思考穿山甲為什麼可以吃螞蟻?所以他又再一次來到了山裡面,看到穿山甲是如何将頭伸到螞蟻窩裡舔螞蟻吃。于是他又在《本草綱目》裡面記錄了穿山甲的生活習性。
雖然說李時珍非常的注重實踐和科學,但有的東西的真實性是沒有辦法去考證的。所以李時珍會将這些寫在藥物的後面,讓後人去查證它的真實性。
前前後後,李時珍總共花費了27年的時間,同時他的孫子徒弟兒子也會幫他一起進行,最後終于完成了這部史詩級的藥學專著。
在現代當醫生是個很好的職業,但在那個時候當醫生,并且去選擇這樣的一條路并不是非常好的,同時可以說仕途不可能那麼的順利。但李時珍義無反顧,隻為堅持自己救死扶傷的夢想。他向我們傳遞的不僅是救死扶傷的思想,更是一種科學态度和實事求是的良好精神。
以上就是趣史說今天帶來的故事,如果你覺得有意思,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免責聲明:以上内容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您的原創請告知,我們會盡快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