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如何積極應對高脂血症

如何積極應對高脂血症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8 18:29:41

  目錄:

  第一章:積極應對高脂血症

  第二章:高血脂症如何攝入維生素

  第三章:高脂血症的用藥學問

  飲食不規律或是運動過少,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會導緻人們患上高脂血症,危害這人們的健康,你知道如何控制血脂嗎?怎麼做才能防止高脂血症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積極應對高脂血症

  血脂主要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血脂異常通常指血漿中膽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稱高脂血症。實際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在内的各種血脂異常。

  ◇高脂血症的危害

  我國血脂異常的患病率高達18.6%。高脂血症雖然不痛不癢,無任何臨床症狀,但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威脅着現代人的健康。

  高脂血症的危害是隐匿性、漸進性和全身性的。

  高脂血症最主要、最直接的損害是加速全身動脈粥樣硬化。過多的“壞”膽固醇沉積于血管壁内,使動脈内膜發生一系列變化,局限性增厚,形成粥樣斑塊,斑塊增多或增大使管壁僵硬,管腔逐漸狹窄或閉塞,造成缺血,發生各器官功能障礙,引起心、腦、腎等重要靶器官的損害。

  高脂血症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腦卒中。冠心病(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已成為最常見的緻死性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并且發病與死亡年齡提前。臨床試驗證實,當血清總膽固醇高于220mg/dL,随膽固醇水平的升高,冠心病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而血清總膽固醇每下降1%,冠心病發病率下降2%。腦卒中(包括腦血栓、腦栓塞、腦出血)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即使應用最先進、最完善的治療手段,仍有50%以上的腦卒中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高脂血症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有兩項研究表明,降血脂治療分别将腦卒中發生的危險性減少19%和32%。研究還顯示,随着膽固醇水平升高,缺血性腦卒中的危肝硬化、膽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圍血管疾病、間歇性跛行、高尿酸血症等。

  ◇控制不良因素,預防高脂血症

  遺傳、不良飲食習慣以及某些疾病可引起高脂血症。家族性高脂血症、嚴重的多基因高膽固醇血症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等,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顯的遺傳傾向。飲食是引起原發性高脂血症最關鍵的因素。過量進食動物内髒、蛋黃、海鮮類食品,肥肉、牛羊肉、魚子等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可緻血脂升高。飲食中攝入熱量過多可使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預防高脂血症,主要是去除或控制其可能的病因、誘因及其他影響因素。

  1.合理膳食

  高脂血症患者要注意各類食物的平衡,宜選擇低熱量、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和高纖維的食肪肝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肥胖人群患冠心病及腦卒中的風險是健康人的2—3倍。

  3.加強運動

  經常運動者,血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予普通人群;同時運動可增加膽固醇分解和脂蛋白脂酶活性,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所以要堅持适量的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以上。

  4.戒煙限酒

  吸煙可影響血脂代謝,使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戒煙後,血脂異常可恢複正常。長期大量飲酒,對消化和神經系統可造成不良影響,過量飲酒也會因熱量過剩而加劇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因此應限制酒精的攝入。

  5.控制影響血脂的其他疾病

  如果患者的全身疾病通過治療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其血脂也會随之降低或完全恢複正常,而不一定需要服用降血脂藥物。

  已患有高脂血症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險人群,應定期化驗血脂,盡早治療。當高脂血症确診後,首先應進行飲食測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響因素的控制: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藥物治療。

  ◇高脂血症的藥物治療

  常用的降血脂藥物有5類:他汀類、貝特類、煙酸類、膽酸螯合劑和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等。貝特類藥物的突出作用是顯着降低血甘油三酯。服用較大劑量的煙酸可降低膽固醇及甘油三酯。膽酸螯合劑僅适用于單純高膽固醇血症或與其他藥物聯合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症。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主要是降低膽固醇,與他汀類藥物合用可産生極好的降脂效果。其中,他汀類(包括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藥物是最理想的降膽固醇藥物,降膽固醇作用最強,具有血管保護作用,可預防冠心病、腦卒中的發生,還可以延長壽命。

  高血脂症如何攝入維生素

  維生素包括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和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煙酸、泛酸、生物素以及維生素C(抗壞血酸)等]。對高血脂患者而言,維生素C和維生素E最為重要。

