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溪是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西南麓的溪流,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錯,溪流縱橫,九曲溪貫穿其中,蜿蜒十五華裡。又因它有三彎九曲之勝,故名為九曲溪。它全長約9.5公裡,面積8.5平方公裡。山挾水轉,水繞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緻的山水畫意。“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形象地勾畫出了九曲溪的秀麗輪廊。
武夷山九曲溪的簡介
福建省閩中山水奇秀以武夷山為第一,而武夷之魂在九曲溪,九曲溪澄澈清瑩,經星村鎮由西向東穿過武夷山風景區,盈盈一水,折為九曲,因此得名。
古人遊九曲溪,是從武夷宮按曲序逆流而上。武夷宮前,晴川一帶為一曲,從此逆流而上直至齊雲峰下的星村鎮,為九曲。九曲溪發源于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桐木關的西北角,全長62.8公裡,流域面積(彙水面積)526平方公裡,自西向東流至武夷宮彙入崇陽溪。526平方公裡的流域面積列入自然保護區範圍的有125平方公裡,列入風景名勝區範圍的有37平方公裡,以及九曲溪生态保護區364平方公裡。沿途無處不成景。自崇桐公路開通後,遊人則是從九曲到一曲順流而下,這樣随波逐流,更加輕快、迅疾。遊九曲,所乘之舟為8~9根去皮毛竹烤後紮成。吃水淺、浮力大,遊人乘坐安穩舒适,視野開闊,可見山景,能賞水色,漂流而下,疾徐相間,既輕松惬意,又有驚無險,是現代旅遊中頗帶刺激性的旅遊項目。當地人又把武夷山稱為“四菜一湯”,這起其中的"一湯"代表的就是九曲溪。
武夷山九曲溪的懸棺之迷
同天葬、水葬一樣,懸棺葬是一種古老的喪葬形式。葬址一般選擇在臨江面水的高崖絕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離水面數十至數百米的天然或人工開鑿的洞穴中,有些則是直接放在懸空的木樁上面。武夷山九曲溪兩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懸棺遺迹十餘處。
經過碳14測定,白岩和觀音岩保存完好的兩具船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随葬的龜形木盤是具有商周青銅文化特征的遺物。
據考證,當年我國南方分布着大大小小許多部落,他們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被今人統稱為古越人。船是古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把死者放入船形棺木是對死者的敬重。而出于對高山的崇仰,他們又把逝者安放在最接近“天神”的地方,以使他們不被世人打擾,從而更好地庇佑後人。
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是如何安放在懸空的絕壁上的呢?從棺木棺蓋首尾兩端鑿有穿繩用的方孔推測為懸索吊下。在放置懸棺的峭壁背後或兩旁一般地勢較為平緩,人們先将棺木運上山,派工匠鑿好洞穴或架好木樁,再将棺木吊裝好。有時候,先沿崖壁鑿出平行的一條通道,将棺木依次推進,可以集中放置一批棺木以省去許多麻煩。據三國時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記載,當時浙江瑞安至福建連江一帶的“安家之民”和“台灣土著”、“夷州民”在飲食起居、風俗習慣上非常相近,都有懸棺葬的習俗。而在台灣偏僻的小島蘭嶼的雅美人中間,這種葬俗保留至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