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從軒在喂雞。
老兵束從軒:硬核老闆的“雞”緣人生
文 | 崔俊崗,圖 | 王元蓉
2月初,一段老闆手撕員工聯名信的視頻火遍全網。
視頻中的老闆叫束從軒,安徽老兵,全國中式快餐排名第一的老鄉雞集團創始人。
受疫情影響,老鄉雞保守估計會有5個億損失。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老鄉雞的員工們提出疫情期間不拿工資,并簽字按手印提交了聯名信。
束從軒沒有領這個“情”,直接撕掉了聯名信,并喊話員工:“謝謝你們的大愛,哪怕賣房子、賣車子,我們也會千方百計确保你們有飯吃、有班上。”
這一硬核回應,溫暖了16328名員工的心,也讓大家更加堅定了與老鄉雞共渡難關的信心和決心。
其實,束從軒溫暖的又何止是員工的心,他正以一名企業家的時代擔當,領導着他的團隊,溫暖着一座城市。
抗“疫”:做好飯為醫護人員保駕護航
年初,疫情蔓延的武漢,寒冷無比。
由于物資短缺,沖鋒一線的白衣戰士,正為就餐問題發愁。1月26日,一條企業微博出現了:“現在全國疫情防控任務非常艱巨,我們得知很多醫務工作人員後勤保障比較困難。老鄉雞全國有800多家直營店,日均可為50萬人提供高品質健康營養飯菜,我們非常樂意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同志們提供安心餐飲服務,面對疫情我們又不敢亂添麻煩,歡迎前線有需要的單位或機構能與我們取得聯系,這條信息希望大家擴散一下。”這是束從軒在了解到前線醫務等相關人員困難後授權發布的。
1月27日早上,145名在武漢支援衛生防疫的專家們,吃到了老鄉雞提供的愛心早餐。1月27日中午,精心準備的老母雞湯被準時送到武漢第四醫院呼吸科。從1月27日至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第四醫院古田院區、武漢第六人民醫院等10多家醫院醫護人員就一直在享用着老鄉雞的免費餐品,每日數千份,均半小時内送達。
武漢一名醫護工作者在微博留言:“此刻,我們是萬千群衆的守護神,而你們,是我們的守護神。”
一時間,老鄉雞微博話題迅速升溫,閱讀量超8000萬次、讨論量近5萬次,無數網友為老鄉雞雪中送炭的行為點贊。
起家:不甘回家種田的複員兵
1978年,束從軒的老家安徽率先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農民的生産積極性大大提升。就在這年10月,束從軒來到部隊,成為一名新兵。
1982年,束從軒從部隊複原回到安徽肥西縣老家,不甘種地的他開始尋找緻富之路。他隐隐約約嗅到,養雞門檻低,幾百塊錢就可起步,将會成為一條開拓财富的門路。
當時,白羽雞剛剛引入中國不久,由于飼養周期短、價格便宜,很快取代土雞占領了雞肉市場,超過90%的養殖戶選擇飼養這種白羽雞。
也許是因為軍人出身,束從軒養雞,隻認死理。大家都追着金錢跑,束從軒卻偏偏隻養180多天才能長大的肥西老母雞。“我不能跟着潮流走,潮流總是要回歸的。”束從軒拿着父母為其結婚準備的1800元,買了一千隻雞,建立家庭孵化場,開始了養雞大業。
“我從一開始就跟雞睡在一起,睡了七年。如果把我的眼睛蒙住,放在一個陌生的雞舍,我能知道雞的冷暖,是渴還是餓,有沒有生病,大緻是什麼病。”靠着這份刻苦和鑽研,束從軒的養雞事業在艱難中起步了。
事實證明了束從軒的判斷。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吃的品質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人回歸到了土雞消費。
1990年,他已是合肥最大的養殖戶。束從軒先是自己養,給農戶示範,成熟後帶動附近一帶的農戶養,他提供雞苗、飼料和疾病預防。再後來,他帶着鄉親們到合肥各縣的農貿市場找銷路,月均産出超過60萬隻,每年的利潤有三五百萬元。多年發展下來,養殖規模位居安徽省前列,束從軒成為安徽名副其實的“雞王”。
每年春節營運高峰期,束從軒都在餐廳後廚幫忙刷碗。
轉型:改變命運的一張邀請函
養雞成功了,但束從軒沒有停止思考。
束從軒一邊想,一邊做了很多嘗試,譬如把雞殺掉風幹再賣,或者把雞做成袋裝食品,但效果都不理想。
1999年,他意外收到了一張快餐特許經營培訓邀請函,開始接觸餐飲行業。他陸續到一些快餐連鎖企業和食品加工企業走訪學習,最終決定做中式快餐連鎖,打造雞産品全産業鍊。
束從軒開始研究菜品。僅僅是招牌老母雞雞湯,就研發了兩年多時間。那兩年多,束從軒和員工們每天都殺一兩隻雞,不斷嘗試。大概做了一千隻雞時,束從軒的直覺告訴他,這個雞湯就是他想要的。
束從軒讓廚師把剩下的湯打包,拿回家給他的兩個孩子喝。
孩子們從小吃雞已經吃膩了,在束從軒的勸導下,嘗了一小勺雞湯,最終每人竟然喝了3碗。束從軒知道,雞湯研發成功了,因為孩子的味覺非常敏感,如果不好吃,多一口都不會吃。
2003年,在合肥市區繁華的舒城路,老鄉雞的前身、第一家肥西老母雞開業了。束從軒沒有跟風做洋快餐,而是根據中國人的口味,做以雞肉為主的中式菜品,并強調營養美味的雞湯炖品。
這家店生意十分火爆。在營業的第四天,店裡的收銀機都用壞了。接着,束從軒又開了第二家、第三家店……每一家生意都爆滿,可一個月下來,都是虧本!
