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地球浩瀚的曆史長河中,生命世界譜寫了一曲曲悲壯贊歌,塑造了地球環境,孕育了人類文明史詩,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在科學傳播的星辰裡,中科院之聲與華南植物園聯合開設“花顔鳥語”專欄,既是生命世界之窗,又荟萃自然體驗的點滴故事。惟願她為自然世界代言,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惟願她解讀科學前沿,講述科學故事,封存自然足迹。
我國頂尖的山水詩人王維曾用“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來描述山中人迹,反襯山林的幽深、空寂,意境全開。但若把詩中的“人”轉換成“鳥”,或許會更符合于山林的實際情況。走進春末夏初的鼎湖山自然保護區,耳邊萦繞着豐富層疊的鳥類鳴聲,輕柔、婉轉、嘹亮……仿佛大型交響樂演奏現場。其中有一種鳥鳴單調、洪亮而重複,在衆多鳴叫聲中“脫穎而出”,直擊大腦皮層,像被刻錄在腦海中不斷被“單曲循環”,讓人“欲罷不能”。這個聲音的主人就是黑眉拟啄木鳥。
啄木鳥乎?非啄木鳥也
黑眉拟啄木鳥名為“啄木鳥”,但前面又附帶一個“拟”字,那它是否就是人們贊譽有加的“森林醫生”啄木鳥呢?在鳥類分類學上,拟啄木鳥和啄木鳥都歸屬啄目鳥目,不過拟啄木鳥屬于須鴷科、拟啄木鳥屬,而啄木鳥則隸屬于啄木鳥科、啄木鳥屬。在生活技能上,拟啄木鳥和啄木鳥都會啄木;但在外形上,拟啄木鳥羽色豔麗,啄木鳥則略顯樸素;而在食性上,拟啄木鳥主要以野果為食,因便于吞食野果而嘴顯得較為粗大,而啄木鳥則以多以樹蟲為食,故嘴較為尖銳。綜合而言,拟啄木鳥與啄木鳥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但拟啄木鳥卻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啄木鳥。
(黃小雲 攝)
天生麗質難自棄,黑紅藍黃更配綠
黑眉拟啄木鳥(Psilopogon faber)體長20至25厘米,體型較小,外形靓麗。其具有較高的時尚觸覺,天生就掌握極緻的“毛發挑染技術”以及“漸變色工藝”。頭部羽色豐富,包含了黑、紅、藍、黃、綠等五種顔色,雖然看起來極為花哨,但色彩分布并無突兀之感;其餘部位則基本為綠色,由胸腹部淺淺的淡黃綠色,漸變至背、腰、尾等部位較深的綠色。其大嘴鉛黑,腳部暗灰。
顧名思義,黑眉拟啄木鳥具粗著的黑色眉紋,配上紅褐色的眼睛,勉強可跟得上古人“濃眉大眼”的古典審美。此外,黑眉拟啄木鳥的大嘴上兩側,有兩小撮稀疏的黑色胡須,彎彎地向下垂着。
(黃小雲 攝)
槍響無傷亡,聲在林深處
前已有述,黑眉拟啄木鳥的叫聲極為獨特,辨識度高。那麼它的聲音是怎麼樣的呢?據記錄,其發聲單調,為“咯、咯、咯”音,每次以多個單音“咯”為一組,不斷重複鳴叫,聲音洪亮,經常持續數小時或一整天。其發聲時喉部會鼓起兩個“大包”,如同人嘴鼓氣一般,但嘴巴卻并不張開。原來,與大部分鳥類使用鳴管發聲的方式不同,黑眉拟啄木鳥是利用喉部聲囊共振的方式發聲,并不需要嘴巴配合(類似于青蛙的發聲方式)。其發聲速度快,鳴叫頻率高(每分鐘約有20次),故呈現出來的畫面是其喉部鼓脹、收縮的速度非常快,加上其鳴叫時喜歡擺動頭部和尾巴,看起來如同一挺鳥型機關槍,在不停地向四周掃射。
黑眉拟啄木鳥利用聲囊共振發聲,嘴巴并不張開(圖片來自網絡)
青蛙鳴叫(圖片來自網絡)
