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城縣脫貧攻堅十六條

水城縣脫貧攻堅十六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8:38:46

[漳州新聞-閩南網]

­ 核心提示

­ 12月15日,在北京舉行的“2018第十三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頒獎盛典上,诏安縣榮獲“2018年度中國十佳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範縣市”稱号。

­ 地處閩粵之交的诏安有着中央蘇區的紅色血脈,并于2013年被列為福建省2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而五年之後,诏安華麗轉身,榮獲“2018年度中國十佳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範縣市”稱号,并于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三年入選“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

­ 從“貧困縣”到“十佳縣”,诏安依托良好生态優勢,充分利用“中國青梅之鄉”“中國海峽硒都”“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長壽之鄉”等國字号名片,因地制宜摸索出了“突出青梅主導、孵化富硒産業、實施文旅帶動、創新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組合拳,有力推動了诏安扶貧特色産業發展,顯著增強了貧困村、薄弱村造血功能和内生動力,走出了一條生态環境“高顔值”與經濟發展“高質量”融合的綠色崛起之路。

水城縣脫貧攻堅十六條(從貧困縣到)1

­ 诏安一顆牡蛎富一方 吳賜欣 攝

­ “舊版圖”實現“新升級”

­ 突出青梅主導打好産業扶貧特色牌

­ 歲末年初,時近一年一度的诏安青梅産業推介會,“中國青梅之鄉”的業界大佬們紛紛摩拳擦掌,加大馬力趕制青梅制品加工訂單。

水城縣脫貧攻堅十六條(從貧困縣到)2

­ 果農正在青梅園内采摘青梅 沈乾生 攝

­ 在太平鎮景揚食品有限公司,65歲的農戶張小妹在青梅去核生産線上忙活不停。“去年青梅價格很好,一公斤鮮果可以賣到8元左右。我家種了4畝青梅,收入3萬多元。村裡現在還辦了青梅加工廠,就在家門口,想來就來,我一天能賺60多元。”

­ 公司負責人張金平在旁介紹道,他是在政府鼓勵下辦廠的,現在生意非常好,産品有一半是通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各地,去年産值達到6400萬元。公司賺錢了,應該幫助鄉親脫貧。他設了一條扶貧生産線,專供老弱貧困戶使用,貧困員工占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工資待遇按照計件工資形式發放,每月工資最高超過3000元。

­ 作為青梅主産區之一,一分地九分山的太平鎮利用特色産業優勢,為助力貧困戶精準脫貧提供了有效渠道。放眼全縣,确保減産不減收、豐産不滞銷,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成為诏安青梅産業曆經30年沉浮後的重生之路,更是開啟了20萬當地梅農的脫貧緻富之路。

­ 近年來,诏安縣把青梅産業轉型升級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手段,引導青梅加工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通過龍頭企業帶動、青梅文化拉動以及品牌營銷推動,解決青梅産品生産、加工、銷售和農戶就業問題。其中,僅溜溜果園食品有限公司一家就通過與本地青梅合作社簽訂農産品購銷協議,帶動農戶種植青梅1400畝,為全縣青梅種植戶增加年收入3000萬元以上。同時,骨幹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産品研發體系,突破技術瓶頸問題,加快産品多元化開發,提高青梅産品附加值。

­ 在一大批領軍企業的帶動引領下,诏安青梅産業不斷煥發出新活力。2017年,全縣百餘家青梅加工企業年加工量達到15萬噸,加工量超過産量,诏安青梅從此擺脫了“原材料”的命運,全部深加工出售。其中,21家規模以上青梅加工企業實現産值53.96億元,已開發青梅蜜餞、月餅、青梅酒、飲料等四大系列、100多種産品,暢銷全國,出口日本及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而連續舉辦多年的青梅産業推介會更使得诏安青梅的知名度在國内明顯增強,青梅銷售已從出口為主,轉向國内銷售為主,再加之縣域電商發展迅速,對拉動青梅制品的線上銷售起到很大的作用。

­ 為了讓農戶在新的品牌帶動下增産增收,該縣還出台了關于扶持青梅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創建青梅标準化生産基地、扶持青梅加工業發展壯大、加快青梅營銷體系建設、建立青梅産業健康發展的保障機制等方面,加快推進青梅産業做大做強,力争到2020年全縣青梅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總産量達20萬噸,青梅總産值達36億元的奮鬥目标。

­ “綠土地”産出“金饽饽”

