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什麼是正月。關于正月的确立,在我國曆史記載中有“三正”之說,即夏代時期以寅月為正月,商代時期以醜月為正月,周代時期以子月為正月,三者分别稱為“夏正”、“殷正”和“周正”,合稱“三正”。
按照我國古代的幹支紀年法,每年設為十二個月,以寅月為農曆每年的一月,叫做“建寅”;以醜月為農曆每年的一月,叫做“建醜”;以子月為農曆每年的一月,叫做“建子”。“建”為“月建”。我國古代天文學稱北鬥星鬥柄所指為“建”。一年之中,鬥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我國的農曆月份即由此而定。因此,“夏正”即以農曆每年的第一個月為“正月”;“殷正”即以農曆每年的十二月為“正月”;“周正”即以農曆每年的十一月為“正月”。
這樣看來,在我國的古代時期,每年以那一個月為第一個月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朝代的更換而變化。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又别出心裁,将每年農曆的十月作為第一個月。這樣反複變化的正月,給人們的時間概念和生活生産造成了混亂。直到漢代的漢武帝時期,才将“夏正”的月份排列法固定下來,并一直沿用到現在。所以人們常把農曆稱為“夏曆”。
每年的第一個月為什麼又稱為“正月”呢?原來“正月”的“正”字,就是改正的意思。即古時的朝代更改了每年的月份排列法以後,便将更改後的每年第一個月叫做“正月”,以表示同前朝的曆法區别。
那麼“正月”的“正”字為什麼不讀作“改正”的“正”字音,而卻把“正”字讀作“長征”的“征”字音呢?原來這與秦始皇有關。秦始皇姓赢名政,因“改正”的“正”字音,與他名字中“政”字的發音相同,犯了忌諱,因此秦始皇便下令将“正月”的“正”字讀作“征”字音。這個習慣稱呼也就一直傳到了現在。
農曆的一月除稱為“正月”外,還有許多别稱,如“陬月”、“孟月”、“端月”、“春王”、“孟春”、“初春”、“始春”、“元春”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