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曆史成為曆史,人們的談資便多了一項内容,特别是那些真假難辨的傳說,又格外會打動聽者。八卦,說起來還真是曆史悠久,而且歲月證明,每一個人的八卦精神都是認真的。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朱元璋的這樁秩事,它就充滿着趣味的同時,卻又讓人真假難辨,很值得來一起八卦一下。
朱元璋與和尚的不解之緣,來自成長歲月的不堪回首,幸得紅巾軍将領器重,才得以改變人生
世人皆知,朱元璋從小生活的苦,難夠長成人那着實不容易,更何況最終還成了萬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這就更加不容易了。
朱元璋出生的那年是天曆元年,家裡不過是農民出身,而且生活的緊緊巴巴。朱元璋作為家中的第四個孩子,被父母定了個名字:朱重八。
生活太苦,孩子又多,家庭的負擔可想而知。朱元璋家就是如此,據說當時老朱家因為太窮,又交不起稅賦,隻好将孩子們送給别人家。别擔心,可能朱元璋天生有異相,所以他爹媽竟沒将最小最拖累的他送出去。
但留下并不意味着養活,他小小的年紀便不得不為着食物去打短工。于是,經過人介紹,朱元璋便成了村裡地主家放牛的娃兒。
可就這樣的生活也沒有持續多久,在朱元璋十五歲那年,家鄉發生了蝗災,接着就是瘟疫。至此家人永失,朱元璋為了活命,隻好投身到一家寺院。
做了和尚的朱璋除了每天幹些零雜活,就是要看老和尚的臉色,但勉強可以填飽肚子。誰知這樣的日子又過了兩年不到,寺院也養不起大家了,小和尚們都被派出去化齋。朱元璋拿着個破缽盂開始流浪人生,這一化緣就走了三年的時間。
這時各地起義已經嚴重起來,朱元璋也收到了同鄉的邀請:參加起義軍。朱元璋雖然生活苦,可卻志氣高,心想:要活下去不容易,起義未必不是出路。于是他竟然真的投身入伍,成為了紅巾軍郭子興帳下的一員。
入伍後的朱元璋很機靈,而且有點小智謀,頗受郭子興的器重。後來因為自己的好人緣,更是讓郭子興将自己至交馬公的女兒嫁給了他。古人真純樸,沒房沒車的一樣娶媳婦。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朱元璋才算擺脫了朱重八的悲催,過上了努力向前,大膽逆襲的人生。當然,後來的事就是他逆襲成功,并當了皇帝。
通過朱元璋的事似乎更能印證一個道理:人生再壞能壞到什麼地步呢,不亂不治,大亂大治,有壞的事情發生時,就意味着好的事情可以開始了。
成為皇帝的朱元璋,舊地重遊不拜佛,老方丈高情商回應,化解雙方尴尬
從一個放牛娃兒,到一個小和尚,再到一個小卒子,最終成了一國之君。朱元璋自己其實也時時自問:這是真的嗎?
所以,有一天他突然覺得有必要去過去生活過的寺廟看一下,來個舊地重遊。這是人之常情吧,發達了,光鮮了,都想要回鄉去走走。自己的家是沒有了,那個寺廟應該還在吧?
就這樣,朱元璋一行赫赫揚揚地來到了當年自己出家的寺廟,有人說是少林寺,但這裡還真不好求證,反正朱元璋是江蘇人,出家也應該是離家不遠的一個寺廟,去河南不太可能吧。
當然,現在老朱再回到寺裡肯定不用看别人的臉色了,但他肯定很想讓人看自己的臉色。所以當一行人來到大殿内,理應對佛上香參拜的時候,朱元璋停住了,他看看眼前的金佛,再看看陪侍一邊的老和尚們,突然問了一句:朕也要跪下來拜嗎?
想來朱元璋自己内心也糾結,當年自己窮的時候,拜了多少次都記不清了,但還是被清理出去流浪了。如今自己已經是九五之尊,還有什麼拜的必要嗎?最為主要的,全天下都是我的,我還求佛做什麼呢?
可是這為心裡話,别人聽不到呀。老方丈在一邊眼皮也沒擡,直接說了句:“見在佛不拜過去佛。”什麼意思?“見”為古意“現”的意思,“見在佛”即當朝皇帝朱元璋,這自然是對皇帝的尊重之意,那不拜過去佛,也是說你都是佛了,還拜什麼佛呀。
這話說的,除了讓朱元璋心花怒放之外沒毛病。就是這出家人都如此高情商嗎?佛就是佛,還有過去與現在之分?咱還真不知道這種講究。
但不管怎麼說,因為老方丈一句話,朱元璋心滿意足,雖然沒有拜佛,但留給寺廟的賞賜那就不用說了。
要不說關鍵時刻比的是情商呢,要是老方丈太執拗的話,說一定要拜,朱元璋肯定惱了。這下不隻是老方丈人頭不保,寺廟的走向也不會怎麼明了啦。所以,老方丈情急之下的“見在佛不拜過去佛”實在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至于是真是假,那就全憑各人去揣摸吧。
見在佛不拜過去佛,究竟出自朱元璋還是趙匡胤,恐怕出處及真假有待定論
不過,曆史就是曆史,當我們聽完朱璋的秩事恐怕就有人站出來反對了:這典明明出于老趙呀,怎麼按在老朱身上了?
嗯,還真有這麼一說,而且說得比這更頭頭是道,連史料記載都有分明的出處:《歸田錄》。據說這是當年歐陽修記下來的宋太祖實事。
書中這樣記載:太祖幸相國寺,至佛像前燒香,問:“當拜不拜?”僧錄贊甯曰:“不拜。”問其故。曰:“見在佛不拜過去佛。”上微笑而颔之,遂以為定制。
将其翻譯一下,就是宋太祖趙匡胤遊幸相國寺,到了佛前燒完香就問陪同的僧錄贊甯:“我要不要跪下呀?”
贊甯就說:“不用跪。”當然老趙要問一下為什麼了,人家贊甯振振有詞:“見在佛不拜過去佛。”于是,老趙非常受用,當下就定了一個規矩:皇帝見佛不用下跪。而且,據說宋朝法制之中,确有這一條。
如此一來,人家此記錄是不是老朱奪走的就有點說不準了,畢竟老朱的記錄可沒人家老趙這麼齊全,也不那麼接地氣,太過生硬。
而且,我們完全可以反過來想一想:一個人特别是一個皇帝,他曾經清貧度日,苦難無比也就算了,但你覺得他會願意召告天下自己所有的不堪嗎?
老朱可不是個糊塗人,《明史》就記載的清楚,認為“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而能禮緻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如此傑出的一位君王,會真的願意将自己打開來,帶着臣子們幸遊自己出家的場所?這氣度未免太宏大了吧?
相反,根據人家老趙家的朝代條例,哪一代的皇帝都是見佛不跪拜的。如此就必然會有一個開端的原因,那始于老趙受僧錄恭維也就可以說得過去了。
總而言之,雖然“見在佛不拜過去佛”隻是一個趣味的曆史小故事,但卻在某種意義上告訴世人一個事實:皇上肯定都不愛聽真話,但是佛家也不見得都不打诳語。一旦産生了生命或者極端利益的沖突,一切都有可能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