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明俊《問學小言》(續八)
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學行合一,方稱真君子、真學者。
聖賢立說,未必著書。
有不著書而立說,有著書而立說,有著書而不立說,有著書而立歪說、邪說。
著書立說,能一句一句寫,絕不一篇一篇寫;能一篇一篇寫,絕不一本一本寫。
學術論文寫作語言要求:準确、精煉、文雅、流暢。
人之患好為人師,師之患不善為人師。
控制身體難,控制感情更難,控制思想尤其為難矣。
開卷有益,開卷亦有害,粗制濫造之書泛濫成災,讀之無益隻有害,垃圾書不僅禍及今人,且贻害子孫。販毒吸毒有人管,垃圾書泛濫誰來管?
有民賊,有家賊,有族賊,有教賊,有學賊,有文賊,有藝賊。
以政治手段做學問,學問隻有成敗得失;以商業手段做學問,學問隻有賠賺赢虧;以學術手段做學問,學問隻有優劣是非。
同一學者的學術水平有不同評價:自己評價,親人評價,朋友評價,敵人評價,單位評價,業内評價,政府評價,民間評價。
“知識改變命運”,一部分人黴運改變成好運,另一部分人好運改變成黴運。
“知識越多越反動”,知識越多越孤獨,知識越多越痛苦,知識越多越虛僞,知識越多越冷漠,知識越多越害人。
有濟世之學,有諧世之學,有媚世之學,有欺世之學,有害世之學。
學問有古今,有中外,有大小,有優劣。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既不學,也不問,學問何來?
有人在現實中生活,有人在藝術中生活,有人在科學中生活,有人在宗教中生活,有人在迷信中生活,有人在妄想中生活。
有治身之學,有治心之學;有治物之學,有治人之學;有治國之學,有治天下之學。
西方文化有普世價值,朱傑人說:“中國傳統文化也有普世價值。”
學術著作,衆人不提不論,不贊不貶,或因水平太低,或因水平太高。
學問有價,亦無價。
魯班門前弄大斧,大師面前談學問,徒令人恥笑,炫耀者不可不慎。
多讀大家著作和大家讀過的著作,未必成為大家;少讀或不讀大家著作和大家讀過的著作,肯定成不了大家。
人稱大師,未必是真大師;自稱大師,肯定不是真大師。
藝術有天生的貴族性,人人皆懂的藝術,便不成其為藝術,如今人人皆學書法,書法便成為鬼畫符。
知識有階次性,後一級必建立于前一級基礎上,不可跳躍,若每一級皆掌握不夠,如欠債太多,是還不起的。
學者分六等:知物,知事,知人,知天,知道,知命。
坐井觀天者不相信世上有比井口上更大的天,學界正多此類人物。
有内心自然流出來的學問,有做出來的學問,有造出來的學術,有吹出來的學問。
古之學者,厚積薄發;今之學者,薄積厚發。古之學者,由博返約;今之學者由約反博。
古之博士學博,今之博士如何?
作者簡介:
歐明俊,文學博士,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主要研究古代散文學、詞學、古代文學理論、古典文獻學和國際漢學。出版《古代散文史論》《古代文體學思辨錄》《詞學思辨錄》《唐宋詞史論》《宋代文學四大家研究》《陸遊研究》等著作十餘部。在《文學遺産》《北京大學學報》、韓國《中語中文學》《中國散文研究集刊》、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漢學刊》、台灣《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香港《文學論衡》等刊物發表論文120餘篇。
兼任中國歐陽修研究會會長、中國古代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陸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斯文》副主編、韓國《中國散文研究集刊》《中國地域文化研究》中方編委等。至今已18次應邀赴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法國及台、港、澳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作學術演講和交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