  (1)維生素C: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能夠促進膽固醇轉化為膽酸排出體外,還有促進鐵吸收,預防缺鐵性貧血,提高免疫力等多種作用。根據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制定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維生素C的推薦攝人量( RNI)為每天lOOmg。這一劑量的維生素C可以從多吃蔬菜水果來獲得。為了充分發揮維生素C促使膽固醇轉化、排洩的作用,高血脂、高血壓患者應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也可以通過補充劑每天補充200~400mg維生素C。目前服用營養補充劑補充維生素C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每天維生素C的攝入量隻要在1 000mg以下就是安全的。

  (2)維生素E:維生素E又稱為生育酚,是體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劑之一,具有抗氧化、影響脂類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維生素E主要存在于各種植物性食物中,如油料作物的種子、谷類、堅果和綠葉蔬菜中。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維生素E攝入量為每天14mg。這一劑量的維生素E很容易通過日常食物得以滿足。增加維生素E的攝入量可以延緩衰老、抗氧化、預防動脈硬化等。

  建議高血脂患者通過補充劑每日補充維生素E 100~400mg。維生素E的最高可耐受攝入量( UL)為每天800mg。在抗氧化等功能方面,維生素C與維生素E有協同作用,所以當兩者同時補充時,效果更佳。高脂血症應該限制食鹽的攝人,這是因為食鹽過多與高血壓的發生有着密切的關系。

  高脂血症的用藥學問

  國内高脂血症的建議标準是:總膽固醇(TC)≥5,76mmol/L(22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64mmol/L(14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1。04mmol/L(40mg/dl),甘油三酯(TG)≥1,7mmol/L(150mg/dl),這是對一般人群而言的,近年來,強調根據危險水平決定幹預起始與目标值,可以認為,超過上述标準時,即可視為相對高脂血症。

  高膽固醇血症的藥物治療

  我國資料表明,冠心病發病率迅速增長的原因,一半以上可用膽固醇水平升高來解釋,遠高于其他危險因素的作用。因此,防治高膽固醇血症已成為我國冠心病一、二級預防的主要策略之一。

  對于冠心病及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現在提倡盡早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他汀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一類降脂藥。臨床主要适應證為高膽固醇血症,對輕、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一定療效。此外,這類藥物還具有穩定内皮細胞功能、抗炎、抗血栓和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他汀類藥物主要有五類,其常用劑量為:阿托伐他汀10-80mg/日、洛伐他汀10-80mg/日、辛伐他汀5-40mg/日、普伐他汀5-40mg/日、氟伐他汀20-80mg/日。因膽固醇合成酶在晚上8-9時活性最高,故他汀類藥物都應在夜間頓服。

  他汀類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有:

  (1)轉氨酶升高:這與用藥劑量的大小有關。有基礎肝髒病變者(包括脂肪肝),用藥後常引起轉氨酶的輕度升高,一般不影響治療,若明顯升高,應減量或停藥。

  (2)肌肉症狀、肌酶譜升高:少見,但如不能及時停藥,有可能導緻緻命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為避免其發生,用藥早期應注意觀察肌酶譜和肌肉症狀。

  (3)消化道症狀:少數患者用藥後出現惡心、納差、腹脹、便秘、消化不良等。與用藥劑量有關,減量後症狀可以減輕或消失。

  他汀類藥物雖可有上述不良反應,但大多數人還是能耐受的,轉氨酶升高的發生率為0。5%-2。0%,肌病發生率約0。1%,在用藥期間即使出現肌肉痛、消化不良等不适,也不要自行停藥,而應咨詢相關臨床醫生,由醫生根據您的症狀及相關化驗檢查等情況來決定是否調整劑量還是停藥。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藥物治療

  主要取決于血甘油三酯(TG)升高的原因及嚴重程度。

  常用藥物有:

  (1)貝特類藥物 主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血甘油三酯(TG)升高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這類藥物主要有:非諾貝特、吉非貝齊、氯貝特、苯紮貝特等。

  (2)煙酸及其衍生物 主要适用于除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及I型高乳糜微粒血症以外的其他類型的血脂紊亂。

  結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防止高血脂的最好方法,可千萬要記好了哦!(文章原載于《益壽寶典》,刊号:2012.03,作者:王雲,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