­ 孵化富硒産業鑄好融合發展聚寶盆

水城縣脫貧攻堅十六條(從貧困縣到)3

­ 诏安西潭鎮的富硒大米喜獲豐收 王友學 攝

­ 初冬清晨,氣溫驟降,诏安縣太平鎮雄雞村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選雞苗、摸雞蛋、勤喂食、忙發貨……這個地處诏安縣山區片區的小山村依靠富硒蛋雞産業成為遠近聞名的“聚寶盆”。

­ “雞還是一樣的雞,可蛋已經不是原來的蛋了,我們雄雞村出産的富硒雞蛋,價格翻了好幾番呢!”村裡養殖大戶張松波高興地說。

­ 賣雞蛋就能賺大錢,這在五年前的雄雞村是想都不敢想的美夢。當時的雄雞村是名副其實的“燙手山芋”。全村2000餘人口分散在5個相距甚遠的自然村,人均耕地不足八分。由于交通滞後,信息閉塞,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謀事創業熱情,村集體經濟長期為零,賬上沒有一分錢,甚至還欠下了30多萬元的外債。

­ 之後,在政府引導下,雄雞村利用當地富含硒的自然優勢,成立生态養殖合作社,大力發展富硒蛋雞養殖業,吸引全村30戶貧困戶加入其中,嘗到“雄雞下金蛋”的甜頭。

­ 世代以農為生的诏安農戶們共享着農産品價格飛漲的紅利。此前,誰能想到,就在這塊他們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可以産出一顆近5元的雞蛋,可以種出一斤20多元的大米,可以收獲比原先價格高出十倍的茶青。其中的奧秘,歸結于诏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蘊藏豐富的富硒土地資源。

­ 根據福建省地質礦産勘查局的調查結果,诏安富硒土地面積76.2萬畝,占縣域面積的39.3%,富硒土壤面積和土壤含硒量為福建省首位,且“優質、安全、環保”,具有極高的開發利用價值。2013年7月,中國營養學會授予诏安縣“中國海峽硒都”稱号,使其成為福建省唯一一個獲此稱号的縣份。

­ 為了更好發揮生态資源優勢,雄雞村結合诏安海峽硒都的名片,成立富硒蛋雞養殖合作社,注冊“景安雄雞”商标,建成蛋雞養殖基地100畝,每戶貧困戶以200羽入股,雞苗款由鎮政府從扶貧發展基金統一支付。富硒雞蛋經過包裝,在京東商場上架後,一個雞蛋從原來的一元最高賣到了5.2元,是線下市場價的3倍,并且曾經出現“一蛋難求”的情況,銷售營利由貧困戶與村集體五五分成,帶動貧困人口和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收入。同時,還積極聯系工商質監部門,建立“産地準出、市場準入、标志溯源、實時監控”的産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産品溯源制度,提高富硒産品的附加值。

­ “一開始,村民們都持觀望态度,因為這麼多年來,也從沒見過誰家養雞能緻富的。不過,現在不一樣了,村裡想擴大養殖規模,大家都舉雙手贊成。”張松波說,作為全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親眼見證了雄雞雞蛋從一公斤20元賣到一公斤90元。

­ 可擴大規模需要一大筆資金,錢從哪兒來?縣裡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帶來了利好消息。

­ 2017年3月,诏安出台了“十三五”扶貧開發專項規劃,至2020年,每年将分别為富美鄉村建設以及青梅、八仙茶、富硒蛋雞等産業安排5000萬元、1500萬元、1000萬元、500萬元專項資金加以扶持壯大,從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品牌打造、營銷體系建設等方面,全面提升縣域特色農業産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争力。

­ 在政策的支持和雄雞村的輻射帶動下,太平鎮8個建制村相繼成立養雞專業合作社,全鎮累計籌集230多萬元投建集中養殖基地,吸納帶動225戶貧困戶,累計飼養規模達6.86萬羽。僅2017年,太平鎮貧困戶收入近200萬元,有6個村集體脫掉“空殼村”的帽子,生态養殖富硒蛋雞産業已經成為農戶脫貧緻富的新選擇。

­ 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富硒資源,诏安縣以入選福建省打造富硒農産品研發和生産示範基地試點縣為契機,發起編制福建省《富硒農産品硒含量分類要求》并獲批發布,建成富硒農産品檢測中心,進一步促進富硒産業發展。利好政策的加持推動全縣富硒産業迅猛發展,富硒産品年銷售額20億元以上,近40%的農業人口從富硒産品中受益,人均增加收入近8000元。

­ “髒亂差”變身“白富美”

