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下陳蕃之榻”是名篇《滕王閣序》的一句。由唐代著名詩人王勃所寫:“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但是“徐孺下陳蕃之榻”卻是一個典故,出自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一: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是位文化素養傲嬌的官員,一言一行更是讀書人世人的标杆榜樣。
後來從中央空降到豫章任太守,就是南昌的一把手。陳蕃對當時豫章的名士徐孺子早就如雷貫耳,上任當天,一到豫章,連官衙辦公大樓都沒進,就直奔徐孺子家,“欲先看之”而後快,想請其在府裡做個公務員,徐孺子卻不領情,堅辭不就。但由于出于對陳蕃這個文化人的敬重,徐孺子答應經常造訪太守府。也就是說,當公務員就算了吧,考慮到你也是個好官,為國為民的優秀幹部,就給你個面子,勉強做個顧問吧!顧上了,就過來問問,顧不上就算了,其實相當于名譽太守吧!陳蕃當然欣喜若狂,專門為徐孺子做了一個床榻(别小看這個床榻,這可是在太守府裡設的專座,相當于現在市領導們的辦公樓裡為一個普通人設了個專門辦公室),平時挂在牆上。徐孺子來訪“顧問”的時候,就把床榻放下來,兩個人惺惺相惜,秉燭夜談;徐孺子走了,就把榻懸于梁上。這就是“徐孺下陳蕃之榻”典故的由來。主要講雙方都是名仕,相互傾慕惺惺相惜,當然你也可以說是雙方相互吹捧,相互貼金。總之,古人,特别是三國兩晉時期的人,特别注重名聲,聲望,愛惜自己的名聲就像孔雀愛護自己的羽毛一樣,而且越有名的人越往深山老林裡跑,諸葛亮越住茅廬,劉備就越要三顧,再來來往往中劉備收獲了禮賢下士的名望,諸葛亮獲得了出場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生殺大權,實現了雙方共赢。因此,更多的時候,雖然隻是“名譽”,一旦時機成熟,就會成功套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