黑眉拟啄木鳥主要栖息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中、低山和山腳平原常綠闊葉林和次生林中,一般為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其是典型的冠栖型鳥類,喜歡在枝高葉密的大樹上層或樹梢活動,體色和綠葉融為一體。因此,雖然黑眉拟啄木鳥的聲音極易辨認,但當其引吭高歌——“槍聲”如林、密集掃射之際,吾人縱能循聲辯位,到達其藏身樹底,但仍難以找到其藏身所在。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自逍遙我自歌
黑眉拟啄木鳥是留鳥,經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除了“唱歌”,它似乎沒有别的欲望,用人類的話來說就是“不思進取”。雖是鳥類,但飛行笨拙,隻能做短距離飛行,不能長時間地持續飛行,而且它還頗為懶惰,也不常鍛煉,經常長時間甚至一整天地待在樹上不動,到了晚上又回到樹洞裡休息;雖然可以當個令昆蟲聞風喪膽的“山大王”,但并不太喜歡追逐比它弱小的昆蟲(會吃少量昆蟲),而更喜歡吃樹上的漿果,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它更不像它的親戚啄木鳥那樣忙碌地為森林驅趕蟲害,在人類中博個好名聲……但黑眉拟啄木鳥卻是植物們比較喜歡的“顧客”,因為它吃下的果子和種子,會被它以糞便的形式散播到森林各處,遇土萌發,長出新的樹苗,極有益于植物的擴散。2000年,黑眉拟啄木鳥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黃小雲 攝)
親鳥嘴中食,雛鳥腹中餐
每年的4至6月是黑眉拟啄木鳥的繁殖期,為迎接小寶寶,黑眉拟啄木鳥一般會尋找合适的大樹啄洞營巢,通常将巢築在距離地面10米高左右的樹洞中,洞口呈圓形;每窩産卵約3枚,卵有光澤,呈白色。黑眉拟啄木鳥親鳥對幼鳥照顧有加,常有鳥類愛好者拍攝到其滿嘴塞滿漿果回家喂食的畫面,而且親鳥在育雛過程中也很講究衛生,會将洞内糞便銜出,給寶寶一個幹淨的生活環境;即便寶寶能離巢了,在學飛初時仍由親鳥負責送食。
(黃小雲 攝)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黑眉拟啄木鳥在我國分布有二個亞種,包括廣西亞種(Psilopogon faber sini) 和海南亞種(Psilopogon faber faber),分布區域狹窄,一般見于華南地區。但近年來,其活動範圍擴展迅速。2014年見于福建省,2016年出現在浙江麗水,且種群數量逐年遞增;到了2019年,黑眉拟啄木鳥已跨過長江,抵達重慶缙雲山;2020年,江西馬頭山也發現了黑眉拟啄木鳥的身影。其動作迅猛,似有大舉北上的姿态,但它是否能再進一步向北擴張,仍須作進一步的觀察。
(黃小雲 攝)
不管結果如何,近年來的黑眉拟啄木鳥頗有洗刷其“懶惰、不擅飛”的固有形象的行動和決心。自然萬物,若以一言蔽之,适者生存也。大多數生物都是随着環境的變更而讓自己更适應于現有環境,或去追逐更适合于自己生存的環境,随着國家政策對生态發展的傾斜,我國的生态環境将會越來越好,讓我們拭目以待,希望黑眉拟啄木鳥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
參考文獻:
1. 周天福, 李國誠, 庾太林. 金秀和柳州發現黑眉拟啄木鳥海南亞種[J]. 輕工科技, 2006, 000(005):71-71.
2. 黃清山. 福建省發現鳥類新分布物種——黑眉拟啄木鳥[J]. 福建林業, 2015(1):1.
3. 劉寶權, 諸葛剛, 湯騰,等. 浙江麗水發現黑眉拟啄木鳥[J]. 動物學雜志, 2018, 53(6):1.
4. 指尖麗水,《市區白雲山再迎“貴客”,見過的人都說好美》
5. 中國江西網,《馬頭山保護區發現拟啄木鳥科鳥類新記錄種——黑眉拟啄木鳥》
來源: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