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人類嬰兒為什麼進化出哭聲很大

人類嬰兒為什麼進化出哭聲很大

母嬰 更新时间:2024-11-23 19:20:53

  相比于其他動物寶寶,人類寶寶真的沒那麼聰明。

  我們知道,小羊、小牛剛出生不久就能夠站起來,并跟随母親行走;小貓、小狗的幼崽雖然剛出生不具備生存能力,但用不了幾個月,它們就具備獨立的技能,并且還能在下一年發情、繁衍後代。

  人類嬰兒為什麼進化出哭聲很大(人類嬰兒生存能力很差)(1)

  人類的幼崽相比于它們而言,看起來格外地蠢。他們不僅剛出生時并沒有生存能力,反而會經常哇哇大哭。在史前時期,人類的生存環境并沒有那麼安全,當時地球上還有許多大型野獸,比如:劍齒虎,洞獅等,人類嬰兒的哭聲有可能會引來這些兇猛的野獸。

  也就是說,人類嬰兒非但沒有自保能力,反而有可能會吸引到天敵的到來,這顯然對于人類種群生存非常不利,既然如此,人類為什麼要保留這個基因呢?

  人類嬰兒為什麼進化出哭聲很大(人類嬰兒生存能力很差)(2)

  人類都是早産兒

  人類之所以不能像其他動物那樣剛出生不久就能夠行走,是因為人類嬰兒都是早産兒。科學家認為,按照理論,人類應該發育21個月後才能出生,但人類的身體結構決定了我們無法在母親子宮内待太長時間。

  我們知道,人類可以直立行走,但是直立行走也是要付出代價的,那就是人類的盆骨注定無法太寬,否則會使得人們在走路時身體失去平衡,就像是大猩猩一樣,盡管它們也能夠直立行走,但走路時一搖一晃,重心不穩。

  人類嬰兒為什麼進化出哭聲很大(人類嬰兒生存能力很差)(3)

  女性的盆骨不僅要支撐着女性的身體,還要生育後代,當盆骨寬度縮小時,意味着人類的産道也會相應縮小。

  更令人為難的是,人類的腦容量是其他靈長類動物最大的,而較大的腦容量意味着人類胎兒的頭部也較大。

  此時人類就面臨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一面是較狹窄的産道,一面是膨大的大腦,這意味着人類嬰兒必須在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時再出生,否則就會導緻難産率大幅度提升而導緻母子死亡。

  人類嬰兒為什麼進化出哭聲很大(人類嬰兒生存能力很差)(4)

  由于嬰兒在出生時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它們需要用更長的時間來發育。而嬰兒在剛出生後不久,不具備任何求生能力,一舉一動都需要依賴大人的照顧,所以它們會通過哭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渴了,餓了,尿了或者是身體不舒服等,都會哭泣。

  人類嬰兒為什麼進化出哭聲很大(人類嬰兒生存能力很差)(5)

  然而我們知道,在史前時期,人類的生存環境沒有那麼安全,嬰兒的哭泣聲很可能會吸引野獸的注意,增加人類被野獸掠食的可能,既然如此,人類為什麼還要保留這個劣勢基因呢?

  嬰兒的哭泣

  其實嬰兒的哭泣并不會顯著導緻人類因此而死亡,原因是因為人類很早之間就會以群居方式生活在一起,并且在距今200多萬年左右就已經學會了使用火。火的使用讓人類有了反擊野獸的能力,而且嬰兒一般會被放在部落之中,即使嬰兒在部落中發出聲音,人們也有辦法趕走獵物。

  人類嬰兒為什麼進化出哭聲很大(人類嬰兒生存能力很差)(6)

  雖然有了這項機制,但嬰兒的生活仍舊不安全,原因是人類需要采集食物以及獵殺獵物,有時母親會不得不帶着孩子出門采集或者捕獵。

  如果在野外中孩子發出哭聲,有可能會導緻母親和孩子被野獸捕食。在這種生存機制的淘汰下,一些在移動過程中發出哭泣聲音的嬰兒就會來不及留下後代就被捕食了,而在母親移動的過程中能夠保持安靜的嬰兒才能留下後代。

  人類嬰兒為什麼進化出哭聲很大(人類嬰兒生存能力很差)(7)

  這種生存淘汰機制作用非常強烈,以至于即使現如今的我們有了安全的環境,嬰兒依舊會保留移動時保持安靜的生理本能。

  其實不隻是這一種生存本能被人類保留了,人類的嬰兒還保留了強有力的抓握能力,如果你把手放在嬰兒手中,嬰兒會緊緊的抓住你,如果你用力提一下,它們甚至能脫離搖籃。

  人類嬰兒為什麼進化出哭聲很大(人類嬰兒生存能力很差)(8)

  之所以嬰兒有較強的抓握能力,原因很可能和我們曾經是樹栖生物有關,當時的人類幼崽需要像猴子幼崽一樣緊緊地抓住媽媽的背才不會掉下來,而那些無法抓住媽媽背部的幼崽則會被大自然無情地淘汰。

  總結

  人類嬰兒雖然在剛出生時表現不如其他動物聰明,但這并不意味着人類嬰兒就非常蠢,他們善于利用大人的母愛與父愛,并通過哭聲表達自己的需求。

  另外,嬰兒也會接受自然選擇,在它們生存過程中,一些嚴重危害生存的行為将會被自然選擇所淘汰,隻有那些對人類沒什麼影響的,以及對人類生存有利的行為才會被自然選擇所保留下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