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來曆?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也是我們重要的祭祀節日,除了要上墳燒紙外,我們還要注意很多禁忌事項,比如晚上不出門,不亂撿東西等等那麼,中元節的來曆和傳說你知道多少呢?中元節的真正來曆是什麼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看看吧,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中元節的來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也是我們重要的祭祀節日,除了要上墳燒紙外,我們還要注意很多禁忌事項,比如晚上不出門,不亂撿東西等等。那麼,中元節的來曆和傳說你知道多少呢?中元節的真正來曆是什麼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中元節的來曆和傳說
中元節
道教傳說
“中元節”之名起于北魏,“中元”是道教的說法。道教經典稱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又将“三元”與“三官”相配,說天官神主賜福,生于正月十五。
道家以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屆時地官檢查、考校天上地下神仙、凡人、動物的表現,以便定罪免刑。東漢《老子章句》引《道經》:“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衆人,分别善惡……于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
又《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于是夜誦經,餓鬼囚徒,亦得解脫。”
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道教會舉行“中元普渡”,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順帶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佛教傳說
中元是佛教的“盂蘭盆會節”,首創者據說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盂蘭盆”一詞來自佛教的說法,被稱為“屋蘭瑪納”(梵文ULLAMBANA),是“解救倒懸”的意義,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挂着、苦不堪言。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為旨意,為了使衆生免于倒懸之苦,替孤魂野鬼誦經布食。
中元節
在民間亦有很多形式别樣的“薦新祭祖”的節慶活動,其意義與“中元節”的主旨是相同的,如“麻谷節”(河北)、“田了節”(廣東)、“鮮果節”(布依族)、“搶豬節”(畲族)、“豐年祭”(高山族)、花衣節(廣東)、施孤節(廣西)……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道教、佛教,還是民間的這類節俗都是圍繞着祭祀祖先、超度亡魂、慶豐收、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相同的目的展開的。自魏晉以來,佛道融合,将神佛混為一體,已是民間普遍信仰。又因為這些活動基本都定于七月十五這一日子,所以它們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而形成今日饒富慎終追遠、博愛精神的“中元普渡”習俗。
中元節的真正來曆是什麼
中元節(鬼節)源于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曆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隻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蓮于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于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中元節
中元節的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們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