­ 創新黨建引領念好鄉村振興緻富經

­ 初冬時節,陽光溫暖。在诏安縣紅星鄉廟兜村委會辦公室裡,幾名村幹部圍坐在一起盤點全村的“家底”。

水城縣脫貧攻堅十六條(從貧困縣到)4

­ 诏安縣委書記何德發(左一)、縣長洪泰偉(左二)調研富硒蛋雞産業發展情況 吳楠 攝

­ “再過一個月,咱們村裡的通用廠房建設項目就能完工了,到時候村集體收入每年可以再增加5萬元哩!”村支部書記楊和仔說起話來更有“底氣”了。

­ 地處山區的廟兜村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産業發展滞後,村裡的年輕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導緻大量土地閑置荒蕪,村集體經濟收入微乎其微。

­ 窮家難當。對于楊和仔來說,如何為村集體經濟增收是壓在他心裡的一塊大石頭,村兩委“無錢辦事”,基層村級黨組織“有心無力”,破“繭”刻不容緩。

­ 為了幫助廟兜村早日實現“脫殼”夢想,鎮村黨委逐戶走進群衆家中,并召集老黨員、老幹部、村裡的緻富能人征求意見。經過多方論證,廟兜村決定盤活閑置資産,尤其是利用地處青梅主産區的優勢,建設通用廠房吸引加工企業入駐,讓“沉睡資源”變成“活資産”,可以每年為村集體創收上萬元。

­ 與剛起步的廟兜村不同,四都鎮西梧村已經嘗到“黨建引領、黨員示範、産業支撐”帶來的“甜頭”。

­ 走進诏安縣四都鎮西梧村,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在眼前徐徐鋪開,這個濱海漁村擁有省級最美鄉村的美譽。可在數年前,西梧村由于管理失位,私搭亂建屢禁不止,道路兩側生活垃圾和牡蛎殼堆積如山、腥臭難聞,村莊環境十分惡劣,是“路颠、水鹹、人人嫌”的“後進村”。

­ 2014年,村級換屆選舉時,在群衆中威信較高,緻富帶頭很有一套的吳志雄被推選為西梧村新任村支書,他從被占用的村集體灘塗着手,用一周的時間便成功收回4800畝村集體灘塗,并以公開招投标的形式承包給村民,僅此一項直接增加村财收入470多萬元。

­ 有了啟動資金,西梧村決定放開手腳整治廢棄牡蛎殼。對此,他們組織人力清理道路兩側的牡蛎殼以及村民生活區域的垃圾,對村莊環境進行全面清理。同時,吳志雄多次與縣裡招商部門溝通對接,最終引進了福建省瑪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不僅有效解決了牡蛎殼堆棄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也進一步提升廢棄資源的再利用率。

­ “老大難”的牡蛎殼問題解決了,随之而來的,就是可持續問題。對此,西梧村與科晖集團合作,實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解決生活垃圾問題,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同時,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廠,實行雨污分離,有效解決生活污水橫流問題。村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宜居生活,西梧村也由原來的負債村變成了村集體收入達700萬元的富裕村。

­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诏安堅持把基層黨組織作為脫貧攻堅的‘主陣地’和‘作戰部’來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組織保障和物質基礎。同時,針對貧困戶自身發展能力弱、思想保守等情況,村黨支部主動作為、黨員帶頭先行,推行‘支部 緻富能手 貧困戶’‘黨員 合作社 農戶’等方式,抓好示範基地建設,吸引貧困戶參與到産業發展中來,實現共同緻富。”诏安縣委書記何德發告訴筆者,2017年,诏安217個村集體經濟平均收入達20萬元,比2016年村均收入增加5萬元,49個集體經濟“空殼村”華麗轉身,成為收入達3萬元以上的典範。

­ 水曲流巴字,山長幻壽文。诏安,這座山水如畫、鐘靈毓秀的邊城古邑,正凝神聚力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依靠豐富的生态優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現代農業、新能源産業、健康養生産業等,狠抓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着力打造綠色生态發展新高地,實現了從“貧困縣”到“十佳縣”的跨越發展。

­ “軟實力”激發“硬增長”

­ 實施文旅帶動做好“志智雙扶”大文章

­ 鄉野間,天真孩童,盡情于山水;耄耋老者,撥須而開懷……好山好水之間,诏安孕育了福壽康甯的好人家,置身于綠色海洋裡的人們正在鋪展幸福的圖景。在诏安縣霞葛鎮司下村,荷鋤而歸的村民陸續聚攏到村口的土樓裡,聽着鄉村振興講師團講師江子傳掏心窩子的大白話。“以前都說咱們農村是‘希望的田野’,現在真的是到處都有新希望了。”

