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山東三株的崩盤史

山東三株的崩盤史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02:54:47

  “我奉勸三株老總讀一讀王朔的小說,《過把瘾就死》。”

  這句話是名不見經傳的陝西老總金迪安說的,彼時全國各地的企業家聚集在北京,正在開大會,總結成功與失敗的商業案例。

  三株創始人吳炳新在台下聽到這句話面紅耳赤,沒有發怒,因為1998年的這段時間,三株正在從頂峰滑落。

  山東三株的崩盤史(山東三株的覆滅史)(1)

  昔日的三株年銷售額以400%的速度增長,從20億增加到80億,吳炳新更是信心滿滿,出了一本帶有自傳性質的書,《中國人可以說富》。

  三株是90年代的明星公司,為何會如此脆弱?恐怕要從湖南常德的一個老漢說起。

  一、

  吳炳新的核心産品是“三株口服液”,在廣告的密集轟炸中,依然成為了熾手可熱的産品,底下的銷售人員為了沖業績,喊出了“有病治病,沒病防病”的口号。

  山東三株的崩盤史(山東三株的覆滅史)(2)

  湖南老漢陳伯順聽到了這句話,半信半疑,這不就是跟以前走江湖的郎中一樣嘛,空有“包治百病”的招牌!

  即使如此,陳伯順還是動心了,拿出428元買下10瓶三株口服液。他是一個退休的老船工,上了歲數,身體各種老毛病不斷,又患有尿頻症,吃了很多藥,也不能徹底根治。

  喝下第一瓶,陳伯順感覺身體有些好緩,飯量也增加了,這讓陳老漢相信三株口服液真的管用。

  隔了一段時間,陳伯順喝到了第3、4瓶,症狀又重新回來了,同時身體也出現了紅腫。

  等陳伯順喝到了第8瓶,全身出現了潰爛,家人看情況不對,及時送醫。可到了這個時刻,就算華佗在世,也無力回天了。

  1996年的三株,勢頭還很猛,并且創造了80億的年銷售額,陳老漢的家人把三株告上公堂,也沒能引起多大的反響,隻在湖南常德這個地方局部傳開。

  1997年的三株面臨的官司多了起來,可沒有人能“順案摸根”,找不到三株的根部,自然不能把80億的巨頭連根拔起。

  陳老漢一事在1997年的年底出現了轉機,彼時有關部門把剩下了2瓶送檢,有事實有依據,判定三株賠償29.8萬,各大報紙加多力度報道,标題大同小異,基本意思是《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條老漢》。

  當吳炳新看到這條内容,直接大病20多天,送進了重症病房。在病床上的吳炳新,還在小聲念叨着“三株、三株...”

  山東三株的崩盤史(山東三株的覆滅史)(3)

  或許在那20天裡,吳炳新在回顧他作為一個草根逆襲、奮鬥了半輩子的一生。

  二、

  吳炳新的前半輩子,很不幸,也很勵志。他5歲喪父,6歲喪母,幾乎是吃百家飯走過來的。他有8兄妹,最後存活下來的,隻有他,還有大他17歲的大哥。

  天生地養的吳炳新,上學時充分表現了他的聰明才智,4年的時間就學完了小學的全部課程,因為窮,他上不起學,隻好匆匆結束了學業。

  20歲時,吳炳新到了包頭礦務局工作。那會兒資源缺少,到礦務局上班可以領一套新工服,吳炳新内心有一股勁,窮生窮養,在工作的十幾年間,從來沒有去領衣服。

  這段時間,他成家了,把兒子培養成大學生,與此同時,吳炳新為了一家生計,拿着200元創業,倒騰點豆芽生意。

  吳炳新很有才華,豆芽生意讓他攢下了不少錢,同時也很有膽子,80年代中期,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他收購了一家糕點廠和小商場。

  彼時,正是吳炳新的事業起初之時,但更為關鍵的是,他還有一個幫手,那便是自己的兒子,吳思偉。

  山東三株的崩盤史(山東三株的覆滅史)(4)

  1989年,吳思偉大學畢業,吳炳新帶着他來到了安徽發展。那會兒正是保健品市場的萌芽期,到了大環境的吳家父子,嘗到了第一支口服液,下意識地認為這裡面大有作為。

  給吳炳新提供契機的是“昂立一号”,是上海一家企業跟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研發出來的口服液,吳炳新聽說了這一消息,立馬行動起來,拿下了“昂立一号”的宣傳、推廣、銷售。

  也是在差不多同一時機,“三株口服液”悄悄面世了,可外界并無人知曉。

  父子倆很有營銷本事,加上當時保健品市場處于大爆發,“昂立一号”讓吳炳新賺到了第一桶金。

  有了這筆資金作為依靠,他們忽然覺得腰杆子硬了,1990年兵分兩路,吳思偉前往南京,繼續拓銷昂立,吳炳新則轉戰山東濟南,布局三株。

  三、

  吳思偉是個營銷鬼才,為了宣傳“昂立一号”,他大手筆做廣告,但從不在報紙上出現廣告兩個字,而是巧妙地做成一個報道,放在醒目的版面。

  山東三株的崩盤史(山東三株的覆滅史)(5)