這麼好的生意怎麼會虧本呢?束從軒百思不得其解。
他請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算了一筆賬,光是菜品成本就占到了70%。超高的成本支出,讓束從軒意識到自己在餐飲領域還是一個新兵,他開始标準化實踐。
他每天晚上将當天的經營情況記錄下來,陸續寫了6本運營手冊,後來又拓展到24本。細到員工如何洗手、女性服務員的發式是怎樣的,都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指南。
這些操作指南發揮了重要作用。店裡的員工許多是來自周邊村鎮的農民,剛工作時甚至連吃飯排隊都做不到,但經過标準化的培訓和規範,店裡變得秩序井然,每個人上班時穿工作服,戴口罩和發網,工廠一個煙頭也找不到了。最讓束從軒自豪的是,熟食車間的空氣已經達到十萬量級的淨化,用他的話說,“裡面做手術都可以”。
接着,束從軒又對肥西老母雞進行了價格調整、精細化管理以及品牌宣傳,經營狀況開始好轉。随後的幾年中,肥西老母雞憑借着“食材隻用180天老母雞”的優質出品,得到當地消費者的喜愛。到2012年底,肥西老母雞在安徽的門店已經超過100家。
升級:四百萬就買來三個字
随着事業發展,束從軒決定把餐廳開到南京、上海和北京。令束從軒困惑的是,外省員工比本地員工更努力,經營效果卻差了不少。
酷愛學習的束從軒,這時接觸了特勞特的定位理論,了解了心智的規律。肥西老母雞在省外做得不好,是因為品牌在省外沒有認知度。
為此,他聘請了一家國際知名公司做咨詢。咨詢費高達400多萬,那時束從軒總共隻掙600多萬。“說内心不掙紮那是假的”,但軍人的果敢,讓他決定借助外腦。
結果,咨詢報告出來了:要換名字,将“肥西老母雞”更名為“老鄉雞”,四百萬就買來這三個字。
接到咨詢報告,束從軒思考了十分鐘,最後決定破釜沉舟,徹底改名。
束從軒心裡很清楚,如果把這個決定告訴内部高管們,他們肯定反對。因為肥西老母雞品牌2011年才剛被認定為馳名商标,好好的突然要改名,誰會同意?因此,他決定任何人都不告訴,悄悄改,迅速改。
幾乎在一夜之間,肥西老母雞的店面改成了老鄉雞。大家議論紛紛,很多媒體給束從軒打電話,問他是不是破産了、企業是不是賣掉了。
安徽本地媒體以最快的速度報道了這件事。在兩會期間,有媒體甚至在頭版以《合肥再無老母雞》為題進行了報道。
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巨大反差,形成了沖擊波,改名一舉成功。雖然花費了2000萬,但當年的利潤是上一年的2.5倍,一年就把這個錢賺回來了。
願景:讓老鄉雞成為每個人的家庭廚房
2018年,中國烹饪協會發布了年度中國快餐70強榜單,四強當中,除了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國際知名快餐品牌之外,出現了一匹“黑馬”——老鄉雞在中式快餐排名榜首。
更名後的老鄉雞,在市場上獲得了衆多食客的追捧,随之走出安徽,走進了江蘇、湖北、上海等地的餐飲市場。
“我們用了12年,讓營收超過10億,接着用2年超過了20億,又用了1年超過30億。預計到2023年,老鄉雞将成為一個百億級的餐飲企業。”面對未來,束從軒信心滿滿。
這幾年,束從軒明顯感受到,随着年輕一代崛起,外出就餐日益常态化,為快餐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我們替你們做更好吃的飯。”束從軒捕捉到消費者的需求,創造性提出了“家庭廚房”的概念。在老鄉雞的餐廳裡,極簡的吊燈灑下溫暖的光,熱騰騰的開放式廚房冒着香氣和熱氣,勾勒着和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的畫面,老鄉雞将“家”的元素融入每一個細節。從餐前洗手、餐中自助,到餐後補妝,每個看似普通的地方,都洋溢着濃濃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讓束從軒驕傲的是,走進老鄉雞的門店,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大人帶着孩子用餐,甚至不少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跟着子女在這裡吃飯,“就像在家裡一樣”。“讓老鄉雞成為每個人的家庭廚房”,這一願景正在束從軒的努力下,一步步走向現實。
如今,享受着老鄉雞愛心餐品的,除了武漢的一線醫護人員,還有安徽、江蘇等地的一線醫護人員。自1月27日起,老鄉雞已累計送出數萬份愛心餐,并還在持續進行着……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老兵束從軒,好樣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