水城縣脫貧攻堅十六條(從貧困縣到)5

­ 紅星梅園成為新晉的網紅景點 陳婕 攝

­ “可不是嘛,瞧瞧我們村,以前連條水泥路都沒有,現在煥然一新了。就說我吧,承包了百來畝土地搞種植,一年到頭收入幾十萬元,這在以前做夢都不敢想。”一個洪亮的聲音在門口響起,村裡的種植大戶老江剛從地裡回來。

­ 早年前,司下村不僅基礎設施落後、村财年年收入為零、背負40多萬元外債,而且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之風盛行。

­ 如何為村民松綁負擔過重的“人情債”,集中精力發展特色産業脫貧緻富成了急需解決的難題。在實施一系列殡葬改革舉措的基礎上,鎮村黨委更是加大文明宣傳倡導力度,由村支書江子傳擔任鄉村振興講師團講師,定期為村民宣講好政策、好家風,還邀請縣文藝宣講輕騎兵為村民獻上喜聞樂見的文藝彙演,讓大夥在濃厚的鄉土文化中傾聽黨的聲音。

­ 如今的司下村所有主幹道已經全部硬化、亮化,建成了6個文化廣場、1個生态富硒觀光茶園産業基地、1個富硒蛋雞養殖基地,是2017年富美鄉村建設點、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成為周邊縣區遊客短途遊的好去處。

­ 今年3月,诏安縣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講師團,50名理論基礎紮實、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群衆口碑好的講師,從200多名富美鄉村建設者中脫穎而出。其中,六成以上的講師都是經驗豐富的莊稼漢。如今,诏安縣鄉村振興講師團已經開展了上百場宣講。這些講師,就如同一個個支點,以文化宣傳激發群衆脫貧的内生動力,撬動着鄉村振興的美好生活。

­ 從田間地頭到教室講堂,一個個“扶志”又“扶智”的故事正在上演。

­ 在诏安一中,高二(15)班班主任沈傑通接到了喜報。原來,班裡的學生張建鎮在本次诏安縣組織的書畫藝術特長生測試中取得專業成績排名全縣第一、綜合成績全縣排名第十一的好成績。依照政策規定,張建鎮達到了诏安縣2019年高考書畫類考生外出培訓資助标準,可領取3萬元,這為出身清貧的他帶來了繼續堅持藝術夢想的希望。

­ 而在位于梅洲鄉的梅月書畫院裡,留守兒童們的藝術夢想也正被點燃。作為全省首個農民書畫院,梅月書畫院為農民書畫家提供了交流溝通的平台,更是書畫家們為适齡學生進行公益書畫培訓課程的綜合文化站。

­ 去年,诏安出台《關于開展“翰墨薪傳”扶持诏安縣書畫藝術人才發展活動的實施意見》,由縣财政出資,每年劃撥300萬元作為書畫藝術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表彰獎勵中學階段書畫藝術優秀特長生。該縣教育局開設“诏安縣書畫藝術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專戶,實行專款專用,逐年資金結轉,用于引導和幫扶書畫藝術特長生進行專業學習、在學校開展書畫藝術教育,建立學校書畫藝術教育發展扶持機制,促進學校書畫藝術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并擴大诏安書畫藝術的影響。

­ 作為素有“海濱鄒魯”美譽的書畫之鄉,诏安之美是熔于一爐的山海文繪,是交相輝映的自然景觀與人文内涵。如何使豐富的文旅“軟實力”實現經濟“硬增長”?诏安縣委書記何德發給出了答案:“诏安将發揮‘中國書畫之鄉’‘中國長壽之鄉’品牌優勢,依托烏山國家森林公園、濱海風光、古村落等資源,抓好‘一山一水一村’,做足‘生态 ’文章,把诏安打造成宜居宜遊宜業的生态頤養之城。”

­ 山水如畫美名成,邊城古邑诏安吸引無數八方來客。随着“海上五台”文化智慧苑、西潭鬥山岩文化旅遊康養綜合體、秀篆富硒中草藥養生體驗等一批重點項目的落地開工,诏安旅遊産業效益日漸凸顯。據統計,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129.9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3.46億元,增長35.7%。旅遊産業的蓬勃興起,有效帶動了全縣第三産業的發展,為全縣脫貧緻富注入了長效的活力。(文字由吳楠采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