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障目
一一讀《道德經》之感(随筆雜談)
(七星橋上作品)
《道德經》言“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文中“其妙,”意為天地萬物微妙之處;“其儌,”指天地邊界,亦指事物表面現象。
全部意思為“如果一個人經常保持清靜無欲,就可以觀察到天地萬物微妙之處;如果一個人欲望過多,就隻能看到天地萬物表面現象。”
老人言,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和《道德經》此文之意有相通之妙。
清者自清。因坦擔蕩蕩,光明正大,心中無私,純純粹粹,因而,心清身清,神清氣爽,目清萬裡,而又能夠以坦然專心又細緻入微,觀察到天地萬物之精彩奧妙精微處。此乃博大而精深,清明而精微。又叫心中無私天地寬。
而濁者自濁。因心存雜念,令惡意叢生;因心術不正,使行緻歪斜。又因,不純正,加之心機重、心機深,似是導緻心理陰暗,似又導緻自私與焦灼,似又導緻性格扭曲,故産生陰沉沉之感,似又相應産生混濁不清,目光短淺。所以,和神清氣爽不沾邊,與天高雲淡不相近。因而,不能識天地之精妙,隻能勉強見萬物之表象。此叫量小非君子,濁濁而混沌。又叫心中有私天地窄。
清者,因此,格局廣大清晰,如明月清風;濁者,因此格局狹隘混亂,如濁酒濁水。
由此,清者,濁者,已泾渭分明。而泾渭分明,似亦應“常有欲者”與“常無欲者”之景色一一天人合一,泾渭分明,真乃奇妙美好風景也。
忽然想起一成語,一葉障目……
(七星橋上2020.9月寫成十洲小雅室,選自《小雅雜談》之文。原創不易,請勿照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