  有了這一招,吳思偉的業績連年創高,到了1993年已經達到了1個億。

  看着時機成熟,吳思偉有了取締“昂立一号”的雄心,不再當個打工人,翻身做個大老闆。

  他打造了一個研發團隊,宣稱是八大金剛都是“洋博士”,從海外留學而來,随後把自家産品打入提前布局的銷售渠道中,并且不斷打壓“昂立一号”,破壞其産品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感。

  在吳思偉的兇猛進攻之下,昂立一号的撐不住了,把吳思偉告上公堂,索求賠償千萬賠償。

  吳思偉所有的行動都有迹可循,定案是鐵闆釘釘的事,與此同時,有關部門檢查出吳思偉投放的專刊廣告不符合實際,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虛假内容。

  在兩重暴擊下,還有第三重暴擊,有人發現吳思偉宣傳的研發團隊“洋博士”是假的,立馬“辟謠”。

  三暴擊來襲,吳思偉也撐不住,賠償了“昂立一号”1100萬,“逼宮”計劃宣告破産。

  如果把時間線拉回四年前,或許吳思偉沒有失敗,他恰恰是給老父吳炳新鋪路,也證實了自己的營銷方案可行,足夠撐得起日後的80億牛企。

  1994年,吳思偉帶領團隊北上,與吳炳新彙合,兩處合為一處,攻擊力更猛。

  山東三株的崩盤史(山東三株的覆滅史)(6)

  彼時是保健品市場的退潮期,吳炳新在這個時機推出三株口服液,有點生不逢時,但吳炳新謀劃了4、5年,卻不能讓計劃落空。

  1994年,三株口服液正式面向市場,吳家父子在廣告上很舍得砸錢,用人海戰術和廣告轟炸,硬生生在當年拿下了1.25億的銷售額。

  或許是退潮期,讓吳炳新有意開拓新的市場,把目光瞄向農村。他花了整整一年來策劃這件事,一年後,三株将要創造一個“商業神話”。

  四、

  吳炳新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有人煙的地方,一定要有三株的廣告詞。布局的方式也很簡單,在每一個地方都招攬人才,把他們培養成悍将,願到山溝溝裡印刷廣告。

  那時候,無論走到哪裡去,就連農村的茅房、豬圈都能看到三株各式各樣的宣傳标語。

  山東三株的崩盤史(山東三株的覆滅史)(7)

  光是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其他的營銷團隊也做不了,隻能吳家父子親自操刀。

  他們還是沿用吳思偉的廣告投放,用新聞的版式來排版,最差也要當做“企業形象”來處理。同時還在電視台的非黃金時段投放,長達十幾分鐘的宣傳,足夠彰顯三株的企業形象。

  為了提高三株的專業度,吳炳新還贊助各種學術、科研活動,并且還組織專家在周末義診,每天要舉辦上萬場,其實,他們是打着義診的噱頭,兜售三株口服液。

  這些工作做完,吳炳新就将文章、義診圖片等正向的東西,放進宣傳的小冊子裡,大量印刷交給銷售人員,提高成交率。

  有了這些唬人的攻勢,大多數消費者願意為三株口服液買單,直接造就了三株年銷售達到20億、80億的神迹。

  吳炳新看着三株有這樣的輝煌,膽子更肥了,或者說更瘋狂了,他組織了專家、科研人員,寫了長達數十頁的論文,專門譜寫三株那離譜又令人匪夷所思的功效。

  吹得再高,也怕一告。最後的瘋狂,将要面臨一場信譽危機,一場瘋狂的反撲。

  與此同時,三株的子公司遍地開花,全國有300多家子公司,2210個辦事處,13500個工作站。

  鼎盛時期的三株有15萬員工,進一步加劇了三株的内卷,下邊的人眼看着賣不出産品,就開始哄人了。據說吳炳新派人去下面視察,氣得給吳炳新打電話:“不得了,哄人呀。”

  1997年是三株最後的瘋狂,年銷售僅有70億,吳炳新則希望通過跟衛生局合作,發展地方部門成為三株的代理商,這一計劃還未成形,湖南老漢就給吳炳新沉重的一擊。

  踏入1998年開始,三株的銷售額開始暴跌,直到金迪安的炮轟,吳炳新這才寫下了“自白書”,但第一句話是:沒有利益,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山東三株的崩盤史(山東三株的覆滅史)(8)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1999年的4月,湖南老漢一案,在二審時勝出,可三株這家巨無霸已經倒塌,15萬人如“猢狲散”,一萬多個辦事地點人走樓空。吳炳新,成為了光杆司令。

  為什麼一家能創造80億銷售奇迹的公司會這樣匆匆倒閉?

  思來想去,誠實不可丢,虛假不能碰,誇大少做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